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巩艳红  宋子文 《现代金融》2023,(3):11-20+10
在对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丰富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三大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指数表现突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也取得了相对较快的增长;且数字经济综合指数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趋势大体上保持一致,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呈现出平稳的发展趋势。(2)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从动态空间面板回归结果来看,当期耦合协调水平、相邻省份耦合协调水平以及相邻省份上一期耦合协调水平都会影响下一时期的耦合协调水平,即存在着“叠加效应”和“学习和模仿效应”。(4)从空间效应的分解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供给水平和创新水平等均是影响综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经济发展、旅游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本文以青海省为例,通过熵值法确定三系统协调发展情况,为促进青海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依据。研究发现,青海省三系统协调发展呈现出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由此提出了发挥生态优势、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佘凡  王小兵 《浙江金融》2023,(12):13-24
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带来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本文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水平,并结合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探究二者耦合关系及其区域间差异、差异来源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其耦合水平以勉强耦合和初级耦合为主,且表现出“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不均衡空间特征;(2)互联网普及率、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及外资开放度、创新贡献度是制约各省份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逐渐减小,区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4)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并呈现出一定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4.
马琴 《北方金融》2023,(2):26-31
科技创新是推动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支持,二者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以复合系统为视角,分析黄河上游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关系,构建黄河上游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运用2019年黄河上游地区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发展不平衡,存在科技金融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需求的问题。针对黄河上游各省(自治区)的实际情况,从政府引才政策制定、公共科技金融投入强度、鼓励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经济、技术、生态和金融四者的综合指标体系,结合我国2001~2016年数据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的四系统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时间维度上取得了增长,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两个指数的空间分布相似。我国耦合协调度整体位于濒临失调阶段,区域间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东部地区最高,且与其他区域差距逐年扩大。此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性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特征,四大区域仅东部地区存在耦合协调度的高水平集聚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海洋强国战略和新发展理念,文章构建海洋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选取2015—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与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计量等方法,深入研究海洋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沿海城市海洋发展与经济高质量的综合水平程度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各市际间差异逐渐缩小。广东省沿海城市海洋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且存在波动较大的情况,但整体而言,耦合度呈上升趋势。政府调控、市场主导、人力资本三方面对耦合协调度水平有不同的影响。由此,基于广东省沿海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文章立足海洋发展,提出加速广东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绿色金融是实现优化资源绿色配置,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该研究基于200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信贷余额和债券规模均有大幅度上升,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二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发育程度远高于西部地区,区域间差距拉大。三是核密度图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速度放缓,多极化、两极化逐渐消失,但极化效应仍然明显。四是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性,本地区的发展要受到邻近行政单元的影响,且“俱乐部”趋同现象显著,大部分省份分布在一三象限。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皮建才  宋大强 《金融研究》2021,495(9):72-90
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基于2004-2016年我国各省份29个细分制造业行业与房地产业的数据,采用耦合评价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度。同时,本文尝试从内在机制上找出两产业的最佳耦合度,并实证分析了两产业耦合协调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进一步,本文运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房地产限购政策这一外部冲击对两产业耦合度的影响。测度结果表明,两产业的互动程度不断增强,由2004年的失调发展上升到2016年的良好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略高于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均于2012年前后超过制造业。计量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制造业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经济影响,这能从东部地区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中找到原因;对于房地产过度发展地区而言,限购政策改善了地区内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的耦合度。  相似文献   

9.
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是构成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两个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子系统,二者存在着耦合与协调发展的趋势。从系统耦合理论角度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耦合的要求和趋势,但由于系统耦合相悖因素的阻碍,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仍处于二者初级协调发展的商业健康保险滞后型阶段。为此,我们应该从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实现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耦合交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对四大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系统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4年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两指数均整体上表现出稳步上升趋势,但经济增长指数波动性较为明显;两系统耦合水平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基本实现二者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四大区域在两系统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度上均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东高西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