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性垄断导致行业生产成本低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产权和地区两个维度研究了行政性垄断对行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发现高行政性进入壁垒条件下的国有产权低效与地方政府扭曲要素价格造成的要素省际流动障碍,是造成行业生产成本无效率的主要原因。其次,依据行政性垄断对各行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各行业行政性垄断程度的判定体系,考察了工业部门各行业的行政性垄断程度。最后,选取若干代表性行业对行政性垄断引致的成本无效进行了实证测算。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978~2007年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实证考察以及行业工资差距决定因素的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不论是从绝对程度还是相对程度看,我国的行业工资差距总体上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决定行业工资差距的因素中,除了竞争性的人力资本因素之外,最突出、最重要的因素是行业垄断程度,尤其是行业的行政性垄断.行业垄断不仅限制了竞争,而且扭曲了工资决定机制和企业的行为,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转型中的国有所有权集中与工业产业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证分析表明 ,不同的国有所有权集中度对中国工业产业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国有所有权垄断是与较高的垄断利润、较低的生产效率紧密连在一起的。国有所有权垄断并不具有经济效率意义上的合理性。非国有所有权进入和带来的市场竞争会明显促进产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国有所有权集中实际上是建立在严格的行政性进入限制的基础上的。因此 ,打破国有所有权垄断 ,降低非国有所有权的行业进入壁垒 ,创造不同所有权公平竞争的市场 ,用竞争的所有权结构代替垄断的所有权结构是中国工业组织绩效改进的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1978年以来中国行业间工资差距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点考察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中行业因素的影响。基于回归方程的Fields分解发现,2003年、2005年和2006年,行业间的工资差异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不断扩大,而且主要是由一些高收入的国有垄断行业所造成。同时,区位、教育对收入差距的贡献也非常显著,而年龄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有明显下降。因此,缩小中国城镇收入差距,需要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打破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和产品市场行业垄断。  相似文献   

5.
运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结合Heckman样本选择方法,估计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的收入方程,结果发现,垄断对行业收入的影响远大于性别、教育、工作经验等个人特征。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考察各因素对我国城镇内部行业工资差距的贡献,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因素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分行业看,人力资本因素能够解释垄断行业收入差距的一半左右,管理岗位对竞争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性别因素对竞争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高出垄断行业两倍,非农户口在解释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时的贡献要远大于竞争行业。因此,缩小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亟需打破行业垄断壁垒,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减轻劳动者地区间流动障碍。  相似文献   

6.
基于统计年鉴宏观数据和吉林省劳动力市场状况调查微观数据,采用两步骤回归模型分析吉林省行业间工资差异的成因。结果发现,个人特征对吉林省行业工资回报具有正向作用;行政垄断等行业特征变量对吉林省行业工资差距同样产生正向影响。可见,个人特征和行业特征都是行业间工资差异形成的原因,相比之下,行业特征因素更为显著。因此,政府在调控现阶段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方面,更应该倾向于关注行政垄断带来的工资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建筑业和高科技产业分别作为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代表,使用Geweke的线性反馈模型分析了劳动生产率增长对实际工资的贡献,发现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推动力要高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但劳动生产率对工资的推动力不及后者。但在绝对量上,两个行业无论是工资对劳动生产率还是劳动生产率对工资的影响值都不大,说明目前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并未成为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且劳动生产率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行业间收入差距,但即使是在没有行政垄断的行业,生产率差异也不是构成行业间收入差距(或劳动力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关于行业工资差距与行业垄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利用理论模型分析了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工资差异存的必然性,再利用Miner工资收入模型和Chow检验法,对我国的行业工资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行业人力资本水平、行业劳动生产率和行业垄断程度差异是造成行业职工工资差距的影响因素,但行业垄断程度对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影响结果不同,而且行业属性的差异是造成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行业门类和行业大类的中观统计数据,采用极值比、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多个指标测度,可证明我国行业工资差距近期重新出现扩大迹象;且与世界主要国家横截面数据比较,当前我国行业工资差距依然偏大。结合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泰尔指数分解等实证研究结果证实,行业盈利水平、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差异、行业吸引新增投资从而造成人才需求旺盛等是造成行业工资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行政管制和垄断也是重要原因。政府应当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促进传统行业工资增长,减少行政垄断、约束垄断行业的超高利润,特别是通过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业绩考核机制,调节国有垄断企业过高收入等途径进一步调节垄断行业不合理过高收入、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0.
自然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制度性根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自然垄断性行业收入过高现象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这就是行政性垄断的存在。行政性垄断和自然垄断交织在一起,强化了本领域内企业的行为垄断,造成了效率的缺失、收入的畸高、巨额垄断租金和腐败等问题的存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靠单纯的再分配手段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首先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和打破行政性垄断,继而区分纯粹的自然垄断产业和业务,并通过科学的政府管制技术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效率目标,限制企业谋取高额利润的行为;最后辅之以政府的再分配手段调节收入差距,这才是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照国有经济比重和垄断程度对工业部门内主要行业进行排序,并分为国有垄断行业、国有竞争性行业和非国有竞争性行业三种类型;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分离各行业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贡献,并通过不同类型行业各自主要生产要素回报与其贡献偏离状况和程度的比较,揭示中国国有垄断行业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垄断行业在要素收入分配中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偏差;与另两类行业相比,国有垄断行业主要要素的回报与其贡献严重偏离,甚至完全背离;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的垄断和国有化程度高。因此,降低进入壁垒,提高市场化程度,调整国有垄断行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对于实现公平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自然垄断、政府垄断及规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垄断与政府垄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垄断形式,但是人们却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在很多情况下,政府是以自然垄断为由对本不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或不再是自然垄断的行业施加进人限制的。自然垄断理论因此往往被一些部门或行业用作政府垄断的理由。在我国,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我国的垄断现象具有特殊性,经济生活中的垄断行为主要不是来自于经济力量,而是来自政府认为的制度或政策性安排,同时存在以行政性审批为主的过度规制现象。因此,反对政府垄断行为以及改革行政性审批制度,成为我国当前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不变系数的静态面板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的变迁对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制造业贸易模式的变迁中,出口扩大了行业间工资差距,而进口缩小了行业间工资差距。(2)制造业贸易模式变迁主要通过价格机制扩大了行业间的工资差距,而技术机制和个体机制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国行业垄断的收入分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行业垄断已经成为加剧中国收入分配矛盾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构建新的垄断-竞争两部门利润分享模型,揭示行业垄断影响收入分配的内在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行业垄断在产品与要素市场中,通过最终产品消费的福利转移、要素的区别定价以及垄断利润在不同就业者之间的非均衡分享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行业垄断力量对经济干预较多的阶段,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较为严重,并且往往表现为劳动总收入的下降。因此,持续提升劳动者收入,保持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必须配合行之有效的行政垄断部门改革,打破行业垄断所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降低行业垄断在生产和分配领域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倩  姜琪 《财经科学》2013,(5):95-104
基于资本深化视角考察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发现资本深化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呈快速增加趋势,垄断行业之所以"得到"的多,是因为本身"拥有"的多,投资的行业差异促成了收入的行业差距。通过MLD指数对行业收入差距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表明,行业收入组内、组间差距都成扩大态势,尽管组间差距小于组内差距,但组间差距对整体收入差距的贡献却始终呈上升趋势;因此,行业垄断造成的收入差距愈发严重,我们必须从根源上打破垄断,促进行业市场化,有效引导民间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6.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建文 《经济师》2004,(12):291-291
目前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不活。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分配不合理,秩序混乱,制度内工资分配平均主义严重,制度外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考虑实际贡献因素较少。许多单位对工资活的部分采取平均发放的办法.造成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吃的还是“大锅饭”。有的单位工资外收入名目繁多,尤其一些垄断的行业,工资不如其它收入多,甚至其他收入达到工资的几倍或十几倍,  相似文献   

17.
1.以行致性垄断为主。转型时期,中国垄断性行业具有区别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那就是中国垄断性行业是由行政力量和资本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双重垄断。中国行政性垄断的形成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计划经济时代,经济体制属于排斥市场机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高度依赖政府机构的行政力量,政府几乎垄断一切经济活动,即使在一些竞争性行业也广泛存在国家垄断。国有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行政部门的延伸,受各级政府官员的直接控制,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自然垄断产业也带有强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农业信贷市场不完善、信贷规模区域差异明显的条件下,农业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行政性垄断对农业信贷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并利用2000-2006年我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小的地区,农业信贷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农村收入差距;而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大的地区,农业信贷增加会扩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而且,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小的地区,行政性垄断进一步强化了农业信贷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大的地区,行政性垄断则加剧了农业信贷扩大农村收入差距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转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引发收入分配问题。文章采用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最终落脚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率先完成数字化转型的“灯塔工厂”所发挥的行业引导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工资水平,且这种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垄断性较低行业、劳动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明显;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工资增长的影响存在时变现象,数字化转型成熟期带来的生产率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对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劳动替代效应带来的抑制作用,并构成了企业工资增长的主要成因;数字化转型在扩大企业内不同技能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的同时,还会通过提升行业垄断程度扩大同一行业内的企业间收入差距;“灯塔工厂”虽然造成了同一行业内其他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和资本要素部分转移,但是有助于提升行业内最低生产效率,缩小企业间的生产率差距,促进行业内企业工资水平的全面提升。文章的结论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防止收入差距拉大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林 《财经研究》2016,(6):87-97
中共“十八大”以来,如何理解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成为当前理论界的热点。与以往的实证研究不同,文章使用主流经济学模型(动态的创新竞争模型)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模型化的尝试,并深入分析该制度的具体经济绩效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垄断性行业的生命周期比竞争性行业长,因此,若不能破除垄断,那么在垄断性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是相对有效的产业政策。2)垄断性行业会带来更高的价格,并使在位企业获得更多经济利润,因此价格和利润规制是政府管理垄断性行业的必要工具。3)由于行政性准入壁垒挤出了消费者剩余,行业监管部门应该从企业所获得的垄断租金中征收额外的福利税,构建起向消费者进行转移支付的政策体系。4)垄断性行业会抑制行业内部的技术进步,因此需要监管部门实施创新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