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它是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行业日渐萎缩,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农民工转移就业、就近就业成为现在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以河北省滦平县部分乡镇为例,分析了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就近就业的现状及问题,从提振地方经济、强化政策扶持、提高劳动者素质3个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嘉  杨锦秀 《农村经济》2012,(6):110-113
本文利用成都市的调查数据,运用Log istic模型分析了农民就业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就业培训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和培训及时效应三个因素对农民就业培训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呈正相关关系。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多重选择Logit和二元Probit概率模型,通过山东省肥城市5村336个农户数据,研究了农民夫妻非农就业的选择模式。本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的就业模式仍然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典型传统模式,农村女性结婚后外出就业的概率很低。那些年纪轻、文化程度高、家庭的幼子与老人负担较轻的夫妻更倾向于从事非农工作。劳动力数量、财富、耕地以及农业投资和农业生产性资产都是影响农民夫妻非农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何凡 《农村经济》2012,(8):35-38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越来越依赖农业以外就业空间的拓展,这意味着农民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成长和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四川省2000~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工业增长率与农民收入增长率为样本,就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也发现,农民未能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和快速工业化带来的好处,原因在于现行户籍制度造成的城市化滞后,并就此指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西部山区县存在农民纯收入与全国翻番目标差距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农民转移就业度不高、农民财产性收入逐年下降、财政金融扶持农民增收成效不大等问题,提出了抓紧实施促进山区县农民收入增长专项计划、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加快农村改革创新步伐帮助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强化财政支农资金扶持、创新和调整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就业问题,始终聚焦着全社会关注的目光。2009年年初,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民就业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大量农民工返乡回流。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创造条件让失业农民工尽快地“再就业”,不仅成为摆在农业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也考验着政府在农民就业扶持中的应对能力和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引导农民向流通领域转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在农民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育典型、宣传典型,鼓励农民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联合起来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题,解决转移  相似文献   

9.
农民就业是指社会为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工作岗位,使劳动者能有效地和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效能。而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是解决农民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陈志洲是四川省邛崃市汤营村一名地道的农民,他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家中年轻人到企业去打工,一年往家里寄回好几万,我们年岁大的在以自家承包地入股的汤营公司上班,年工资收入在万元以上,日子是一年比一年红火。”陈志洲是邛崃市在推进城乡统筹中农民“身份多样化、收入多元化”“有地不种田、养猪不喂猪”的典型代表,在由农民向居民转变、由农村向城镇迈进的过程中,他们不愁就业、稳拿收入,着实让人羡慕。这等好事完全得益于邛崃市推行的农民就业保障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横沙乡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加强对非农就业工作的领导,积极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把农民收入的显著提高,作为实现“变样”目标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逐步发挥作用和经济形势企稳回暖,农民工就业形势也出现明显向好趋势;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短缺现象又开始在很多地方出现。需要指出的是,与过去相比,目前出现的招工难和农民工短缺现象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多重选择logit就业概率模型,通过山东省肥城市5个村336个农户数据研究了农民夫妻非农就业的选择模式。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的就业模式仍然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典型传统模式,农村女性结婚后外出就业的概率很低;年纪轻、文化程度高、家庭中幼子与老人负担较轻的夫妻更倾向于从事非农活动;劳动力数量、财富、耕地以及农业投资和农业生产性资产都是影响家庭非农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四川是流动人口的流出大省,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推动了城乡经济发展,给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收益。因此,对四川省的农村流动人口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利用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的相关数据,对四川省农村流动人口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二代流动者呈现出与第一代流动者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自颁布以来在各地方已有一定的实践,探讨项目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对促进四川省灾后重建意义重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问题在成都市双流县主要表现为资金问题、片面追求建设用地指标以及权属调整的问题。应统筹用地规划、建立滚动发展机制、因地制宜、规范管理以有效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保障农民权益,提高村集体参与积极性,推进政策体制改革,以处理权属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用法律保障农民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印度有《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案》,法案规定,政府每年要为农村每个家庭提供100天的就业机会,工作是非技术性的手工劳动,如修路、架桥、平整土地、开凿运河、兴修水利等。工资每天不低于60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印度农村发展部长拉古万什·辛格对记者说,该法案首次赋予农民就业的权利,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认为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面临失地又失业的困境。本就农民失地的原因、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就业现状、失地农民的就业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农村女性就业是就业扶贫的短板之一,女性就业关系着脱贫进程和社会文明程度。研究就业扶贫背景下农村女性就业实例,分析农村女性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北省农村女性就业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要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积极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稳定农民工就业。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