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乌鱼,学名乌鳢,俗名乌棒、黑鱼、蛇头鱼等,属鲈形目鳢科鳢属。肉质细嫩少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种颇受人们欢迎的营养药用皆优的经济鱼类。稻田养乌鱼,主养稻田,亩产乌鱼150—200公斤,产值3000—4000元,纯利1500元以上,是稻田养殖常规鱼效益的3—5倍;套养稻田,在不影响常规鱼基础上,亩产乌鱼10—20公斤,获效益300—400元。现将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一、稻田选择准备 选择通风向阳、洪涝影响小、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稻鱼工程比较规范的稻田。其中鱼凼占  相似文献   

2.
正乌鱼好养鱼苗难育。重庆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重庆农村科普先进个人周运明通过8年的攻关,成功攻克了育苗的难题,今年已培育大规格鱼苗300多万尾,成为重庆首家乌鱼鱼苗培育成功的渔业生产单位。铜梁少云镇返乡农民周运明2007年从广东返乡后,利用自己在广东打工时学到的乌鱼高产养殖技术开始小面积养殖乌鱼,经过10年发展,到2016年,高碑村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乌鱼养殖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3.
<正>5月16日上午,在重庆铜梁县少云镇石庙村乌鱼养殖基地,业主周运明忙着指挥工人在田坎上搭建大棚。"这是我给乌鱼修的‘房子’,让它们在里面快活地生长。"周运明风趣地说。青年农民周运明是少云镇返乡青年。2007年,他从广东回到老家试养乌鱼,经过几年发展,他牵头建起的乌  相似文献   

4.
<正>科技支撑推动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宗淡水鱼类产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和水平。1958年,我国水产科学家成功实现池养鲢、鳙的自然繁殖,结束了淡水养殖鱼苗单纯依赖捕捞的历史,开创了淡水养鱼新纪元。上世纪80年代后,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作为催情剂,使淡水鱼类的繁殖技术逐步趋于完善。1987年,全国人工繁殖鱼苗超过2000多亿尾,比1957年(捕捞鱼苗最高纪录)的234亿尾提高近10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鱼四季施肥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对池水施肥可培养浮游生物,为养殖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对于培育鱼苗、鱼种以及鲢鱼、鳙鱼等肥水性鱼类的养成尤其重要。池塘施肥可促进鱼类生长,是提高鱼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池塘水体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直接影响施肥效果,所以正确掌握季节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西南地区乌鱼养殖正在兴起,乌鱼需求量逐步加大,而苗种却严重依赖广东地区供应。因此,解决好西南本地区乌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技术难题是推广人工养殖的基础。现将今年5月在重庆市永川利民乌鱼养殖基地所做的乌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情况,总结如下。一、乌鱼人工繁育流程雌鱼亲鱼选用港种生鱼,购自广东  相似文献   

7.
北方地区池塘健康养殖赤眼鳟商品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赤眼鳟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因其眼睛上缘有一月牙式艳丽的红斑而得名。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在不同水体如池塘、网箱、湖泊、水库等,采用不同的养殖模式,在人工繁殖、鱼苗培育、鱼种至商品鱼饲养上相继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就赤眼鳟商品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作如下浅  相似文献   

8.
<正> 革胡子鲶繁殖力强,但自然水体中产卵率、孵化率、鱼苗成活率均很低,要获得大量鱼苗,就必须进行人工繁殖。 一、亲鱼的选择 应选体质健壮、体色鲜艳、体形丰满、发育良好、活动正常、无病无伤的亲鱼用于人工繁殖。亲鱼年龄最好在1足龄以  相似文献   

9.
<正> 乌鳢,又称黑鱼、乌鱼、生鱼、财生等,是近年新开发的养殖品种。 乌鳢喜栖息于水草丛生、淤泥底质的水体中,平常潜伏在水草茂密的水底,捕食或缺氧时才到水体中上层活动。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低氧,在水少或潮湿的地带也能长时间生存,生存温度0—41℃,生长适温16℃—30℃。既能潜伏在底泥中,也能在水面跳跃,并可随细小水流转移水域,养殖中应注意防逃。 乌鳢是凶猛肉食性鱼类,体长3—8厘米时就可摄食小鱼虾、蝌蚪、昆虫幼体等,采取隐蔽等候、突袭捕食方法,有相互残食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 二、人工养殖技术 (一)幼鱼的捕捞与运输 1.天然幼鱼的捕捞 松江鲈鱼生产性的人工繁殖尚未成功。目前供人工养殖用的幼鱼,均为野生的天然幼鱼。松江鲈鱼的天然鱼苗主要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沿岸。鱼苗在海水中生长发育成幼鱼后,随潮水向内陆淡水中洄游。鱼苗汛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上旬(旺发期为5月中旬)。幼鱼开始溯河洄游时,多集中在水闸闸门外的堤岸边,而且,绝大多数的幼鱼都分布在水体表层。松江鲈鱼的苗汛与潮汐变化有关。苗汛旺发期均在大潮期间,鱼苗或幼鱼随涨潮而来,又随退潮而去(平潮前2小时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1.
正亲鱼是指已达到性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殖的种鱼。"老子英雄儿好汉",只有好的亲鱼才能确保繁殖出来的鱼苗是优质的,因此亲鱼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培育可供人工催产的优质亲鱼,是鱼类人工繁殖决定性的物质基础。所以,亲鱼的培育过程就是围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亲鱼性腺向成熟方面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抓好春季亲鱼的管理,创造良好水体环境,能有效促进亲鱼提早摄食,恢复体  相似文献   

12.
<正> 大口鲇苗种具有底栖,避光,集群,喜食蚤类和水蚯蚓等鲜活饵料的特点,而且游动缓慢,追捕食物和逃避敌害能力较弱,食物不足时易互相残食。这些与四大家鱼和鲤、鲫、鲂等常规养殖鱼类的生物学习性有明显不同。因此,其鱼苗培育不能采用“大池、肥水”为特征的常规培育方法,而宜采取小水体、高密度,全投饵的集约化培育方式。采用“大池、肥  相似文献   

13.
<正>乌鳢俗称乌鱼、黑鱼、财鱼,常生活在水体底层,喜隐蔽于水草丛中。乌鳢生性凶猛,以攻击小型鱼类为食,而且食量较大。乌鳢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也能生存,通过借助鳃上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使用药物防治乌鳢疾病时应慎用硫酸亚铁,由于乌鳢对硫酸亚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一般较低浓度亦可致乌鳢死亡。  相似文献   

14.
推广杂交生鱼养殖技术成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鱼,是南粤广东人习惯对鳢科鱼类的称谓,寓生生不息之意,该鱼还有其它诸如黑鱼、乌鱼、斑鱼和山斑鱼等地方名,其中像黑鱼等是北方省份对该鱼的称呼。根据《广东淡水鱼类志》记述,鳢科上属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工厂化水产养殖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迅速发展。工厂化水产养殖方式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节水、节地、环保,可以人工控制水体环境的各种因子,从而提高养殖密度、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全年连续生产。可以预见,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应用到工厂化水产养殖业中,同时为抵消人力成本的持续增  相似文献   

16.
<正>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草鱼技术,是一种利用山区自然水源使养殖池塘水体不断流动交换,从而使池塘水体始终保持较高的溶氧量,增加单位水体放养量,促进鱼类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7.
<正>鱼苗早繁是指养殖鱼类适当提早繁殖生产鱼苗。适时早繁,增加当年鱼类饲养期更重要的是,使鱼苗鱼种早期得到适口饵料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是渔业生产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繁殖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鱼苗早繁与繁殖场的地理位置关系很大,以我区为例,有三处繁殖场,都是依靠大水库,水源有保障,水  相似文献   

18.
<正>生物渔肥营养全面、配比均衡、应用方便、高效无残留,使用效果优于有机肥和无机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水体饵料生物量(主要是浮游生物量),增加鱼产量,还可有效改善水质,防治鱼类病害。近些年,北方地区也开始应用生物渔肥,并已见成效。一、池塘苗种培育(一)鱼苗培育目前,我国鱼苗培育(也称发塘)方式多采取粪肥肥水,鱼苗下塘后泼洒豆浆的方法,但这种方式易恶化水质,鱼苗  相似文献   

19.
<正>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就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因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混养  相似文献   

20.
<正>鲤鱼在流水和静水中都能自然繁殖,但因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多数是零星产卵,且鱼卵和鱼苗往往被鱼类或其他敌害所吞食,成活率很低。为提高成活率和有计划生产,现普遍都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本人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鲤鱼人工繁殖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