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鱼苗、鱼种阶段是鱼类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其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且有明显的阶段性。由于不同发育阶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必须弄懂鱼类在各个阶段的生物学特点,以便制定相适应的科学饲养和管理措施,以提高鱼苗、鱼种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鱼苗、鱼种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是生命周期中死亡率较高的阶段.放养前做好清整池塘.培育水质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创造最适合苗种生活的场所,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鱼苗鱼种在放养前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鱼池的修整、清池消毒、消除杂草、灌注新水、培肥水质等几个方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四)豆浆培育法:豆浆培育法系江浙一带的传统饲养法。是用黄豆或豆饼磨成豆浆作鱼苗的饲料。泼洒的豆浆,一部分被鱼苗吞食,一部分成为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从利用率来看,鱼苗直接摄食的越多越好,因此,务必注意制浆和投喂方法。 1、浸泡黄豆要适度:黄豆泡至两瓣缝隙涨满,轻捏散瓣为度,切不可泡至发芽。在24℃—30%范围内,一般泡6—7小时即可。各种饼类应先粉碎,再泡至发粘。浸泡适度,出浆多,质量好,浆白而厚,在水中悬浮时间长,鱼苗摄食机会多,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5.
<正> (四)夏花鱼种的饲养 夏花鱼种已能主动觅食,食量也日益增大,需要投喂饲料,并适当施肥。 1 主养草鱼的饲养:草鱼喜生活在较清新的水环境。以投喂青饲料为主,在夏花鱼种下塘后,最好投喂芜萍,平均每天每万尾投20—25千克,以后逐渐增至40千克。20天后幼鱼长至6—7厘米时,可改喂小浮萍,每天每万尾投50—60千克,体长8厘米以上时可投喂紫背浮萍,水草和嫩的陆草。日常投喂量增减,主要根据鱼类的食欲和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当天吃完为度。小草鱼容易暴食患病,成活率很不稳定。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是投喂适口新鲜饵料,吃食均匀,一般吃八成饱即可。 相似文献
6.
<正> 鱼苗培育是指鱼苗、鱼种饲养的第一阶段,即从孵化后出环的鱼苗饲养到夏花鱼种。鱼苗培育在养鱼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鱼苗身体微小,细若针芒,活动力弱,摄食能力低,对饵料的选择要求高,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避敌害生物袭击的能力差。因此,必须在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下精心培育,才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一般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的生产指标,要求成活率达到80%以上;其规格要求在3厘米左右,而且群体整齐、健壮、无病伤。 一、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与鱼苗的生长快慢和成活率高低有密切关系,一般应根据鱼苗的体质、种类、水质肥度、人工饵料的多少、注水排水条件、培育技术和计划培育夏花鱼种的规格要求等灵活掌握。放养密度过大,鱼苗生长慢,成活率低;密度过小,虽然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但浪费水面。合理的放养密度应掌握以下原则:①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进一步提高鱼产量,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提高养鱼的经济效益,需要放养部分规格更大的鱼种,以便从夏季起采取轮捕轮放的生产方式,还因体重0.5千克左右的草鱼、青鱼商品质量不高,所以把春片鱼种入池再继续饲养到秋冬季,养到500—750克以上的2龄鱼种,也叫老口鱼种。这个过程称为二龄鱼种的饲养。成鱼饲 相似文献
8.
<正> 越冬鱼种一般于春节前后投放成鱼池或销售出去,空出的鱼种池一直到5月底6月初才再放鱼苗、夏花鱼种,养至来年春节前后。如此循环往复,每年鱼种池3—5月间处于休闲状态。如何合理利用鱼种池的休闲期,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提出以下三种方式,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鱼种池休闲期放养春片鱼种 越冬鱼种投放成鱼池或销售时,每亩鱼 相似文献
9.
<正> 鱼苗经过前一阶段的培育,各种鱼的食性已开始发生分化。如仍留在原池培育,则由于密度过大,食料不足,势必影响鱼苗的生长,所以必须要分养。但如直接放入大水面养食用鱼,又因鱼体仍太幼小,会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还需再经过一段时间精细的饲养和管理,养成体格健壮,达到一定规格要求的鱼种,然后再进行成鱼饲养,这是紧接着鱼苗饲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四、有机肥料的施用 有机肥料是一切含有有机质肥料的总称,它包括绿肥、粪肥、厩肥、堆肥和某些工厂的无毒废水及生活污水等。这些有机肥料所含营养元素全面,是一种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完全肥料,施用后分解慢,肥效持久等优点,而且有一部分可直接被鱼类吃掉,长期来是养鱼生产中广为施用而又经济的肥料。 相似文献
11.
<正> 施肥是提高池塘鱼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池塘施肥在我国有悠久历史,群众早已采用施肥的方法培育鱼苗、鱼种。例如两广地区利用“大草”施肥,江西、湖南利用人粪等施肥,都能成功地将鱼苗培育成夏花鱼种,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食用鱼饲养中,配合人工投饲,适当进行施肥,也能大大提高池塘鱼产 相似文献
12.
<正> 池塘成鱼饲养的特点是既要求鱼种快速生长达到食用鱼,池塘单位面积鱼产量又较高。因此,在技术上必须实行混养、密养、施肥投饲和轮捕轮放等措施,才能达到上述要求。 一 池塘成鱼饲养概述 (一) 池塘鱼产力与池塘鱼产量:池塘鱼产力是指在某一个时期中生产鱼的能力。它的衡量标准是该池塘在一定经营措施下饲养某种鱼所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在粗放养殖中,鱼产力决定于该水体的供饵力和鱼类生活的环境条件;而在投饵养鱼中,则主要取决于饵料的质和量以及鱼类生态环境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14.
<正> 三、鱼种规格与养鱼周期 鱼种规格指鱼种的大小、与年龄及饲养方法有密切关系。生产上常用的有1—3龄不同规格的鱼种,养鱼周期是指鱼苗养成食用鱼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我国池塘养鱼的周期一般为2—4年,少数为1年,其中最后 相似文献
15.
池塘养鱼首先要解决的当然是水问题。比如水源净,水量足,水体活,水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诸因子正常等。有了一口水质条件好的池塘,关键就是鱼种问题。鱼种是生产的物质基础,其放养数量、质量、规格和品种比例以及时间等是造成一年丰收的重要条件。现选择有关鱼种的几个问题来商讨。一、鱼类混养,提高效益确定多品种混养比例一要科学要求,二要权衡市场。就是说,以科学放养方法促成高产量、用市场法则谋取经济效益,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赢利,而科学放养是赢利的一种手段。为了取得好的效益,必须事前审时度势,确定鱼类混养比例问题精… 相似文献
16.
17.
<正> (六)浮游生物 池塘的浮游生物对养鱼水质的影响最为重要。我国传统的养鱼经验看水养鱼,就是根据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所反映出来的水色为依据的。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水色来判断池水的肥瘦。因此,看水色是池塘养鱼的基本功。现将几种主要水色及其浮游生物的组成作一简要介绍。 1、瘦水与不好的水:瘦水水质清淡,或呈浅绿色。透明度大,可达60—70cm以上。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18.
<正> 二、养鱼水质 鱼儿离不开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水不仅直接影响鱼类本身,还影响到饵料生物的数量、组成和分布。良好的水质是保证鱼类生长的基础。养鱼的水质包括的因子很多,各因子之间又具有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所有的因子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养鱼的效果和经济效益,下面就几个重要因子作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 80:20池塘养鱼理念是美国奥本大学的渔业专家们在小网箱养鱼试验中偶然发现的,他们在该试验收获阶段,惊喜地从箱外水体中捕获到定量的生长良好的滤食、掠食性商品鱼,箱内投饲专养与箱外非投饲的渔获物之比恰好为80:20,由此通过进一步科学试验、示范,逐渐发展为如今完整的80:20池塘养鱼生产系统。它是一种以高质量专用颗粒饲料为基础,以追求高利润为目标的投饲 相似文献
20.
<正> 池塘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它的条件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对放养和养鱼措施产生直接的影响。池塘又是鱼类天然饵料的生产基地,也是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场所,三个功能在一个池塘中发挥作用。所以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池塘好坏对能否获得高产起决定性作用。池塘养鱼要高产稳产,就要求既要不断地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又要使鱼类不断地得到质好量多的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更要促进饵料条件和水的理化条件之间的互相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