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已经进行了贷款利率上限、下限的拓宽,但仍然是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也就是“利率双轨”,这样会导致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受到一定阻碍。文章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探讨基于LPR“两轨合一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有效措施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工作,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双轨制利率格局在过于一段时间里为我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和逐步开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双轨制利率对于利率传导和资源配置产生的阻滞越发明显,解决双轨制带来的弊端,推动利率"两轨合一轨",是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旋律。文章从双轨制利率的弊端出发分析利率并轨的必要性,结合利率并轨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利率平稳并轨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央行利率制度制约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主要因素:央行对准备金付息制度、银行对再贴现的制度以及央行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并提出了取消对超额准备金付息、再贴现利率与shibor挂钩以及取消存贷利率管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勇 《消费经济》2015,(2):12-18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内需,保增长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消费。鉴于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共存的事实,文章建立DSGE模型,首次从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两方面,分别研究利率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利率下降会通过两种传导渠道提高居民消费;反事实仿真结果表明,存贷款利率冲击对消费影响更显著,但拆借利率冲击影响更持久。  相似文献   

5.
在日益动荡的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下,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离不开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双支柱调控框架理论在资本流动领域存在进一步应用的空间。文章通过构建以商业银行跨境融资及向企业进行外币贷款为特征的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CE)模型,论证了中国在面对跨境融资风险冲击时以存款准备金利率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及其动态调整规则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论证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性。主要结论为:其一,商业银行跨境外币融资会增加国内企业外币贷款甚至本币贷款的风险且会在一定程度造成上本国产出和物价的波动。其二,正常性、奖励性、约束性三类不同强度的存款准备金利率有利于商业银行和国内企业应对跨境融资风险冲击,但不利于宏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且存在向家庭部门外国债券投资传导不畅的弊端。其三,正常性、奖励性、约束性三类存款准备金利率与货币政策组合的协调效应集中体现在提升经济的产出水平和降低物价方面,且对于调节国内企业的本币贷款成本具有积极意义。文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说明了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关注跨境资本流动。因此,货币当局应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动态调整功能并加强与货币政策工具的多元组合协调效应,从而在规范商业银行经营的同时满足企业合理正常的本币与外币贷款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在商业银行、央行间接调控机制、金融市场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稳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本文提出的建议为:分类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张婧 《商业研究》2011,(12):128-134
本文从准备金政策对货币市场影响的微观机理出发,分解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构成,分析了央行货币政策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对货币市场资金的影响,从理论上论证了在不同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货币市场的影响也不同;随后建立模型,将2010年初到2011年上半年这一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涨周期区分为两个阶段,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不同期限和品种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最后解释了2010年末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货币市场利率影响更大的原因,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黄国鹏 《现代商业》2024,(2):139-142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的枢纽。银行存款市场势力对银行来说尤为重要,那么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标志性政策——存款利率上限取消政策的执行对银行存款市场势力会产生何种影响?鉴于此,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采用中国2007—2021年239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款利率上限取消政策的执行普遍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市场势力。因此,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应注重保护商业银行的存款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9.
《商》2015,(36):204-205
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设置存款利率上限,至此利率管制基本取消,利率市场化基本结束。商业银行可以自己决定贷款利率及存款利率,存贷利率差是我国商业银行以前的主要盈利方式,所以贷款模型选择是否合理,贷款价格是否能够补偿银行的风险与成本,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段海东 《中国市场》2014,(39):97-98
根据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放开的顺序: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目前我国已到了利率市场化的最后关头,现阶段除人民币存款利率还受到央行管制外,其他利率都已实现了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本文将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具体财务措施进行研究以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1.
金伟 《商》2014,(11):179-179
在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我国利率双轨制特征体现为存款利率上限和市场利率并存,利率管制扭曲了资金价格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而利率市场化会引发银行道德风险。本文证明了利率市场化会引发银行道德风险,并在均衡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各方利益基础上,为解决道德风险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相对于规定自有资本金率和利率管制更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王珊珊 《现代商业》2022,(21):69-71
2013年,中国的LPR(Loan Prime Rate,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简称LPR)拉开了序幕,但是中国利率在市场化改革中一直存在存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两个轨道的利率,利率传导不畅。2019年8月公布新的LPR机制,建立了市场利率向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市场传导驱动。对商业银行而言由于贷款利率的下行将会对其经营造成一定的压力。本文主要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引入交互项的形式来研究2019年LPR改革对股份制银行融资成本的影响,并为之后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由于利率管制,银行存款利率变动频率很低,导致用月度季度数据估计货币需求的一些困难。通过票据融资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关系分析,认为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有显著影响,贷款利率与CPI相关性较好,与PPI相关性不强。结论是贷款利率与银行间利率之差的波动与宏观调控的不同方式有关。贷款数量控制可以直接导致贷款利率高于银行间利率,由此导致的贷款利率与正常贷款利率之差可视作信贷额度的价值。资本充足率如果构成有效约束,也能提高贷款利率与银行间利率之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行多年,但目前的利率体系仍然具有明显的"双轨制"特征,导致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不畅通,使利率双轨制成为中国当前民间金融困境的根本原因,不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了冲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也产生了诸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余额宝们本质上不属于融资类产品,监管时应有所侧重。近期关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争议颇多,其中不乏要求"取缔余额宝"的声音。事实上,无论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还是金融改革创新的角度,像余额宝这样的产品,不但不应该取缔,而且应通过适度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在受管制的市场上,商业银行并不能完全成为价格的发现者。比如我国的情形,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存在天然的利息差,这部分利息差成为银行的主  相似文献   

16.
探究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存在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市场利率由中央银行控制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变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由于得到存款准备金利率的"非市场化"保护,中间业务发展不足,利率选择权的不一致性等各方面的原因存在,商业银行表现出不确定性风险、资产负债结构不平衡的利率风险形式。  相似文献   

17.
传统贷款利率监管法律机制的特点是贷款利率管制实行双轨制、利率管制均与法定利率挂钩、对商业信贷与消费信贷采取"一刀切"式的利率管制等。利率市场化改革及现行贷款利率监管法律机制暴露的缺点是:强制性的利率上限管制作为经济调控手段不合法、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管制目标定位错误、现行差异化的利率监管违反市场公平竞争法则、现行利率监管法律机制设计也存在诸多缺陷。贷款利率监管目标调整及法律机制的重构要从利率监管目标的调整与利率监管法律机制的重构及完善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黄奕 《商》2015,(4):165
一、我国利率管制的弊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此后,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贷款利率也先后实现了市场化。目前,我国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还处于管制状态,其他利率均实现了市场化。我国中央人民银行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银行业过度竞争,维护银行业稳定,防范金融风险。首先,由于存款利率较低,甚至是负利率的存在,使得银行吸收存  相似文献   

19.
汪霞 《现代商业》2013,(29):26-27
近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攻坚阶段.离利率市场化还有最后一步,即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一直坚持逐步开放,保障金融安全的原则.此次未同时放开存款利率,也是这一原则的体现.相较于贷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更大,影响面更广,如果贸然推出,有可能产生严重的经济问题,甚至导致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也验证了一这点.因此,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选择合适的时机.本文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基本条件及时机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有:稳步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完成利率“并轨”、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建立利率调控机制、完善基准利率体系。在未来的改革中,应审慎推进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用约5年时间逐步实现完全放开;确立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利率,构建起利率调控的基本框架;完善包括Shibor、国债收益率曲线等在内的基准利率体系。还应同步完善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的配套措施,以减少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运行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