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克氏螯虾原名为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克氏螯虾的生命力极强,在池塘、稻田和一些荒滩、小坑塘等水体中都能生长。池塘养殖克氏螯虾,容易管理,产量高,效益好,是克氏螯虾养殖的主要方式。我们在本县洪蓝镇水产养殖场进行了二年的试验养殖,取得了一定的养殖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为探索螯虾养殖高产模式,我们于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进行了螯虾池塘精养试验,获得了亩产螯虾400kg的产量,具显著的经济效益。由于目前尚无螯虾苗种出售,故仿照青虾的养殖模式,采用放养亲虾在池塘内自然繁殖的方式进行。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红螯螯虾是一种原产澳大利亚的淡水大型经济虾类。由于该虾适应性强,个体大,生长快,形似龙虾,肉质鲜美,养殖技术简单,经济价值较高,具有显著的养殖优势。养殖该虾一般可亩产100-200公斤,济南市水产研究所2001年最高可产402公斤,每公斤销价为40-60元。积极发展红螯螯虾对当前调整养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食性杂,适应性强,市场火爆,价格攀升,养殖前景广。近年来,湖南沅江市一些农户进行池塘和稻田养殖,取得较好效益。一般池塘养螫虾,每亩产量250公斤、利润2000元左右;稻田套养螯虾,每亩产量100公斤、利润500元左右。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红螯螯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分类位置与地理分布 1、分类位置 澳大利亚红螫螫虾(简称红螫螫虾),其学名是四脊光壳南螫虾,分类上隶属于南螫虾科、光壳虾属。 2、地理分布 红螫螫虾原产澳大利亚北部,在新几内亚也有分布。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红螯螯虾已被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南非、津巴布韦、日本以及东南亚诸国陆续引进养殖。我国于90年代初才从澳大利亚引进红螫螫虾,并首先在湖北和广东两省试养成功。近几年来,该虾在我国已推广到广东、海南、福建等23个省、市、自治区养殖,并已在海南和广东部分地区初步形成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生命力极强。在池塘、稻田和一些荒滩、小坑塘等水体中都能生长。池塘养殖克氏原螯虾,容易管理,产量高,效益好。我们在本县洪蓝镇水产养殖场进行了二年的试验养殖,取得了一定的养殖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一、育苗设施 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一般都采用工厂化育苗法(海南省可不用温室育苗)。这样,可以获得大规格的早繁幼虾,并将其当年养成商品食用虾,避免幼虾保温越冬。在室内水泥池中高密度育苗,是一种比较现代化的育苗方式,能生产大量早繁幼虾。该法技术先进,人工控制程度高,虽设备投资较大,但具有不受天气变化影响,无敌害生物,操作管理、观察检查、防病和捕捞等均很方便,以及育苗效果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克氏螯虾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养殖克氏螯虾是一种投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易于群众掌握的养殖模式。为了提高广大养殖户技术水平,现将池塘养殖克氏螯虾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食性克氏螯虾属杂食性,其摄食多在夜间和  相似文献   

9.
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由于克氏原螯虾对水质和饲养场地的条件不高,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在养鱼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大力推广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技术,可有效利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探索水产养殖结构调整方法方式,提高渔业经济效益,2006年我们在东至县大渡口镇养殖一场进行了池塘克氏原螯虾鳜鱼混养技术实验,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品种混养的经济效益,实验证明池塘虾鱼混养亩产克氏原螯虾67.4kg,鳜鱼54.4kg,大规格鱼  相似文献   

11.
<正>红螯螯虾是原产于澳大利亚的一种大型淡水螯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南螯虾科、光壳虾属,中文学名为四脊光壳南螯虾。1991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率先从澳大利亚引进,1992年在湖北和广东两地驯养、繁育成功,并向全国推广。为了对该虾的繁育、养殖积累一些生物学方面的资料,我们对  相似文献   

12.
<正>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只要一次放足虾种,经过2个月的饲养,就有一部分克氏原螯虾能够达到商品规格。长期捕捞、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克氏原螯虾捕捞上市出售,未达到规格的继续留在稻田内养殖,降低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的密度,促进小规格的螯虾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对县内近几年的克氏螯虾养殖进行了分析归类,注意到通过以下技术要点可以明显提高养殖效益:一、池塘选择应选择通风向阳、水源清新、充足、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地方;池塘以3~10亩,水深0.8~1.2m为宜,池底无泥沙且平坦,池塘不渗  相似文献   

14.
<正>红螯螯虾适应性广,只要水温能保持在其适温范围之内,终年都可饲养。养殖模式有池塘、山塘、河沟、稻田、网箱静养池养殖等。其中土池养殖及充分利用育苗场、旧鳗场、鳖池进行精养是目前常见的主要养殖模式,养殖效果很好。土池养殖一般单季亩产红螯螯虾达250kg以上;利用育苗场、旧鳗场、鳖池精养亩产可达500kg,实现亩产收益万余元的经济效益。1虾苗培育1.1为便于管理,培育池一般为50-100㎡的水泥池,蓄水深1m,要求进排水方便。同时在池底部和水面放置隐  相似文献   

15.
克氏螯虾的人工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螯虾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范围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等特点。自然分布在河、沟、池塘、农田等水域中。由于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当前市场上克氏螯虾出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并且价格不断上扬。因此.发展克氏螯虾人工养殖是当前增加养殖收入的重要途径。克氏螯虾的人工养殖应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正惠萍镇地理位于长江口北侧,启东市东南角,有15公里长江岸线,在二道堤与长江堤岸之间,水面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池塘养殖克氏原螯虾优势,全镇总水面3.7万亩,其中:克氏原螯虾池塘精养120亩,泯沟普养1.5万亩,近两年池塘亩产达到400kg,产值9200元,净利润5000元,效益大大高于泯沟养殖。现将我镇养殖克氏原螯虾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苗种繁殖在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中是至关重要的,繁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虾养殖是否成功,因此在苗种繁殖时,力求早做准备,做细工作,提高技术,多产苗种。  相似文献   

18.
红螯螯虾,原产于大洋洲,其外形似克氏原螯虾,雄性成虾的两个螯足的前端外侧有一鲜红的膜质斑块,故称红螯。该虾体色随栖息环境变化而变化,一般为绿色或褐绿色,外形似海水中的龙虾,生活于淡水中,故称为淡水龙虾。  相似文献   

19.
<正> 红螯螯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产量、出肉率高等优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摸索红螯螯虾在长江流域养殖的生长习性,我场于1997年5月至12月在鱼种池内进行小面积、低密度套养红螯螯虾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 选择本场进排水方便的三排5号、6号、7号池塘,池塘滩脚平坦,坡比1∶2.5以上;虾苗放养前一星期干塘、  相似文献   

20.
<正> 克氏螯虾俗称“龙虾”或淡水龙虾,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已日渐为人们认识并大量食用。从其甲壳中提取的“虾壳素”、几丁质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和环保等方面。近年来,克氏螯虾不仅在国内成为畅销的水产品,而且其虾仁、虾黄及整条虾出口也迅速增加,因此,开展克氏螯虾人工养殖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水产品需求,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克氏螯虾养殖技术作如下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