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构建基于熵模型计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针对2008-2011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况,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发现,自2009年开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上市公司,在同等条件下的资本成本更低,这说明市场已经开始对内部控制信息予以足够的关注,意味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仅给上市公司带来负担,也给上市公司带来潜在的利好.  相似文献   

2.
实证检验A股上市公司慈善捐赠对公司业绩的作用以及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对这一作用大小的影响,结果发现:慈善捐赠提高了公司的业绩,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与社会目标的双赢;按照实际控制人性质划分后发现,国有企业捐赠对业绩的促进作用显著低于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与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无显著差异,说明慈善捐赠对公司业绩的作用大小受到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2011-2012年度深交所413家主板非金融上市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缺陷后银行等债权人的反应,结果表明:在银行等债权人进行是否贷款的决策之前,较为关注CPA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而在做出贷款决定之后、进行贷款期限决策之前,较为关注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债权人对上市公司披露其内控缺陷是有反应的,或者说内控缺陷披露具有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4.
关键审计事项提炼了财报中已恰当披露的关键信息,这可能增加投资者对风险的感知,进而影响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使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5-2016年的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研究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用MPEG、PEG还是OJ模型度量权益资本成本,沟通关键审计事项都会导致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提高,其影响机制为投资者风险感知的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的关键审计事项更多、规模更小、成长性更高、所处区域市场化进程更低时该影响更大,基于2018年实施的新审计报告准则,以全部A股为样本进行的稳健性检验有效支持了本文研究结论.研究从权益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维度完善了资本成本理论,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明确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行业专长和审计意见来表征审计质量特征,对沪深两市2005~2009年上市公司审计行为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审计有利于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事务所规模、行业专长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而被出具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有着较高的资本成本,这一关系在小公司比在大公司表现得更加明显。另外,审计事务所变更会影响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这一关系在小公司样本组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探究产权性质、公益性捐赠与企业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选取我国2010年~2016年沪深A股814个公司年度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对样本的分析表明:企业公益性捐赠规模与企业资本成本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企业捐赠规模越大,企业的资本成本越能够得以降低。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加入产权性质这一变量,发现产权性质对上述关系还是有一定影响的,通过对国有及非国有企业的分别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公益性捐赠与企业资本成本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这就意味着非国有企业可以通过积极捐赠的方式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联关系,一方面,可以不断获取政府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的利润有所增长,降低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际控制人视角,以2009~2010年深圳主板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可能性很大;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且下一年改进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可能性也较大但显著性低于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自然人控制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但下一年改进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且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信息披露能否降低非系统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企业声誉,从而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以2011年~2014年深沪证券交易所137家食品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发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且这种相关关系在国有产权性质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更为显著.披露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是企业的理性选择,政府的职责是基于风险视角合理配置资源以及创造优良的竞争环境,以促进企业披露高质量的食品安全信息.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对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的认识,其次分别从二者的功能出发,阐述二者的相互影响。内部控制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运作;资本市场的信息反馈功能促使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同时资本市场规制导向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利益趋向和控制中心的选择。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重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以形成企业内部控制和资本市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A股2004--2011年政府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CAPM、Gordon、OJ和ES模型估算其平均股权资本成本,检验国有企业集团控股政府层级、终极股权结构长度和宽度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分析表明中央政府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低于地方政府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终极股权结构长度与股权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而终极股权结构宽度与股权资本成本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相对于延长控制链条长度(控制层级),政府通过增加链条数(控制渠道)控制上市公司更加有利;政府应减少对上市公司的干预,同时也不能让终极股权结构长度无限延长。  相似文献   

12.
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2009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越长、规模越大、独立性越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小。进一步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整体缺陷、具体缺陷、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四种类型,研究发现,设立时间越长、规模越大的审计委员会对四种类型缺陷的抑制作用都越强,独立性越强的审计委员会对除整体缺陷之外的其他三类缺陷的抑制作用越强,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越强对设计缺陷的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3.
以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贝塔值、换手率、收益标准差为股票风险变量,通过考察中小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与股票风险变量之间的关系,间接研究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三个风险变量均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中小企业的规模与信息披露质量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面临着金融的全面开放期,金融业务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不确定性都很大。为了更好地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满足我国广大潜在金融衍生品投资者的投资需求,防止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走弯路、提高市场建设效率、保证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我们有必要及早制定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战略,以此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股改完成后股权结构中实质掌控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对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影响考虑,选取基于“调整的利润敏感性法”直接测度模型,利用分部报告数据测度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现状,接着通过构建多元线性模型,对193个样本公司进行各变量间的相关性描述及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比例、终极现金流权比例与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成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大小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它的显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国有终极控制权下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要比民营控制下的好。  相似文献   

16.
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为契机,考察在法规约束前提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现状.2009年和2010年的年报数据表明,上交所有多于半数的企业并未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披露程度较低.一方面,这和我国相关法规的强制力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规范体系的不完善有关.由此,我国应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并完善审计报告的标题、类型、内容和格式,以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实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05—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同时考虑了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进一步研究了审计质量差异对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股股东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控制权比例的增加由"壕沟效应"转向"协同效应";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身份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两权分离程度以及金字塔控制层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较高的审计质量有助于识别和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并能够抑制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一个政府审计强度模型分析了审计人员和责任人的决策行为,以探讨政府审计强度的影响因素和其作用机理。主要结论如下:政府审计实质性测试水平平均数的增量与控制测试水平的增量之比等于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边际成本之比,且该比值为负值;实质性测试水平随着责任人的违规收益、责任人为不诚实类型的先验概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内部控制强度、责任人逾越控制成本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政府审计人员审计失败的法律责任的构建和追究会对责任人违规有震慑作用;当逾越内部控制的成本为正数,责任人始终不会选择最大强度的内部控制;我国内部控制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的问题,更是一个体制问题;内部控制体系作为社会或企业整个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可能会缺位,这应该是某些违规问题"屡审屡犯"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论股权结构、控制权激励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仁龙 《嘉兴学院学报》2001,13(4):28-32,103
该文通过对2000年中期ROE(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0%与ROE为负值的两类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效较好的公司国有股比例相对偏低而绩效较差的公司则国有股比例相对偏高的结论。并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有企业控制权激励机制失灵导致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在这种情形下,仅仅靠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货币收益,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激励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