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2007—2021年296家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创始人控制和参与管理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始人作为企业最终控制人和担任企业高管均会积极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但是随着创始人控制权比例的不断提升,创始人控制和管理反而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消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企业两权分离度越低,创始人控制和管理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的初创期,由于其他股东对创始人的信任,会跟随创始人的领导,然而随着公司的壮大、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利益分配冲突会越来越明显,创始人的控制权会随之出现危机。控制权的争夺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正式制度下的股权资本控制,另一方面是非正式制度下的社会资本控制。本文通过一些企业来分析创始人如何利用双重资本维持企业控制权。  相似文献   

3.
陆海天 《创业家》2013,(10):102-103
已故的世代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弗洛姆曾说:如果有一项权利是企业家非争不可的话,我想只能是控制权了。伟大如马云者都不能免俗,更何况中国的其他创业者。创业者对企业的控制权,通常是说纵使企业不断融资,创业者自己持有的股权不断被稀释,但是与股权对应的投票权也不会被稀释掉,自己始终可以掌握公司人事、经营等大权。通常,它体现为创始人拥有在董事会中委派大多数董事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市场上的股权争夺之战愈演愈烈,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创始人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最终丢失对企业的控制权,如果企业处于股权激励这个阶段,一般会考虑初步的核心管理层股权激励、引进新的股东、有的公司还会吸引投资人进行投资。这三点都会对现有股权结构产生影响,创始人的持股比例会下降,但这又是企业发展必经的阶段。通过目前市场上合理的股权结构设置案例,给予企业如何把握好控制权几点建议。使企业创始人对控制权问题高度警觉,从而保证企业独立自主的运营。  相似文献   

5.
胡焱 《商业时代》2011,(16):51-52
主流企业理论较多的从融资结构探讨公司治理问题,其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契约组织,这种对企业规制属性的过分强调导致对企业生产属性的忽视,即忽视了企业首先是一个生产组织,因此要重视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源及其结构。本文从企业的契约性和生产性两个方面深入对公司治理问题进行研究,明确其理论结合点是控制权,在分别讨论融资结构与控制权配置、资源结构与控制权配置之后,最后剖析了公司治理与控制权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梳理了从斯密到伯利、米恩斯,再到钱德勒的企业控制权的现实问题脉络;以及从奈特到科斯,再到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对控制权的理论诠释。指出了控制权早期文献对企业控制权的发展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务周刊》2010,(14):94-94
有很多时候,企业家创造产品或服务有所成功,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为了尽快将企业做大,企业家往往愿意让渡自己对公司的部分控制权以换取资本的进入。然而投资方进入后,  相似文献   

8.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近几年随着私募股权融资的兴起,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私募资本的引入是把双刃剑,可能滋生许多新问题,如由此引发的创投之争就十分普遍。本文通过分析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深入分析了由于私募资本本身的特性可能对民营企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希望民营企业能够吸取经验。  相似文献   

9.
王草 《现代商贸工业》2014,(18):101-102
变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团队的竞争力,变革也是始终伴随着团队的发展历程的。从变革的重要性到影响变革的各种阻力,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几点建议,对打造团队的关键性成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娟  贵梦吟 《现代商业》2007,(17):52-53
公司财务控制权是公司控制权的核心。本文利用博弃理论对公司财务控制权加以度量,并提出财务控制权收益是控制权人超额成本的补偿,它的载体是控制权人有效作用于公司财务治理而产生的增量收益,与大股东侵害无关。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家、企业资源与衍生企业创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企业衍生是创业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基于衍生创业的基本内涵,从企业家资源、企业资源的角度,提出了资源与衍生创业之间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创业板市场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方面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抵押物少、信用状况难以评价、投资回报丰厚的特征,决定了其在融资方面应采用不同于传统企业的融资方式。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看重的是"增长潜力,"这就为高科技企业在二板市场的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应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切实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用简单内生增长模型考察资源禀赋所有权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随着政府拥有的资源份额提高,均衡税率会降低,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则会升高。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平衡增长路径上分散经济的增长率可以达到社会经济增长总量最优的水平。在内生增长框架内,引入自然资源可以明显改变政府行为,并提高经济增长绩效。  相似文献   

14.
胡洁  胡颍 《财贸研究》2002,(1):43-46
企业资源积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经整合优化配置后转化为可增值的资本。本文在阐释了企业进行资源积累的必要性的前提下,分析了影响企业资源积累的因素,并就增强企业资源积累的措施与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林钟高  郑军  彭琳 《财贸研究》2008,19(1):127-133
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局限性一直是与其目标实现相关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内部控制要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着眼于其他途径,朝着多元化、多角度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另辟蹊径,沿着企业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引入时间参数,构建基于企业全体资源要素投入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保障各主体的特定利益,协调各主体的价值取向,促进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用工制度进行大幅度改革的情况下,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战略——人才管理战略,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主观的、单项的、落后的思维模式和惯用定式,而是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与措施,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在人才资源储备、薪酬待遇、经营考核目标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以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尽快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并尽快与国际化管理接轨,使企业适应国际化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陈宏华 《中国市场》2009,(6):158-159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道德资源的培育,文章在对企业道德资源含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道德资源是企业核心资源进行层次分明的探讨,为企业道德资源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宜苗 《财贸研究》2010,21(1):119-126
作为零售企业成长中同时存在的两种战略,多业态战略和单一业态战略本身各有其利弊。在企业规模与资本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单一业态战略相较于多业态战略对零售企业成长的影响较大;企业规模与零售企业成长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对零售企业成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长期负债率对零售企业成长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企业年龄与零售企业成长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但关系强度较弱,且在统计上不显著;区域类型对零售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为了促进零售企业成长,零售企业要发展自己的主力业态,使之成为企业成长的支柱,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向多业态的盈利模式转化;要进行适度的规模扩张;要确定资本结构的合理水平,并从根本上降低长期负债率。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study integrates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OI) theory and upper echelons theory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CEOs’ founder status on corporate social irresponsibility (CSI). We theorize that compared with other CEOs, a founder CEO is more likely to generate a high degree of OI with the firm, which will drive the founder CEO to actively avoid CSI that may damage the positive image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firm. Furthermore, we argue that CEO duality and CEO ownership will strengthen the aforementioned relationship by increasing the possibility of founder CEOs generating a high degree of OI. Conversely, CEO underpayment will weak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under status and CSI by decreasing the possibility of founder CEOs generating a high degree of OI. We obtained empirical evidence in support of our arguments from a large Chinese private listed company dataset. Overall, this study’s theory and evidence clearly show that founder status and personal incentives can jointly shape CEOs’ CSI decisions, thereby providing useful insights for corporate shareholder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to better prevent and govern firms’ C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