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台湾9.21地震后林业重建的经验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台湾9.21地震后林业重建经验的总结,结合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林业的状况,提出在汶川地震灾后林业重建中要大力培育生态公益林,发展林业产业,解决当地人民生计,积极调动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各种形式的民间投资,同时要加强对林业重建的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是四川农村地区,灾后农村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需要以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载体。恢复和改善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作者从区域视角和相关利益主体视角出发研究农业生态环境重建,拟对现有政策、研究进行延伸和补充;并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统计、实地调研与经验分析结合的方法,通盘考虑宏观要求和微观问题的衔接,有针对性地提出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过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通过农资代金券项目以及直接援助项目,对地震灾区灾后农业生产恢复进行了紧急援助。本文基于对接受和未接受援助的454户农户调查数据,对援助完成后不同农户的生产与日常生活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评价了粮农组织紧急恢复与重建项目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中灾区土地损毁严重,水文、植被、地貌等要素发生了很大变化,系统分析灾区的土地破坏状况对其土地整理和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对汶川地震灾区土地破坏的实地考察,总结了地震土地破坏的各种表现形式,结合地震机理分析,阐释地震造成的土地破坏性,并简要提出灾区土地整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后区域恢复中城乡生态建设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地震对灾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严重损害了灾区生态系统的基础。灾后重建中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这将造成重大的经济和环境损失。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就汶川地震后区城恢复中城乡生态建设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备受瞩目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森林生态系统和林业产业都受到巨大破坏.本文拟通过构建系统、全面的林业震灾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反映地震灾区林业的受损状况,掌握其受灾的广度和深度,为灾后恢复重建制定合理的保护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4.20"芦山地震既对芦山灾区造成了人员与财产损失,也给灾区乡村重建聚落的生态治理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在对地震灾区乡村聚落受损情况做简要评估的基础上,分析了灾后乡村重建聚落生态治理的特殊性,提出了从重建规划、产业发展、防灾预警体系建设、聚落人口管理、民众参与等五个角度进行乡村重建聚落生态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在日前召开的银行业支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新闻通气会上,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周年以来,银监会如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灾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力以赴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具体情况。相关数据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灾后重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全国上下在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现在进入抗震救灾的第三个阶段--灾后重建.本文以西部少数民族为切入点,分析了这次四川地震中少数民族灾区原址重建和异地移民安置的优劣势,从而提出灾后四川少数民族重建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建就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四川汶川地震在给当地生命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008年6月3~6日,笔者随中国农科院抗震救灾专家组赴四川广元,到元坝区和青川县实际了解了灾区农业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农业问题,为了尽快恢复灾区的农业生产,特别是在恢复灾区农业生产中如何注意肥料问题,笔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1·在农业生产中,肥料问题关系整个农业生产的全局,必须要高度重视。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达50%以上,如果化肥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会影响整个灾区的农业恢复与重建。2·由于2007年10月份以来,化肥价格不断上涨,已给灾前灾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地震灾害过后,化肥的问题更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农业价值评估的操作困境及思路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4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农业价值评估面临的操作困境,以及解脱评估操作困的思路;一是明确创新方向与目标;二是多学科的支持与配合,三是理论与科研相结合,四是加强必要的基本建设;五是提高研究群的计旦分析素质。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seeks first of all to examine statistically the “desirable size” of milk production in the U. K. under the policy laid down by Government of confining the industry to a narrowly defined liquid market. A basis analysis of trends and seasonality in monthly milk output is presented demonstrating the changes in seasonality over the years and its irregular variations.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liquid sales and total output between weeks in the trough months forms the basis for calculating liquid trough requirements over and above average daily sales. From the trough requirement an annual requirement is calculated from the trend analysis suggesting a need for 2,285-2,416 m. g. to satisfy the market in all circumstances. Finally, certain major assumptions of the analysis which themselves are considered topic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spelt out and some consideration given to the concept of the desirable size of industry itself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的城市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试述大连城市化特征、存在问题及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系统分析土地资源的消耗特点,从土地资源的供给力、非正常消耗率的角度,阐明了节约用地和严格控制土地资源消耗的紧迫性.系统地提出了土地资源消耗方式转变与创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宏观规划调控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人口城市化,区域土地制度创新和区域产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宏观层次的规划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秋季霜冻是影响内蒙古大豆优质丰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为了揭示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科学合理布局大豆生产,减轻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方法 文章利用1981—2010年内蒙古119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初霜冻发生日期,结合内蒙古不同地区大豆成熟期和种植面积资料,根据大豆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从霜冻灾害的危险性、脆弱性、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评估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灾害风险,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4个因子对霜冻风险指数的贡献,建立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进行灾害风险区划。结果 从霜冻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来看,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麓和阴山北麓偏南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霜冻发生较早的地区,山地众多,霜冻发生强度频率较高,占全区总面积的36%。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偏南和西部地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64%,主要原因是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初霜冻发生日期相对延迟,有黄河和西辽河的经过,灌溉面积占耕地比例较高。结论 在气候变暖的大气候背景条件下,优化调整种植制度,在内蒙古东南部低风险区扩大优质大豆的种植面积,东北部高风险区应尽量选育和推广早熟抗寒品种,减轻霜冻带来的损失,助力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实现大豆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湖南省20年来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省情大调查;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提出了建设农业强省的若干思路等六项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发展阶段是客观存在的.同样,现代农业也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本文在诸多专家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各时期的政策背景农业生产形势,结合《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 ~2015年)》提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等几大现代农业发展量化指标,将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经济复苏阶段、高速起步阶段、波动上升阶段、整顿调整阶段和全面提升阶段,并概括描述了每一阶段的主要特征.通过对现代农业的历程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的不协调状态的4种表现,即粮食连年增产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不协调、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与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增长速度不协调、农业GDP在国家整个GDP中的比重与国家用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比重不协调、农业科技进步率的连年提高与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下降不协调.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扬中市产城融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城融合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针对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促进产城融合是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有效路径。文章在分析国内外产城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概念与内涵作了界定,并从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两个维度选取了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指标,建立产城融合评价体系,并以扬中市为研究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扬中市各乡镇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加以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扬中市各乡镇产业与城镇发展现状基本相融,部分乡镇存在着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其中市中心所在的三茅镇达到了产城融合发展较好的水平,其它乡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影响以其为中心逐步递减,其次各乡镇内部均存在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问题,提高城镇化水平将是促进扬中市产城融合发展的最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