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高度重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近年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扩散和百年不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经济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叠加,历史上长期积累的各类风险水落石出,习近平总书记及时从战略上掌舵领航,对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和系统部署。 相似文献
2.
3.
<正>2022年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到头部房企的风险,说明化解和处置头部房企的债务风险已经列入中央的决策议程。本文从分析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产生的背景及动机,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化解头部房企的债务风险,还有助于我们完善房地产金融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4.
稳定股市也是稳定经济实体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认真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对企业会计报表实施审计,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在企业会计报表实施审计工作之时,履行实质性内部测试以及控制工作程序,即为展开风险评估,可以科学避免出现法律诉讼以及审计失败相关问题,对加强审计报表整体有效性具有更为关键作用。当前,在相应技术的逐渐发展之下,可以充分将其与企业审计风险评估工作之间进行结合,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完善,现代企业相应制度也被创建得更为完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挑战,其中审计风险属于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为我国商业地产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商机,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消费人口的激增以及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又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商业地产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股市规模不断扩大,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使股市健康、稳定地发展,防范股市泡沫风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货币政策作为两大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股市的不断发展,如何完善货币政策,怎样将股市泡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近几年来,股市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但是,我国股票市场还不成熟,非基本经济因素起着很大作用(如“内部人”操纵,“炒作式”披露等不规范做法,投资者的非理性等),使股市价格变动不稳定和波幅太大,极易产生泡沫现象。中央…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市投机性泡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性泡沫问题是中国股市在2005~2007年间暴涨暴跌的最大原因之一。泡沫的产生主要归咎于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而股票指数、市盈率、换手率、流通市值、成交金额及开户人数的规模及变化能很好地体现市场过度投机性的强弱。此外,投资者的高度信心及从众心理也对中国股市投机性泡沫的产生具有推动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刘艳梅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90-91
财务预警是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利用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资料,通过选择和观察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借助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分析方法,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报警,并及时向利益相关者发出警示,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近半年来,关于股市泡沫的问题已引起空前的关注,理论界的争议也是一度达到白热化,其导火线便是经济学家吴敬琏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出的激烈批评。吴敬球对“网络泡沫”、“基金黑幕”、“股市黑庄”等敏感问题均有屡利言辞,因而被誉为“中国经济的良心”。吴敬琏认为:“目前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美国股市出现大幅下降,尤其是NASDAQ的泡沫破坏,距去年的高点已累计下跌120%以上的事实便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中国用户重返市场采购,亚洲薄板价格大幅上涨,但业内人士担心也在不断增长,甚至有些贸易商预言,很可能将重演上一轮价格泡沫迅速膨胀又迅速破灭的一幕。贸易商怀疑薄板价格能否恢复到2003年2月初的水平,此次价格反弹的终点尚 相似文献
18.
19.
20.
随着金融市场营销环境的不断深入,低资本消耗、低风险、收益大的中间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由于起点低,发展受传统体制影响、业务品种单一、产品技术含量低、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综合效益欠佳、监管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等因素影响,尤其是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直接影响着其发展规模和态势,如何在经济环境中找到自身发展空间,有效抵御金融危机,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