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理论研究者和相关政策文献的建议者在分析影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各种经济变量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利用全球范围内52个国家或地区1980年到2004年的经济数据对影响经常项目失衡的多种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对当前解释全球经常项目失衡原因的各种观点进行实证检验,并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解决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判断企业国内税、生产率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关系,基本结论表明:较高的国内税会抑制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生产率对税收负效应有调节作用,即生产率较高企业受国内税的负面影响会较小,生产率对税收扭曲的调节作用在理论上源于高生产率企业对间接税的转嫁较少,税负对贸易活动的影响较小;企业税的负效应至少部分通过提高加成率来实现;企业层面的实证检验结果显著地验证了上述理论判断,结论是稳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内税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负效应因税收政策和企业性质而异,企业税负效应及生产率的调节效应在高税赋企业中更大,民营属性有助于削弱税收负效应并提高生产率调节效应。可见,"减税降费"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减税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改善生产率是深化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常项目收支、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储蓄与投资关系的不平衡状况加剧,这种失衡的格局必然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将对学术届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研究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4.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都做过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研究,但是不同理论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研究了金融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从潜在GDP损失着手,用实际GDP和潜在GDP之间的差额来衡量金融冲击的力度,再用索洛余值法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尝试在金融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模型中引入金融成熟度作为权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并非是随机和外生的,金融冲击的确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其影响能力会随金融环境完善程度的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失衡与调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争论与战略博弈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内涵及其成本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全球失衡的国内调整与国家间调整,认为寻求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平衡和主要相关国家之间失衡调整成本分担的平衡是决定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推动下,数字化转型与服务业企业生产率之间是否存在悖论?首先,从理论上阐释数字化转型对服务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了专业化分工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其次,采用2011—2019年中国服务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异质性冲击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服务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升其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服务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更偏向于大型企业以及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服务业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不会因企业性质的不同而发生根本性变化;数字化转型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生产率均存在显著提升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专业化分工是服务业企业突破“生产率悖论”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7.
冯炜 《消费导刊》2009,(7):44-46
本文从中美国内失衡的国家因素、并利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揭示的"市场-国家、财富-权力、经济-政治"三对关系的国际因素两个层次分析近年来的经济失衡现象,指出世界各国经济对美国国内市场的依赖正是此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并认为这也是一种世界经济的动态均衡。最后希望"和谐世界"这种国际合作共赢模式可以为协调此次经济失衡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异质性的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对企业出口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互为条件:生产率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内,融资水平的提高才会促进出口;同样地,融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生产率提高才会促进出口。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与理论假说一致,生产率和生产规模存在双重门槛,融资能力存在单一门槛,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在适度水平内,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对出口的影响更显著。系统GMM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综合得分和融资指数等不同融资水平衡量指标下,融资异质性对持续出口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一鸣 《全球化》2020,(3):5-10,132
新冠肺炎疫情产生两波冲击,第一波主要冲击中国经济;全球大流行后,对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形成第二波冲击。疫情不仅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冲击中国和世界经济,而且带来全球生产体系停摆,要素流动阻断,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经济活动休克,全球经济将大概率陷入衰退,并对中国经济形成负反馈影响。我国应利用好两波冲击的时间差,将应对疫情的短期政策调整为中期的一揽子方案,政策重心也要从复工复产等供给端为主转向促进扩大国内需求等需求端政策为主。  相似文献   

10.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量的下降,但我国在2002—201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出口规模仍然在持续扩张,该现象可称为“中国出口贸易之谜”。文章提出一个以生产率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率冲击”因素来解释中国的出口贸易之谜。通过利用我国出口量数据,以双边实际汇率、国外收入及中国绝对生产率水平或相对生产率水平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协整,结果表明收入和生产率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而汇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均符合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