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计算云贵高原地区大春马铃薯潜在产量及产量差,分析产生巨大产量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文章采用由国际马铃薯中心开发的新型植物生长模拟模型Solanum模型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更精确地评估马铃薯潜在产量。[结果]云贵高原地区大春马铃薯的产量潜力巨大。云薯401潜在产量为138 t/hm~2,云薯505潜在产量为147 t/hm~2,合作88潜在产量为91.9 t/hm~2,与实际产量之间的产量差(YGM)最大的为云薯505,为117 t/hm~2,与基于FAO农业生态区域法的光温产量潜在模型算法得出的结果相符。与世界范围内已知的马铃薯潜在产量数据相比,云贵高原地区大春马铃薯的潜在产量全球最高。[结论]云贵高原地区大春马铃薯的发展潜力巨大,不同品种的潜在产量存在差异。防控晚疫病,延长生育期以充分利用太阳辐射,提高光合辐射有效利用率(RUE)是提高产量,缩小产量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农作制区油菜产量潜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1997年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油菜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油菜的最高产量潜力大约将是目前产量的2~3倍。这对我国油菜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收获面积差及其产量潜力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以提升耕地复种为切入点,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利用的角度研究我国粮食产量潜力,能为国家科学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引入收获面积差的概念,在作物单产与耕地面积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从提升复种的角度估算我国收获面积差及其产量潜力。[结果]2005年左右网格尺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水资源分配情景下,中国可收获面积差在0.135亿~0.363亿hm~2(约合2亿~5.4亿亩)之间波动;第二,与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水平下可能获得的作物产量相结合,该收获面积差最高可转化成7.4亿t的产量潜力;第三,最实际情况下,通过水资源、作物类型、灌溉措施3方面配置,我国拥有0.135亿hm~2(2亿亩)收获面积差,其可转化为1.17亿t的产量潜力,相对于现实产量5.97亿t,约增产19.6%。第四,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拥有好的水热条件与相对优良的灌溉设施,而该地区较大的收获面积差与产量潜力说明其水土资源利用还有较高的调整优化空间。[结论]粮食总产受作物单产、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等3个方面综合影响,但前两大因素对我国粮食产量潜力的贡献已经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4.
发展马铃薯是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选择目前,河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250万亩,其中张承地区面积达200多万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在河北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一是气候适宜。我省张承坝上地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二是产量较高。张承地区一般地块亩产1500公斤以上,高产地块可达3500公斤以上,是该区域稳定粮食产量的重要保障。三  相似文献   

5.
2013年11月-2015年12月,运用样线法调查了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貂的分布和生境,基于3S技术,利用最大熵模型,对研究区域的紫貂生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生境面积为26033hm~2,占总面积的29.3%;不适宜生境面积为62816hm~2,占总面积的70.7%;主要道路、居民点及海拔对紫貂生境质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核算马铃薯碳足迹,分析马铃薯碳足迹变化特征,探寻碳减排途径,为农业固碳减排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文章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2011—202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阶段的碳足迹进行核算,研究分析各种植区以及省级马铃薯碳足迹年际变化和马铃薯碳足迹构成,为马铃薯典型种植区提供减排建议。结果 2011—2020年中国省级马铃薯碳排放总量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在时间尺度上,马铃薯单位面积碳足迹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77.5kg CO2eq/hm2P<0.01);单位产量碳足迹呈现缓慢降低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0.129t CO2eq/t (P <0.1);在空间尺度上,北方一作区和西南单双季作区的马铃薯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处于正增长状态,马铃薯的单位产量碳足迹在除甘肃、新疆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减少状态,马铃薯还有很大的减排空间。在马铃薯碳足迹构成中,肥料(77.72%)是马铃薯种植阶段碳足迹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农膜(9.64%)和灌溉(8.46%)。结论 综合比较马铃薯各地区的碳足迹发现,西南单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的减排潜力最大,其次是中原二作区和北方一作区,马铃薯减排重心逐渐南移。马铃薯减排增产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其中肥料是马铃薯减排的主要入手点,各种植区应制定适合本区特征的减排方案,大力推广先进减排技术,实现马铃薯减排与增产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产地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产地优势入手分析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以期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发展和产业规划提供借鉴。[方法]文章根据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的年产量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和发展优势,确定其主要特色农产品为茶叶、烟草、咖啡、野生菌和鲜花,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从土壤、气候特点和交通区位等方面分析云南省主要特色农产品的产地优势。[结果]云南省四大产茶区以山地红壤为主,土壤偏酸性,温度适中,降雨充沛,湿度大,完全符合茶树的生长条件,该地具有天然的产茶优势。云南由于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日照充足且夏季气温偏低,对烤烟糖分积累有益,其烟碱含量相对较低,尤其是六大烤烟产区气候环境完全符合烤烟生长条件,特别适宜烤烟生长,因此云南六大烤烟产区的烤烟产量历年位居全国第一。云南省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符合小粒咖啡生长的要求,再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咖啡大量销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云南高温高湿的环境完全符合野生菌生长的要求,使多种野生菌在云南大量繁殖。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水热条件共同作用下,云南花卉具有周年生长的优势。[结论]云南省盛产多种特色农产品主要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根据不同农产品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可将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划分为滇西茶叶和烤烟产区、滇东烤烟产区、滇西南咖啡产区、滇南野生菌产区和滇中鲜切花产区5个区域。借助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发展集约化生产,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必将会充分发挥产地优势,带动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当前中国玉米供需形势偏紧,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综合考虑到水土资源短缺的要素制约以及玉米进口来源国集中的贸易风险,加强对国际玉米市场资源可利用性研究,分析世界玉米主产国玉米生产和出口潜力,保障国内玉米供应安全十分必要。[方法]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玉米供需、贸易的历史和最新数据进行比较详实的统计分析;采用FAO—GAEZ模型测算世界玉米主产国的玉米生产潜力。[结果]当前中国玉米产不足需,长期看供需格局偏紧将持续,玉米净进口将维持常态化;世界玉米供需格局较为宽松,美国的玉米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玉米产量和出口量的份额在逐渐下降,而巴西、阿根廷、乌克兰的份额在逐步上升,贸易格局呈多元化发展;从4个玉米主产国较好的生产与出口潜力看,未来中国利用国际玉米市场资源的空间环境较为有利。[结论]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保障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要实施玉米进口多元化战略,分散玉米进口风险,引导农业企业"走出去",加快建立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粮食供应体系,同时要立足国内生产保供给,优化玉米产业区域布局,促进国内玉米产业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旱、薄、粗、单、低、穷"状态。灌溉农业因其高产特征为解决低盖度草场及禁牧造成的饲草料短缺问题提供途径。探究水源开发条件下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确定有效用水量以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是协调农牧交错带生产稳定发展与生态矛盾的关键途径之一。[方法]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对盐池县皖记沟村下辖5个自然村进行灌溉农业相关调查,结合LSD、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现有滴灌条件下,研究村域内作物产量由气候条件主导,各自然村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在1 200~12 750(kg/hm~2)之间大幅波动;不同土质及农艺差异会导致各自然村之间产量的差异;当节水灌溉的灌溉定额在2 245.5~6 888m~3/hm~2时,节水灌溉既有效也具有很好的产出效益;从地下水年补给量供给平衡而言,研究区内不适宜大范围发展灌溉农业。[结论]气候及土质等因素共同影响农牧交错带灌溉作物产量,同时灌溉农业应合理布局以实现作物最大产出以及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选取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且生态环境脆弱的渝东北11区县为研究区域,从农户意愿角度揭示满足宅基地需求最大化时的人均宅基地集约用地面积,为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乃至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消费效用函数计算,K值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宅基地用地需求与农户建房支出水平、农村房屋建造单价、农户消费偏好、房屋需求强度等存在依赖关系;在满足宅基地需求最大化时的最佳户均宅基地面积为122.14 — 140.06 m2/户,最佳人均农村宅基地面积为31.32 — 35.91 m2/人。研究结论:渝东北地区农村宅基地的集约利用潜力巨大,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具有极强可行性,应扎实推进宅基地内部挖潜,着力探索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南方冬作区马铃薯发展趋势、区域格局与增产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南方冬作区马铃薯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2000~2008年,南方冬作区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均稳定增长,但8省份趋势有所不同,广西发展尤为迅速。南方冬作区马铃薯进一步增产存在三方面有利因素:(1)冬闲田面积达733.3万hm2,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四省闲田面积均超过133.3万hm2;(2)最为重要的3个技术瓶颈都与脱毒种薯培育和检测相关,相关科研正在加强;(3)马铃薯的种植收益远高于油菜,部分油菜耕地将改为种植马铃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马铃薯增产空间分异和贡献因素的研究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和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以2005年和2015年我国省级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为基础,对其增产格局和增产贡献因素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1)2005—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总体态势表现为在波动中上升,前6位的省区贡献了增产量的7803%,西南混作区和北方一季区是我国马铃薯增产主要区域。(2)从增产增幅来看,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的滞后增产类型和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超速增产类型的省域单元最多,分别占到44%和32%,超速增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西北一季区和云贵一二混作区马铃薯种植地位不断上升。(3)增产的21个省区中,有11个单产增加贡献较大, 10个面积增加贡献较大。单产增加对增产贡献极显著的省为山东、辽宁、黑龙江、湖南、福建和贵州6省,面积增加对产量增加贡献极显著的地区主要有青海、云南、甘肃、湖北、宁夏和四川等地。[结论]对于主要依靠面积增加来提高产量的地区,应合理配置轮作作物,增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良品种更新,挖掘耕地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基于我国马铃薯总产高、单产低的现状,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背景下,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和马铃薯生产资源配置,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方法]文章对全国范围内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的方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3个方面对我国各主产省份的马铃薯进行生产优势差异分析。[结果]效率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黑龙江、辽宁、青海、新疆、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江西、福建和广东有明显优势;规模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最后,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差异的原因。[结论]提出通过调整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完善马铃薯市场体制、加大新品种和技术推广力度等建议来提高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四川省粮食生产变化、供给侧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政策提出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对策,为四川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应用 Excel软件对1985~2016年四川省粮食总产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粮食单产和主要粮食作物单位产量、粮食总播种面积和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人口数量等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化整理,统计和比较分析四川省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及其供给侧结构特征。[结果](1)总产量基本稳定在3000~3500万t之间, 32年间增产23年,减产9年。近11年来单产连续增长,变化幅度范围为4218.9~5397.5kg/hm2,涨幅为21.8%。播种面积近年来基本稳定在640万hm2。(2)玉米的总产量增产贡献最大,中稻在减产中份额最多,小麦的产量连年持续减少,豆类的产量总体持续增加,薯类产量增加多于减少。全年粮食以及中稻和玉米在2016年单产水平达到最高,其中玉米增幅最大,其次为薯类。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为95%~99%。中稻占比最大,其次是小麦,两者占比高达50%左右。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占比逐渐增加。(3)口粮总消费量总体呈现下降特征,与粮食总产量相比,足以满足口粮需求; 但饲料和酿酒用粮需求缺口较大,需要从省外调入,调入品种主要是玉米、小麦和杂粮; 全省粮食供求形势产不足需、转化用粮缺口较大。居民粮食消费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升级为注重满足质的需求。[结论](1)粮食总产量总体平稳波动增长。总产量变化因素中,单产贡献率大于面积贡献率;(2)粮食单产总体逐步提高,全年粮食以及中稻、玉米单产水平突破了历史水平,单产受中稻单产影响最大;(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中稻和小麦占比最高。玉米、薯类、豆类播种面积逐年增加;(4)口粮总消费量整体减少,饲料和酿酒用粮缺口较大,全省粮食供求紧张、转化用粮缺口较大。城乡居民粮食消费急需由量到质升级。  相似文献   

15.
该文建立了一套涵盖自然和经济影响因子的大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东北为例进行了适宜性的研究;指标体系中不但考虑了温度、降水和日照气候3个要素在不同生长期对于大豆种植适宜性的影响,还应用了基础设施、科技进步及农民意愿等社会经济因子评价大豆生长适宜性。在获取东北三省大豆适宜性等级图的基础上,将其与东北三省实际大豆种植区域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东北三省大豆种植适宜性属于中上水平,适宜区、中间等级区及非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9.09万km2,11.45万kkm2和7.99万km2,约占东北全境面积的11.5%,14.49%和10.11%;(2)松嫩平原是最适合于大豆生长的区域,而三江平原由于日照等因素并非大豆种植的绝佳地带;(3)通过对比计算,适宜区、中间等级区及非适宜区与大豆实际种植区符合面积分别占大豆实际种植面积的24.78%,46.30%和28.92%,而黑龙江省为15.39%,51.70%,32.91%,说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略欠合理。在研究结果基础上,建议农业及相关部门在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大豆种植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气候和土地利用信息,对贵州黔西南地区特色优势中药材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区域进行科学划分,为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产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艾纳香成功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确定5个关键气候因子作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等级指标,并且建立了关键气候因子与潜在种植分布区域海拔高度的回归模型。运用GIS技术,提取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的区域,通过与可利用的土地类型信息叠加,得到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的具体分布情况。[结果]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的种植适宜性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747m以下区域,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8 310hm~2,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5 864hm~2,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3 738hm~2。[结论]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的区域面积及地理分布情况,对未来该地区艾纳香种植产业的科学发展与精准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南瓜是北方半干旱区增加经济产值的适生作物之一。研究选用日本赤甘栗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两种灌溉方式(灌溉、灌溉施肥)和四个牛粪氮添加水平(25、50、75、100 kg N/hm~2)处理下氮肥不同配施方式对小南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南瓜生长前期,滴灌施肥方式可有效促进叶绿素的积累及叶片的复壮,有利于植株生长。单施有机肥组,随着牛粪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小南瓜产量未见明显增加,平均产量为10 t/hm~2;有机肥结合灌溉施肥组,随着牛粪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小南瓜产量显著增加,最高达到21.5 t/hm~2。当总氮添加量为100~14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比为3:7~5:5时,小南瓜产量比单施牛粪肥增产60%,平均达到16 t/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食用玫瑰是小金县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做好食用玫瑰园区选址气候论证和生产气象服务,对该产业的科学规划、生产布局、降本增产、减灾增收等有重要作用。[方法]利用小金县1981—2015年的气象要素、近年来食用玫瑰生产情况和DEM地图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空间插值及最优分割法等GIS技术方法,对该县食用玫瑰气象条件的时空分布和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选取并确定区划指标开展生态气候区划,计算各分区面积。[结果]影响小金县高原食用玫瑰种植的主要生态气候因子是热量条件,其适生区海拔高度上限为3 500m;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低温冷害、大风等,其中干旱的影响较大。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沿主要河流呈枝状分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 800m的抚边河、沃日河、小金川、汗牛河等4条河流、坡度25°的河沟谷地区,面积约4 438hm~2;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抚边河、沃日河、小金川、汗牛河等4条河流及支流两岸海拔2 800~3 000m、坡度35°的半山地带,面积约1.265万hm~2;海拔3 000m的山原和高山区为不适宜或不适生区。适宜栽培区总面积约1.709万hm~2,县域占比约3%,目前已栽培面积不足适宜栽培区的5%。[结论]小金县海拔2 800m以下的4条主要河谷及半山区是高原玫瑰的主要规模适宜种植区,目前已开发的适宜区比重还很小,小金玫瑰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