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养鱼要先养好水",这话一点不假。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乃至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学会判断养鱼水质十分重要,水质好坏从两方面来判定:一是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二是通过肉眼观察水色好与坏。一、好的水色好的水质也就是常说的肥、活、嫩。主要是:1.黄褐色水质(包括褐色水、褐绿色水)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以  相似文献   

2.
<正> 若想鱼塘产量高,八字领先作指导, 科学饲养环环紧,字字句句要记牢。 水种饵密四要素,混轮防管必做好, 具体实施需精明,从放到收效益高。 (水) 养鱼要素水为先,水源水质是内涵。 水源充足能排注,水质偏碱需中和。 水中养分看水色,黄褐绿油最佳度。  相似文献   

3.
<正> (六)浮游生物 池塘的浮游生物对养鱼水质的影响最为重要。我国传统的养鱼经验看水养鱼,就是根据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所反映出来的水色为依据的。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水色来判断池水的肥瘦。因此,看水色是池塘养鱼的基本功。现将几种主要水色及其浮游生物的组成作一简要介绍。 1、瘦水与不好的水:瘦水水质清淡,或呈浅绿色。透明度大,可达60—70cm以上。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4.
<正>养鱼水质总的要求是"肥、活、嫩、爽"。辨别养鱼水质的好坏,可以用仪器化验测定,也可以用经验判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看水色:池塘浮游生物的种群不同,而呈现不同水色。一般而言,肥水型水色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油绿色为主,另一类以茶褐色为主。这两类水均有大量  相似文献   

5.
<正> 由于鱼类生活在特殊的环境水体中,因此水质的好坏是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水质的好坏从两方面看:一方面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得知水质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另一方面通过水色看水质,由于精养的鱼池中的水总是呈现一定的颜色,我们可以根据水色推知池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的多少,由此判断出水质的好坏,以及是否有利于鱼的生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主要介绍几种水色以及相应的水质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池塘水质的优劣直接决定鱼类能否正常生长,观察水色就是检测池水的质量和变化情况,根据水色掌握施肥量和次数,尽量使水质肥、活、嫩、爽,让鱼类生活在良好的水体中,得到较快的生长、发育。所谓肥、活、嫩、爽;“肥”指水中鱼的饵料浮游生物数量大、种群多,一般肥水的水色呈绿豆色或茶褐色,水的透明度约30厘米。“活”指水质在一天中有不同的变化,上午水色较淡,下午水色转浓,阴天或晴天都会有不同的颜色变化,电是浮游生物种群多的表现。“嫩”是指水色鲜明,不发暗,这样的水色鱼能利用的浮游生物种群较多。“爽”指水面洁净,水面不混浊,无油膜、浮沫、泛泡等。  相似文献   

7.
<正> 水是获取池塘养鱼高产的“八字精养法”之一,如何识别池塘水质好坏,是广大养鱼户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在下基层检查生产时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识别水质的好坏,重要根据是看水色。水色与所施肥料、浮游生物种群及其数量多少有关。今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在淡水养殖中,水质的优劣都要看水色的变化,水色的变化要看浮游生物的种类、有机溶解物、悬浮颗粒的多少等来监测。通过科学的方式控制水质,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水产养殖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一、淡绿色水色培育措施淡绿色水色中富含营养盐及维生素,都是养殖动物极易消化的营养物,  相似文献   

9.
<正>水色是水体中藻类、微生物、原生动物、有机质、悬浮物等物质在阳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不同水色可以直观的反应出池塘水质的好坏。即水色分为两大类,优良水色和危险水色。水色是用以判断水质好坏的宏观指标之一。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水色推断浮游生物的多少及大致种群组成,并判断水质的优劣,从而采取相应的水质调  相似文献   

10.
养鱼就是“养水”,观察养殖水体的水色变化,以发现不良水质进行及时处理,对养鱼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把夏季池塘水色与水质的关系及改良措施列表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养殖水体水质的优劣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定性定量测定分析水体的基本参数(如水温、透明度、pH值、溶氧、盐度、总氨、亚硝态氮等)较精确地给以判断。而养殖生产中我们一般采取简易方法直观判断水质,通过日常巡塘快速掌握水质变化动向、判断水质优劣并及时采取有效调节措施。其中最常用方法是通过水色及其变化、水面油膜、水体气味直观判断水质。一、依据水色判断水质(一)水色的形成养殖水体的水色是由于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而使水  相似文献   

12.
<正>红水是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有害水质之一,它对水产养殖动物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时处理非常容易引起泛塘。水中溶氧低,有机质含量高,轮虫过多,水质偏酸等等因素都能引起水色变红。防止水色变红,应注意如下几点:1.常巡池,多关注水色经常加注新水,当池塘水质过差时可适量换水。如水源条件不好,建议经常调节水质,平时多观察水色变化。正常水体一般早中晚有三种变化,早上水  相似文献   

13.
1.池塘水色的调控俗话说:“会管先管好一池水”.养虾塘水质与养鱼塘一样,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绿藻或硅藻是池塘生态环境中一种良性生物群藻,能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在池中按比例施放氮肥和磷肥,瘦水池塘早期还应施放有机肥,追肥量视池塘水体透明度、pH值、  相似文献   

14.
<正>池塘水质是指水的质量,它与水的颜色、水的透明度息息相关。我们于2004年至2006年在25个塘口,466亩的淡水池内,围绕调节水质、水色、透明度之间关系,为鱼、虾、蟹创  相似文献   

15.
<正>养虾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虾蟹的健康生长甚至养殖成败。因此,明辨水色优劣,加强水质维护和调理在虾蟹养殖生产中(特别是中后期)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虾蟹养殖中后期常见的水质问题及调理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常听一些养鱼户反映:他们饲养的草鱼夏花至冬片鱼种阶段,往往死亡率达到50%以上,最高达到80%,根据我县鱼种场多年的高产经验,要提高成活率,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一、水质要清爽。草鱼喜清水,对水的清洁度和含氧量要求高。适合草鱼生长的水可用水色来判断,如淡绿色、淡黄色、褐黄色、茶褐色,水面无浮膜和铁锈色、黄绿色,时清时浓或块浓块  相似文献   

17.
<正> 1.鳜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的主要原因: (1)长期不换水,水质恶化。鳜鱼养殖户往往由于水源不良、自认为池水良好等因素而不换水,其中不少养殖户自认为池水良好而拒绝换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鳜鱼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来看水却很清。养殖户往往用成鱼养殖看水色的方法来判定水质的好坏,认为池水清、透明度高就  相似文献   

18.
在养鱼的水体中,水色的形成和变化主要由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的变化引起的。养鱼的水体应保持肥、活、嫩、爽。肥即水色浓,鱼易消化的浮游生物含量丰富;活即水色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早上清淡,中午和下午水色变浓;嫩爽即水色好,呈茶褐色、油绿色、黄褐色。水的透明度在30cm~35cm。一般情况下根据池塘水色、透明度就可辨别水质的好坏。如发现水质变坏或即将变坏时应立即调节。具体的辨别和调节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养殖水体的颜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我们可以根据水色推断养殖池塘水的浓淡和浮游生物的多少及大致种群组成,以此判断水质的优劣,从而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二、常见的富营养化水质的改良因水体中营养盐类过剩尤其是碳或氮源过剩而产生的不良水质,这类水质不仅常见更是占不良水质的绝大多数。富营养化水质主要表现为水质过肥、透明度小、形成"藻类水华"且水色不正常,引起的原因多因为大量施肥、投饵使养殖水体中的氮源过多。1.蓝藻水华的改良蓝藻水华的水色多为蓝绿色或铜绿色等,引起蓝藻水华的藻类有微囊藻及颤藻、纤维藻等。当蓝藻大量死亡后产生蓝藻毒素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产养殖动物死亡;当蓝藻生长过盛时,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