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兴文 《商业时代》2011,(19):53-54
本文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成因的探讨,分析其对证券市场不仅具有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加剧市场波动的作用,因此需要管理层对其"羊群"行为的负面作用加以规范以促进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股票市场剧烈波动和引发市场系统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也存在较严重的羊群行为,并且给我国股市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对于稳定资本市场和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影响企业风险性政策的方式参与企业公司治理,从而降低企业风险;在国有产权性质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中,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与企业风险的负相关关系更强。因此,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是其发挥治理效应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完善治理结构时应该充分重视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廖昕  林娇娇 《中国物价》2022,(11):91-94
本文以上证A股1618只股票2012年1月至2021年4月的机构投资者数据为样本,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投资者情绪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投资者情绪是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投资者情绪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都产生反向抑制作用,并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反向抑制作用更为持久。鉴于此结论,本文从鼓励散户进行基金类理财投资和提高机构投资者的危机意识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通过了解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两种类型,指出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尚处在自愿性而非强制性阶段,并对2009年度沪市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得出内部控制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两权分离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高管激励和内部控制两个方面来分析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同时选取2008—2017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激励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正面影响,并且内部控制在高管激励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即高管激励可以通过增强内部控制的权力制衡效果,来达到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2015,(1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医疗改革的大力深化,医药行业成为紧系民生的重要行业,其财务与内控问题日益引发人们关注。然而医药行业时常出现药品质量、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诸多问题。文章选取我国三家医药上市公司,分析其问题与优势,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并提出医药行业关于内部控制问题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高频交易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以LSV方法计算每支股票每天的羊群效应水平并取年平均水平,以股价特有风险衡量股票定价效率,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机构羊群行为整体上更多是由信息因素驱动,因而提高了股票定价效率。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买方羊群行为强于卖方羊群行为,且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定价效率。本文还发现机构投资者拥有信息的交易通常为中等规模,10万以上每笔的交易信息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吴爱民 《商业时代》2012,(33):68-69
随着对金融市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金融异象凸显,同时,作为金融异象之一的羊群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这一现象,已经无法基于传统金融学的"理性人"的假设去对其进行解释。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从另外一个角度,结合市场参与者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对羊群效应这一金融异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以来,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其配套指引,首先从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开始施行,并已逐步扩大到了沪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根据内部控制规范要求,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企业,需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提高内部控制的信息质量。本文基于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变革,结合上市公司内控披露的实际状况,系统分析内控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从公司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角度探讨改进的对策,进而提高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阳雪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3):167-168
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从大多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内容来看都存在重形式、轻内容、过于模式化的问题,披露质量不高,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机也不够强。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及其市场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增强市场透明度、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为基本手段,对"羊群行为"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来往增多,全球的资本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我们时常能够了解到一些企业的财务丑闻,让大众感到异常震撼。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够完善,存在的漏洞和不足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针对这一现象,各界人士都开始更加在意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相关管理活动的实施质量。内部控制是十分强有力的内部管控手段和方式,搭建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实施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决策的依据不仅仅是财务信息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相应的内部控制资源用于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水平。国内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始得不够早,所以在很多方面还比较不成熟,上市企业虽然进行了披露但往往质量不达标,信息的侧重明显是企业筛选修饰过的结果,很难产生比较有用的信息,无法发挥效果帮助投资人来进行参考和辅佐。本文正是基于此,研究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和缺陷,对于如何改进给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杜同同 《商》2014,(12):109-109
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正由自愿性披露逐步转变为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重大意义。本文在2010年颁布的内部控制制度背景下,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6-2009年期间深沪主板上市的A股公司年度报告或独立公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为对象,研究其披露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研究表明仅有10%左右的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出具鉴证报告的公司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即上市公司决定是否出具内控鉴证报告时,并不是一种"习惯性"选择;在"鼓励自愿"的条件下,有些公司首年出具了内控鉴证报告,次年则放弃继续出具。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控目标发生偏离,人事变动,信号传递失效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自我选择会发生变化;经济效益有所改善,没有违规和财务重述,董事长、总经理很少变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少更换,市场信号传递越充分,以及处于"三大板块的公司"越有可能保持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从经理人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的角度出发,分析在制定决策过程中经理人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经理人在制定企业的战略决策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趋同现象,在定价策略方面体现为价格的同涨同跌,并且涨跌的幅度近似。  相似文献   

18.
众筹是提升资金配置效率、促进各类创新社会化的直接融资渠道.然而,在市场配套制度设计尚不健全的条件下,此类集大众化、群体性于一体的网络投资行为极易诱致非理性的行为偏误.本文以羊群行为为切入点,基于贝叶斯理论阐述了众筹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形成及影响机理,采用国内首个众筹平台点名时间的微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直接信息的披露和操作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投资者甄别项目质量,提升投资决策的理性化程度,降低实际回报与投资预期偏离的概率;而间接信息的披露则容易导致市场噪音,加剧投资决策的非理性羊群行为,加大实际回报与投资预期偏离的概率.最终从资本形成、信息披露、投资者教育和项目管理等层面提出了完善众筹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在国内上市公司强制实施以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内部控制效果较好。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本文深刻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并从中寻求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的建设水平和质量,增强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内部控制信息是上市银行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之一,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提高公信力的制度安排。本文根据上市银行2013年内部控制现状,分别从外部信息使用者、监管部门和上市银行多角度分析内控披露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完善上市银行内控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