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沪宁线信息产业带产业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附沪宁高速公路高度聚集呈带状发展的沪宁线信息产业带,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重心模型,从空间维度结合时间维度以及内生和外生因素,分析出该地区由于区域发展空间分布非均衡性导致产业重心有南北周期性偏移总体向东南方迁移的趋势,并结合重心移动轨迹对产业带今后的发展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0、2004、2009年三个时间节点,以吉林省48个县市空间单元为研究区域,采用统计年鉴数据,对吉林省人口空间演化特征进行考察,并进一步分析其驱动因素.吉林省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出加速集聚的演化过程,人口重心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加速移动,人口偏移增长处于前期阶段,人口密度分布趋异趋势渐强,经济发展差异是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要素空间转移活动的效率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和重心计算公式,对2001年到2010年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的物流效率和经济重心轨迹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重心转移方向和城市物流效率提高区域基本一致,技术变化效率、规模效率的改变是中原经济区城市物流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技术变化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城市物流效率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经济重心迁移的动力,现阶段区域经济政策重点应考虑如何提高物流技术变化效率和规模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黑龙江省下辖12个地级市及1个地区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黑龙江省大健康企业分布格局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大健康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时空演化特征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整体表现为“单核-多核-强核多中心”的演化过程;研究期内黑龙江省大健康企业的重心整体呈“显著向北,略微向东”的移动轨迹,集聚规模持续扩展,空间分布的方向性增强。故提出加快建立大健康产业发展平台、合理布局产业结构,着重发展优势产业、发挥集聚效应,带动全省大健康产业整体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优化劳动力、资本和科技投入等要素的配置,而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文章从供给侧视角研究了1992-2014年民营经济增长的要素配置效率及其时空演变轨迹。结论如下:从时间角度看,民营经济增长表现为资本与技术双驱动特征,且资本与技术呈现动态“螺旋式”交替状态,劳动驱动强度在2008年后有所上升;在空间分布上,民营经济增长空间重心偏向东南地区,资本重心在近年来开始转向中部地区,劳动力重心偏向东部地区,技术重心偏向东南地区;在区域范围内,各区域民营经济增长类型均以资本驱动型为主,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优势并未显现,东北经济区民营经济增长整体效应最低。  相似文献   

6.
硅谷作为高技术创新集群的成功,深刻地影响了各国的多技术产业的发展政策。为此,基于创新的演化,分析高技术企业集群硅谷的阶段性演进及其特征,依据硅谷在不同历史阶段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和信息体制演化,总结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发展演进的一般机理,以此降低治理成本和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在时间上表现出刻点平衡、在空间上表现出局部均衡。本通过运用演化经济学、复杂科学的有关原理对技术创新的这两种现象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章认为,主导生产技术由于其很强的自组织特性和促生产力能力而具有明显的刻点平衡与局部均衡的协同演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了河南、广东和湖北的绿色经济效率,通过建立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分析了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缓慢下滑的演化趋势;广东省绿色经济效率在考察的三个省份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呈现"L"型演化趋势;湖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波动式演化态势;对河南、广东和湖北绿色经济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城市化、产业转移和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9.
围绕公司治理、技术创新与中国医药企业成长三者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提出公司治理通过控制权分配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分别影响企业成长,同时对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投入产出效率和保障等方面产生影响,以此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成长。同时建立了公司治理、技术创新与中国医药企业成长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模型,总结出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均是促进中国医药企业成长的内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网络治理作为一种以协调与维护为目的的新型治理已成为治理技术创新网络的有效模式。不同的网络结构特征,其治理机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从而产生有差异的网络治理效率,强连接、高密度、高中心度的技术创新网络更易于产生信任机制、约束机制、互动机制和权力机制,有效防范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提升网络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