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吴玲蓉 《南方经济》2005,(12):68-70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迅速,现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合作模式主要有封闭型和开放型,了解它们的特,点、产生原因、差异及发展趋势,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模式选择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经济发展区域化是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演化的一种潮流。在这一潮流中,东北亚区域经济如何发展正为世人所瞩目。本文从界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及类型入手,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为依据,对东北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构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入世之后,我国各产业将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可是由于我国内统一大市场尚不完善,不少地方仍然对其某些弱势产业实行封闭式保护,而且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与日俱增.本文就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机理进行博弈分折,并据此提出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形成的动力机制来看,分为制度导向一体化和市场导向一体化;从对外联系程度看,又可分为封闭型一体化和开放型一体化,现实中,欧盟是制度导向和封闭一体化的典型。而APEC则体现为市场导向和开放一体化,欧盟以紧密的制度联合和较强的机制建设推进一体化,而APEC则以开放性,灵活性和渐进性推进一体化。为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欧盟和APEC将改革现有模式,一体化的深化和外部开放度的提高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我国区域经济理想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两大趋势。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区域经济的理想模式,既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化的必然要求,值得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一、中国区域发展轨迹自19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在沿海发轫以来的近一个半世纪里,沿海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地域。至1949年,沿海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1.7%,东北及沿海地区的铁路占全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推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当今区域发展的一大趋势。武陵山片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而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可以大力提升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实力。本文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分析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三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主要的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模式"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各种社会经济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传统的观点认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发生在区域内部主要的经济活动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上,由此得出结论,处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的区域空间结构模式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金融全球化的阶段性进程.同时也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主要表现.区域单一货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区域单一货币的实行表现为货币的一个扩张过程:某种货币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过渡到更广泛的国家和地区.逐步取代原有的国别货币.从“一个国家一种货币”到“一个市场一种货币”。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状况实现了质的飞跃。可以说这与非均衡战略的落实是密不可分的,非均衡战略的发展与政府行政规划的制定具有相互推动性的作用,我国在非均衡战略的影响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相对应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这突出体现在不协调经济现象的出现。最为明显的现象之一就是贫富差距悬殊,并且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文章重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如何将新均衡机制应用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对外开放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在我国经济最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浦东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新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本文对江浙沪三地开放模式进行比较,认为江苏在“引进来”方面有优势,浙江在“走出去”方面有特色,而上海则在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领先全国;同时,三种模式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应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打造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诸种经济要素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地域性综合经济体系。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历史概念,它随着一国或地区发展的时期、经济制度及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战略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和实质,在于按地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特别是合理配置社会劳动,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建立以区域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具特点的经济区网络,最大限度地形成全国的整体优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系统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介绍和分析了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从系统经济学角度对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网点竞争力和体系竞争力的概念,并认为体系竞争力才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为此,建立了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以便对区域竞争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17.
农村经济增长因素的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启泉 《乡镇经济》1998,(5):5-6,40
长期以来.在学术界.不少人认这,除了利用新古典增长方程分析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外,还可从另一角度,即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rmlysis,简称SS分析法)来分析区位因在素和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次尝试。  相似文献   

18.
杨琳琳  杜漪 《特区经济》2009,242(3):190-191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新农村建设的多种模式也在全国各地演绎着。本文立足于对我国不同区域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我国不同地区新农村模式的特点,比较分析新农村建设区域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新农村区域模式选择提供有意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春婕 《山东经济》2005,21(6):35-40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或组织,这些集团或组织以国际条约为依据,以国际组织为依托,以区域内成员国认同的标志贸易自由化程度的规则、组织形式、一体化类型、争端解决的制度为内容,形成具有不同法律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模式。其中,既有以硬法为主的组织模式,也有以软法为主的组织模式,还有混合软硬法特征的组织模式。由于各种模式产生的特定条件和存在的基础不同,其模式借鉴价值有很大差异。具体而言,以硬法为主的组织模式有助于强化组织的纪律性和法制性,混合软硬法特征的组织模式则兼具法制性与灵活性优势,两者均能保障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有效运作,因此,具有较强的模式借鉴价值。而以软法为主的模式是一种松散的、缺乏约束力的组织形式,其自身尚需完善,可资借鉴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0.
贾文军 《发展》2012,(12):5-5
我省在推进转型跨越发展中,高度重视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在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中,提m推进兰银、酒嘉、金武、平庆等城市一体化发展,积极打造东中西城市群。相关市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推进经济一体化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探索,但是,在传统的行政推动模式下,由于行政分割导致的利益协调难、要素流动难等问题,给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重重障碍,造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