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念 《经济研究导刊》2013,(10):255-256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精髓之一,不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通过对马克思的文化观研究,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定并且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和思维方法,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马克思理论文化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8,(5)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反映在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中,文化的作用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有着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和要求,尤其是论述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相当深刻。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又深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并结合新时代我国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所以,深入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对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映射出一个民族生活的历程,是立国兴邦的根基,它是一种基于精神层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这种民族文化认同理念之下,国家和社会的文化软实力得以显现,在国际文化角逐的氛围中,民族文化认同突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它成为了一个"粘合剂",有效地将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加以凝聚,为了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尤其需要民族文化认同理论的支撑,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3)
传统文化是民族命脉,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新时代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为动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曾伟 《发展研究》2007,(6):117-119
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标指向,广泛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中国文化的精神内蕴、西方文化的思想精华以及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来探寻当代青年跨文化观教育的意义及目标.  相似文献   

6.
从毛泽东到江泽民,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江泽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作出了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东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本民族历史发展的认识、语言文字应用、重要节日习俗及日常生活习俗的留存延续及对他族文化态度等方面的调查得出其对本民族及他民族文化认同状况,据此并提出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文化适应”的角度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选取语言、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新环境中居住时间为指标,通过Logit模型对美国西班牙裔和亚裔的四个少数民族购买民族蔬菜的行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化适应”的语言、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指标均显著影响少数民族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其中民族认同对购买行为具有显著正影响,语言和文化认同对购买行为具有显著负影响,而在新环境中居住时间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理解多民族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满足其购买需求,本文从语言、居住环境、民族认同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影响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差距、文化差别、利益差距、民族心理差异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影响。要与时俱进地制定和调整民族政策,善于把握民族关系格局的大趋势。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整民族间的利益分配,尊重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认同,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发展,促进各民族友好交往,培育良好的民族心理,正确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指引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从重大创新观点上看,是实践总结与理论结晶,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传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科学方法论角度而言,是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宣传领域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从重要战略部署上讲,是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相似文献   

11.
民族国家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国家是一个现代政治学概念,它与文化认同并不吻合(个别国家除外).民族国家是根据行政领土(国界)而不是文化认同进行划分与辨认的,它也不是严格依据文化认同进行组合的.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新时期的文化内涵,应具有开放的胸襟与大度的容纳,同时还具有理性的思维与科学的实践。爱国主义不仅要保持自身的民族气节,充满民族自信,正视历史的责任,响应时代的呼唤,而且要体现出时代特色和新的文化发展要求。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中,要坚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观;宣传各族人民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用民族文化语言等形式阐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彰显了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已达35万人,大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出身于少数民族地区,却在汉族聚居地进行大学深造。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背景,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对民族认同的问题上出现诸多分歧,建立正确的自我认同、民族认同、社会认同意识,协调好自身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差异,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主流社会的基础,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开展转型升级新局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浅析了作者对企业文化定义、内涵的理解,表述作者认同的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事关党在民族地区执政地位的巩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基层政治运行和干部素质、文化因素等的影响,当前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不全面不深刻、层次性和现实功利性较为突出。应当深刻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其政策效应,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养双语型、实干型干部,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7.
川西南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封闭、自然条件恶劣、宗教信仰盛行、多元文化并存。这里原生性的文化观念占统治地位,人们更倾向于信仰宗教,对外来的新知识较为排斥,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本地区的吸引力,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本民族地区的推行工作。从三个方面分析川西南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并在正确审视这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推进大众化的适然之策。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在城镇化进程赋予经济繁荣的同时,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现代与传统的双重张力不仅涵化了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态结构,也使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体育行为产生了较大变化,民族文化传承和体质健康水平等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强大,形成品牌的软支撑,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必须认知、认同企业的文化内涵,赋予本企业的文化概念;实践本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丰富和发展本企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5,(9)
浓郁的民族文化产生于一个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当中,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翻译,更是文化内涵的翻译。文章以部分厚重的晋商文化为例,分析了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探讨了在语言翻译和文化内涵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究其根源,提出了有关语译技巧之己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