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步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与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加速器。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与研发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增强,显著地提升了对外直接投资引致的出口技术进步效应。要实现"走出去"战略与"贸易强国"战略的协同发展,我国应注重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水平,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Hausmann等(2007)理论模型的简单拓展,加入对外直接投资变量后,发现基于比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水平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出口技术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同时对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省级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水平有直接促进作用的同时,这种促进作用还受到以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衡量的"吸收能力"的正向促进,受到以资本劳动比、制度因素、地区经济规模、进口技术水平和现有技术水平衡量的地区禀赋状况的制约。要实现"走出去"战略与"贸易强国"战略的协同发展,必须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同时注意地区在要素禀赋、制度建设、经济发展、技术积累方面的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3.
肖利秋  许晶 《特区经济》2010,(9):220-222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缓解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对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现实而长远的重要意义。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有条件的本土企业选择"走出去"投资战略。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可以为现阶段我国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战略投资和路径选择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依据1985~2008年我国对1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测算了通过OFDI渠道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存量,并对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从吸收能力的角度考察了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促进程度受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其中研发投入的不足造成的技术吸收的阻碍更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我国对外投资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极其迅猛,对这一领域进行科学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即是解决哪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在不同国家的投资流量的变化,回答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哪里"的问题。通过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各国的市场规模、各国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显著负相关与我国对各国的出口和各国的投资环境显著正相关。最后,分析了这些结论的经济意义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姚战琪 《改革》2021,(1):50-64
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能显著提升中国创新能力,而发展数字贸易是促进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途径。研究数字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数字贸易通过哪些途径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影响,是理顺数字贸易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关系的关键任务。利用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了数字贸易综合竞争力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化水平、政府科技支出占比、进出口贸易、劳动生产率通过数字贸易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但政府科技支出对中国数字贸易综合竞争力的影响最小;数字贸易通过人力资本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R&D强度在数字贸易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起中介作用;数字贸易通过R&D强度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其对产业结构的作用能通过人力资本、R&D强度进行传导。因此,要加快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政府科技支出对数字贸易综合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与"倍差法"相结合的估计方法,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分别从总体层面、企业所有制层面、行业技术属性层面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层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事后生产率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具有滞后作用,但作用不大;(2)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上,国有企业"走出去"的事后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明显:(3)高技术密集型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提升绩效要优于低技术密集型企业;(4)"走出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到发达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已迈入"净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与"倍差法"相结合的估计方法,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分别从总体层面、企业所有制层面、行业技术属性层面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层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事后生产率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具有滞后作用,但作用不大;(2)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上,国有企业"走出去"的事后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明显:(3)高技术密集型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提升绩效要优于低技术密集型企业;(4)"走出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到发达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已迈入"净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大小。另外,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内R&D投资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同时阻碍了国内技术效率的提高。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阮刚辉 《浙江经济》2012,(18):26-28
研发国际化是继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趋势,也是浙江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方向。浙江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获取国际先进技术,有利于贴近市场、稳定出口,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浙江省人均GDP已经超过9000美元,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加速发展阶段,鼓励和支持浙江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更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突破发达国家对先进技术的封锁和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