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口地缘偏向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出口商品的质量、出口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根据国外研究成果的共识,向高收入国家出口的地缘偏向性越大,将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出口技术效率。但是,本文根据中国2000~2010年行业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我国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地缘偏向性的增多不利于我国技术效率的提高,甚至会降低行业平均工资和减少研发人员数量。不过,我国向中低收入国家出口的地缘偏向性与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外部经济冲击角度的实证分析也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造成我国独特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我国当前出口贸易的模式和国际分工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孙楚仁  陈瑾  张楠 《亚太经济》2017,(3):120-129
出口地缘结构反映了一国出口的市场定位、地理方向、出口能力及其经济地理和政治结构。文章采用1997-2014年BACI双边贸易数据库、CEPII引力分析数据集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分析金砖五国出口的不同技术复杂度产品的地缘结构差异问题,及其出口市场的地理结构和出口发展潜力。研究发现,金砖国家出口地缘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整体上,巴西的出口地理范围最远,俄罗斯最近,中国、南非和印度居中。出口目的国在金砖国家出口总额中占比,与该国与金砖国家距离及产品技术复杂度呈显著负向关系。此关系对不同的金砖国家来说显著程度不同:俄罗斯最强,巴西和印度最弱;并且与这些国家的地缘特征、经济地理因素和地缘政治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2002~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借鉴Harrigan等(2011)的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指数,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通过将进口来源地划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都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而从低收入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更大,即产品多样性互补效应的作用更大。另外,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资本密集度与企业出口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按照行业要素禀赋和贸易方式划分的分样本回归结果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2002—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借鉴Harrigan等(2011)的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指数,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通过将进口来源地划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都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而从低收入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更大,即产品多样性互补效应的作用更大。另外,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资本密集度与企业出口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按照行业要素禀赋和贸易方式划分的分样本回归结果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5.
郑江淮  荆晶 《南方经济》2023,42(1):28-48
在传统Solow增长核算框架基础上引入异质性劳动投入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从而将经济增长分解为固定资本投入增长、劳动投入增长、技能结构深化、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及效率改进等五种动能。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共同驱动,其中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为61.64%,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则为35.66%,中国区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奇迹背后正是较快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第二,即使对于高收入国家而言,资本投入仍然是主要的经济增长动能;第三,技能结构深化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来源,二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32.04%和21.27%;第四,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是引起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因素,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2008年后中国以及大部分高收入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要素替代弹性与我国工业行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下,从理论上讨论了要素替代弹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Kmenta近似估计方法,估算1979~2011年中国工业各行业的替代弹性;并根据Acemoglu对技术进步偏向定义,测算1979~2011年各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且资本技术进步率增长小于劳动技术进步率增长;我国行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大致是资本偏向性的。同时,1987~2011年间要素替代弹性和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人均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逐步形成这一独特背景,运用中国制造业2001-2007年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FDI通过前、后向联系和水平联系等渠道对中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得出了以下重要结论:(1)只有高强度的国内R&D投入才能促进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提升;(2)在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FDI通过前、后向和水平联系三个渠道对中国整体制造业内资企业产生了技术溢出,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水平;(3)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的FDI通过前向溢出渠道提高了高技术行业和低资本劳动比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后向溢出渠道提高了低出口外向度行业和高资本劳动比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通过水平溢出渠道提高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CES生产函数,推导出技术进步方向的测算方法,并据此度量了1993-2012年期间中国制造业部门地区间不同的技术进步方向和偏向性程度。测算表明:在考察期内,资本生产效率的增长率在大幅下降,而劳动生产效率的增长率在上升。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原则出发,可以得到结论:在国家总量层面上,技术进步总体是偏向使用资本和节约劳动的;在地区层面上进行考察发现,中西部地区资本偏向性水平是最高的,其次是东部地区,而东北地区虽然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但其技术进步对于资本的偏向性水平反而比较低。据此,文章从要素供给角度,为全国总量层面上技术进步方向的决定因素找到了答案,也为地区层面不同技术进步偏向程度的形成原因找到了体制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变量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规律;利用制造业内资部门2000~2005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在控制了研发和出口交货值两个变量的基础上,考察了FDI水平关联和前、后关联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的影响。我们发现研发与出口交货值对生产率存在正的影响,FDI总体上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且更多地是由后向关联促进技术进步带来的;前向关联没有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水平关联与前、后向关联技术溢出的实现方式不同,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渠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分组回归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渠道在技术水平、行业集中度与出口依存度等行业分组指标下存在明显不同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发达国家进口以中间品和资本品为主,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参与程度较深。本文利用出口收入指数方法计算结果显示,2001~2010年中国制造行业的进口收入指数高于出口收入指数,贸易结构表现为进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低技术含量产品的特征。面板数据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自发达国家进口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而且这一促进作用在高垂直专业化程度行业、高R&D经费支出行业更为明显。我国制造业应着力改善国内的要素条件,加大R&D经费投入,加快物质资本折旧和更新速度,提高国内行业对进口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