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池塘准备1.整塘消毒:选择面积1—5亩、水深1.5—2米、淤泥少、底质硬、进排水方便、水质优良的池塘。放养前半月用生石灰100公斤/亩带水清塘消毒。2.进水施肥:放养前一周左右经60目以上筛网过滤注水60—70厘米,并施入经发酵的有机肥或肥水宝等培育水质,使池塘中出现浮游动物高峰。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适宜的池塘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面积为1~3亩的小型池塘,池深1.2~1.5米(水深1.0~1.2米),池底保留10~15厘米淤泥。育苗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彻底清塘消毒。 二、搞好水草移植 在药物清塘一周后进行水草移栽。方法是:先向池塘内注水15~20厘米(加进的水需经筛绢网过滤),然后在池底种植  相似文献   

3.
<正>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8亩,水深2m,池塘长方形,东西向,保水性能良好。池底平整,淤泥30cm 左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2.池塘消毒 1999年4月15日,将池水抽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病原菌和野杂鱼,用量100—150kg/亩。放养前5—7天,池塘注水0.5—0.8m。进水口用30目鱼网扎牢,以防野杂鱼进入。每亩施鸡粪50—100kg,调节  相似文献   

4.
<正> 2000年6月8日—9月30日我场的南美白对虾经100多天的养殖,个体规格达到89尾/kg,成活率为53%,取得了亩产137.5kg 的养殖效果。一、池塘条件面积以5—10亩为宜,平均水深1.5—1.8米,池塘以长方形、东西向为好。坡度1:2.5—3,池塘为锅底形。池底由注水端渐向排水端倾斜,比降1/300—1/200,塘底淤泥10cm 以下,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在离池边1m 浅水区沿塘四周种植水草,营造良好的养虾生态环境。二、放苗前准备工作1、清塘消毒 投苗前15—20天进水  相似文献   

5.
<正> 一、人工育苗池塘面积3—5亩,水深0.6米,在鱼苗下塘前半个月彻底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清塘时每亩用75千克,待药效消失后,放水30厘米并施有机肥500千克肥水,待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6.
一、池塘条件 选择水质良好、无污染源、排灌方便、防渗性能好、且有一定的微流水通过的池塘。要求池底平坦,水深1.2~1.5米。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放养前挖除塘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虾苗下池前10~15天亩用生石灰50~75公年或其它物清塘。2.施基肥培肥水质。清塘后在虾苗下池前5~7天注水0.6~0.7米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然后施基肥,一般亩泼施腐熟猪,牛粪150~200公斤,待水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虾苗,使虾苗下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  相似文献   

7.
<正>一、把好清塘、除杂、种草关前一季养殖结束后,排干池塘,修补好漏洞,加固池埂及防逃设施,清除杂草,待池塘修整完后让池底曝晒15天以上。在水草种植前一个月向池中注水,使水深达30cm左右,然后用"虾蟹清塘净"(400g/亩)或"通杀"(300g/亩)清塘,也可用生石灰(150kg/亩)或漂白粉(10kg/亩)或茶  相似文献   

8.
<正>一、池塘条件1、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池埂坚实不漏水,水深在1.8-2.5m。2、池塘要清淤,池底淤泥厚度保持在15cm;检修加固池埂,防止漏水和逃鱼;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是池塘留水10cm,用生石灰120kg/亩兑水化浆全池泼洒,待池塘水体药性消失后注水。  相似文献   

9.
<正> 池塘培育革胡子鲶苗种操作较简单,成本低,因为池塘中人工培养的天然饵料生物丰富,同时可大批培育苗种,它是适应规模生产的一种养殖方法。 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1—2亩,水深1—1.5米。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底质平坦,池埂坚实无漏洞,阳光充足,池边有一定的旱、水草为苗种隐藏和吸附栖息提供便利。苗种下池前需清除青蛙卵、蝌蚪、蛇等敌害生物。 二、清塘消毒:苗种下塘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一次。  相似文献   

10.
<正> 1.试验条件1.1 试验使用水源方便、排灌系统独立、阳光充足的1号、2号、3号三口标准池塘,面积分别为2.0亩、3.5亩和2.5亩,池深2米,可调水深1.2—1.7米,平均水深为1.5米,三口池塘各具备增氧机一台,以防鱼类的低溶氧综合症。1.2 放养前鱼池进行了清塘、消毒,用生石灰全池消毒,然后注1.0—1.2米深的水,水质调节好后投放鱼种,投放鱼种时间为3月30  相似文献   

11.
<正> 鲮鱼体形修长,鳍条柔软,生长迅速,是鳜鱼的适口饲料。通过提高鲮鱼复养指数对池塘产出率有明显作用,下面将养殖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8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在20厘米左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二、清塘消毒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  相似文献   

12.
<正> 大口胭脂鱼摄食范围广,食性与鲢鱼、鲤鱼都有冲突,又因其摄食强度弱,争食能力差,所以最适宜单养。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要求水深1.5—2.5米。水源流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 二、清塘与培肥 一般用生  相似文献   

13.
<正>1池塘条件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源、地势适当、交通便利、电力配套、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的池塘。池塘东西向,呈长方形,避风向阳,面积以10亩为宜,坡比为1∶2.5~3,池底平坦,水深为1.5~2.0m,适合网箱养鳝。2清塘消毒选择好池塘后,于1~3月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生石灰的使用量为150kg/亩,然后曝晒10~15天。如果选择的是新开挖的池塘,可用生石灰全池泼洒,生石灰的用量为150kg/亩,待消毒药性消失后注水50~80cm,亩放青鱼1~2尾、草鱼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池塘条件 选择水质良好,无污染源,排灌方便,防渗性能好,且有一定的微流水通过的池塘。要求池底平坦,水深1.2米~1.5米。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放养前应挖除塘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虾苗下池前10天~15天亩用生石灰50公斤~75公斤或其它药物清塘,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2)施基肥培肥水质。清塘后在虾苗下池前5天~7天注水0.6米~0.7米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然后施基肥,一般每亩泼施腐熟猪、牛粪150公斤~200公斤,待水呈浅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虾苗,使虾苗下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料、半个月左右池水逐渐加深至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池塘条件。1.面积与水深: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蟹池以3—5亩为宜,一般长100米,宽25米,深1.2米左右。2.蟹池清整:放养前一个月,每亩施生石灰200—250公斤进行彻底清塘消毒。3.隐蔽物设置:沿池四周设置水花生,面积占池塘的20%左右。若池底能种植一些沉水植物更好。二、苗种放养。放养的蟹种以钱  相似文献   

16.
<正>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以10亩左右为宜,要求池埂坚实不漏水,池底底质较硬,淤泥厚度不超过10cm,超过10cm时必须清淤,以利鲫鱼的捕捞。进排水口要用钢丝网或拦鱼栅封牢,以防鲫鱼逃逸。鱼种放养前一周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100kg/亩。消毒后2~3天开始注水,注水时用密网在入水口过滤,以防野杂鱼进入池内。养殖塘口应配备抽水泵、投饵机和增氧设备。  相似文献   

17.
<正>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 试验地点选择在德清县勾里镇水产村特种水产养殖场,池塘2只,每只6亩,分别为1号池、2号池,平均水深1米,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 1.2池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干法清塘消毒,方法是在池塘四周挖数个水坑,生石灰溶化后不待冷却即进行泼洒,这样既可杀灭病原体,又可提高pH值,并改良池塘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2000年开始培育刺鲃苗种,现将刺鲃夏花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池塘条件面积1—2亩,水深1米左右,塘泥少,水源水质好,排灌方便,便于管理。原甲鱼场或鳗鱼场条件较好。二、清塘消毒清除过多塘泥,铲除杂草,加固塘埂,防止渗漏,疏通进排水渠道。生石灰消毒:留水10—20厘米,亩用生石灰80公斤,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然后全池搅动一遍,彻底杀灭各种敌害生物。三、注水施基肥生石灰消毒后,第3天注水50厘米,进水要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之后,每亩泼洒发酵后的粪肥150公斤,或沼液200公斤,培养浮游生物,做到“肥水下塘”。如塘水很肥带…  相似文献   

19.
《渔业致富指南》2000,(4):41-42
<正> 一、池塘准备 养殖成鱼的池塘面积8—15亩,水深1.5—2.5米为宜,要求池底平坦,淤泥20厘米左右,进、排水方便,水源条件良好,为了获得高产,每3亩配备1千瓦增氧机。 在每年干池以后,将池底曝晒,修整池塘岸坡,清除池底杂物和过多淤泥。在投放鱼种前7—10天,对池塘彻底清塘消毒,清除野杂鱼。进行消毒时,一般选择在天气晴朗的中午,这样由于水温较高,药物效果要好一些。施药过一天后,用铁耙将池底淤泥翻动一遍,使药物能渗透  相似文献   

20.
正1.及时修复水毁工程对漫水后的池堤、堤坝、进排水口及时检查,并尽快加以修复,特别是被冲毁和防洪能力弱的池埂要进行加高加固,保证池塘水深可达150cm左右,塘埂高出水面40~50cm以上。并对过水池塘和改造后的鱼池,及时用生石灰75~100kg/亩干法清塘消毒,清塘4天后注水。然后在池塘水面四周种植水草或水浮莲等,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