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基于1997-2012年的季度数据和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Recursive VECM)模型,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驱动因素及中国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发现,总需求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因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呈增大趋势,但是作用不如发达国家显著,而且其影响机制主要是总需求而非流动性。金融危机影响了大宗商品市场的运行机制,总需求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危机时期比危机前更显著,而流动性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危机前比危机中更显著。为减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的主导权,同时密切关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背景,分析了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最后对未来形势进行了预测,得出2014年大宗商品价格将温和上升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李雪 《时代金融》2014,(6Z):11-12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背景,分析了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最后对未来形势进行了预测,得出2014年大宗商品价格将温和上升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一直密切关注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运用MS-VAR模型,考察在三种区制下,中美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基于MSI(3)-VAR(1)模型实证和累积脉冲响应结果分析表明:在经济增长收缩期,中美货币政策不能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在经济增长平稳期,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受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在经济增长扩张期,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后,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受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一直密切关注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运用MS-VAR模型,考察在三种区制下,中美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基于MSI(3)-VAR(1)模型实证和累积脉冲响应结果分析表明:在经济增长收缩期,中美货币政策不能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在经济增长平稳期,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受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在经济增长扩张期,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后,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受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大量经验数据,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给我国货币政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会对我国货币需求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大宗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通过影响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市场,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机制已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针对2003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剧烈变动引起的争论,本文采用CFTC数据构建了一个大宗商品金融投资与投机指数来代表金融因素,以中国工业增加值代表中国因素,采用结构VAR的方法对1998年1月到2012年8月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显示中国因素和金融因素在整个样本期间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显著.而分段的方差分解发现2003年12月之后中国因素和金融因素对价格变化的贡献显著增强,两者加总达到了45%,比2003年12月之前翻了一倍以上.最后,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波动,其金融化程度日益加深。本文从价格视角,发掘利率、汇率和投机等金融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杨飞 《投资研究》2012,(6):89-103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分析房地产价格、中美利差、汇率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证指数及人民币贸易结算对热钱跨境流动的影响及热钱跨境流动的宏观经济影响,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初期会使热钱流出,10个月后转为流入,其他因素正好相反,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增加会使热钱净流入。热钱流入在初期导致各影响因素上升,但最终会使房地产价格和股价下跌,利差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从而致使居民财富下降,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汇率预期对热钱的影响最大,其余依次为上证指数、大宗商品或房地产价格,最后为中美利差。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时代扩张财政政策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慷 《中国外资》2013,(6):54-56
本文以积极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货币渠道、信贷渠道和国际渠道三个渠道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平均工资以及以进口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引起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其中,货币供给与平均工资的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为剧烈,而以进口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对我国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积极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货币渠道、信贷渠道和国际渠道三个渠道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平均工资以及以进口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引起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其中,货币供给与平均工资的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为剧烈,而以进口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对我国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华中炜 《证券导刊》2012,(28):19-20
农产品作为大宗商品的一部分,其价格一方面受到大宗商品整体价格波动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受到自身供求特点的影响,这也体现到影响粮食价格的各种长短期因素中。实际的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将是中长期价格中枢抬升与短周期价格波动的叠加。  相似文献   

13.
受地缘局势升级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剧烈,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但会影响相关原材料进口,还会扰乱市场主体的预期,从多个渠道冲击我国工业平稳运行。大宗商品快速上涨对工业企业的影响将成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变数。文章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对比分析和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等多种手段,分析大宗商品对我国工业产出的各类异质性冲击及动态变化,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当前,我们研究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分析其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些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经济运行和走势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当前,我们研究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分析其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宗商品进口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汇率视角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汇率间的动态关系。首先,在样本内和样本外预测中,中国和韩国名义有效汇率对本国大宗商品价格有稳健的预测能力,但是日本和印度不显著,同时四国名义有效汇率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本文也检验了相反方向的预测(大宗商品价格预测汇率),但没有发现显著的预测结论。其次,对影响预测结论差异的结构性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表明汇率制度和贸易依存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相关结论为中国等国际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冲击提供了新的理论。最后,本文提出了防范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能源、基础原材料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依存度较高,因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通过进口渠道向国内传导,对我国国内的物价水平造成较大冲击。本文在使用Bai-Perron方法检测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两个结构性断点的基础上,采用变系数VAR模型(TVP-VAR)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导是否存在差异。采用SVAR模型研究了大宗商品价格向国内物价传导的结构性特征。结果表明:CPI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脉冲响应存在阶段性差异,PPI的脉冲响应趋势基本一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弱化大宗商品价格向CPI的传导;大宗商品价格和其他宏观冲击对物价变化的相对重要性在金融危机前后出现明显转变。据此,本文建议提高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建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预警监测机制,增强大宗商品供给能力和定价权,发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璐  张翔  王海全 《金融研究》2018,454(4):35-52
本文实证考察了2005-2015年金融投机和实需对国际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首先对具有信息噪音属性的金融投机进行了明确识别。其次,从多个维度出发区分市场信息摩擦状态,定量分析不同信息摩擦环境中金融投机和实需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大宗商品价格在长期中由实需因素主导,短期中由金融投机主导;短期中,相对于低信息摩擦环境,在市场波动性较高、金融压力上升以及投资者情绪高涨的高信息摩擦环境中,以金融投机为主的信息噪音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更强。进一步分析证实,相比于低信息摩擦环境,高信息摩擦环境中金融交易者的市场份额反而降低。据此,本文提出稳定大宗商品市场的关键在于提高市场透明度,减少信息摩擦,从市场质量出发降低信息噪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越来越大,中国必须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的大宗商品原材料.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必然会对中国的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首先选取CRB(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指标代替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和上证综合指来反映我国证券市场变动,对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传导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分析大宗商品和证券市场的Granger因果检验,并建立相应的VAR模型,解释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1996~2010年我国企业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的面板数据,对国内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影响因素从传导机制、地区差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1996~2010年间劳动力工资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推动中国通胀的两大重要成本因素。其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主要通过企业生产要素价格推高我国通胀,而国际油价则通过企业劳动力成本推动国内通胀;另外中、西部地区通胀来自劳动力成本的压力较为明显,但东部地区压力相对较小;同时中部地区通胀能够有效地避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而东、西部地区通胀却遭受较为严重的大宗商品价格冲击。  相似文献   

20.
<正>展望2023年下半年,预计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将呈现整体趋弱、宽幅震荡态势,具体品种走势因基本面差异有所分化。2023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多数呈现下跌走势,主要商品指数也继续下行。整体来看,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呈现三个特征:一是商品价格总体低位的同时大幅波动;二是品种价格走势差异扩大;三是贵金属逆势上涨。海外经济持续走弱、欧美央行继续加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