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厉春雷 《生产力研究》2012,(1):129-130,26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新而急的社会课题,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对于指导我们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从生存资源与文化资本的两个维度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探寻特色化、差异化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前人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见证,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想象力、精神价值、文化意识、思维方式等,体现了一个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惊人的的生命力.西藏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地,有着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文主要分析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展情况.了解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价值.对拉萨市尼木县藏香在保护、开发当中的困难、前景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发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是目前非遗保护行之有效的途径,街津口赫哲族乡在这方面有着较成熟的开发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但其因明显的行政法律保护模式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忽视而备受诟病。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寻求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的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策。哑巴节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传承人规模过小、大众参与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实际上这些困境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旅游开发是一个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途径,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为哑巴节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保护资金、可以促进哑巴节文化价值的更深层次挖掘、可以很好地普及哑巴节文化遗产知识以及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最终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以及城市化的冲击下,我国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消失的现状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应该注重挖掘其经济价值,使其充分与市场结合,走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辛儒 《经济论坛》2009,(15):94-9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在价值,亟待保护与开发。河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实施联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手段,再通过旅游业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是实现两种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连结民族感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必须在不断完善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其应有的价值。通过对曲阳石雕个案的分析发现,产业发展初级化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产业化与产业升级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要途径;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二者之间的互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的认知和开发,尤其是对于其旅游价值的开发和利用,是目前旅游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了梳理,然后探讨了其资源价值与旅游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一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湖南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誉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极其珍稀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湖南省西部地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观园,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类型多样、等级优良、旅游功能丰富、旅游品牌潜力大、旅游市场区位优越等特点,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区.本文在客观审视湖南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旅游开发方略:明确指导思想,科学安排空间布局,因地制宜确立开发模式,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对滋养民族精神、提高文化素质极为重要。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包含了当地民族的民族性和特性,融合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丰富的创造力。中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保护与经济开发是政府和社会所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的价值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雅忱 《经济地理》2020,40(2):227-232
在梳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分别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路径和对策建议。研究结论表明:①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达到118和258项,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常德市、吉首市和邵阳市等。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传承和保护困难,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和非遗开发主体矛盾等发展问题。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非遗旅游发展布局,活化非遗项目,丰富旅游开发模式和打造非遗品牌项目等保护和开发路径;开展非遗主体旅游规划,挖掘非遗潜在价值,分类开发有序推进和注重产权保护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雪 《经济论坛》2010,(11):124-126
世界范围内脆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全球化、现代化的冲击,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危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势所趋,旅游开发也成为保护的一种途径。内蒙古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价值大,可以进行旅游开发。本文在系统考察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其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相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上,能够丰富旅游开发理论和提升文化遗产的价值观,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向良性循环状态发展的意识;实践上,促进双方共同发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向恶性循环发展,防止非良性互动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景",是人类勤劳、智慧的结晶,是蕴含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的载体,在连接民族感情、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种类以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分析了学者们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指出了今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如何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旅游开发至关重要。文章在剖析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优势与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路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面临生存危机,根据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已采取的保护措施及现在还存在的问题,成都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并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融入成都的形象品牌的塑造、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旅游产品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时代背景、以及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出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选择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利用其价值已形成一股热潮.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或破坏.因此,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其选择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伍鹏 《时代经贸》2008,6(4):1-2
如能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将口头传统、民间艺术、民俗和餐饮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保护和发展与旅游开发互动,是提升浙江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