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在生鲜农产品行业,互联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领域内的电子商务运用,以电商运营为主的现代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明显加快,出现了多模式并存、多层次体系发展、政策驱动明显与行业纵深发展的电商运营特点,但对于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创新而言还面临诸多困境。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概述,基于生鲜电商行业的运营特点,探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创新面临的困境及优化策略,旨在发挥运营模式创新在生鲜电商运营过程中的作用,促进生鲜农产品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农产品F2F模式理论,分析了农产品F2F模式协同进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物流和线上销售平台两方面,提出了农产品F2F模式协同进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安徽砀山县农产品电子商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处皖北地区的安徽省砀山县,近年来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商特别是微商,有效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探索了一条政府积极作为、草根踊跃创业、企业自愿转型的农产品上行电商模式,尤其微商水果营销爆发式增长,令人刮目相看。2014年,该县仅有电商平台2个,网店139家,电子商务年交易额0.8亿元。到2015年底,全县电商平台达到16个,网店、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是推进广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广东农产品跨境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当前农产品跨境贸易中存在的语言屏障,涉农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稀缺,物流发展滞后与农产品品牌意识缺失等问题制约了广东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为推动广东农产品出口外贸与转型,提出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电商有效缓解了农民"卖难"问题,当前较为流行的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包括C2团购模式、"O2O"模式、B2B模式和B2C模式等。在农产品电商营销过程中,普遍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意识不高、物流体系不健全以及电商人才匮乏等问题,建议从推进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与加强品牌塑造、农商协作发展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等方面来促进农产品电商营销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红刚 《山西农经》2023,(11):170-172
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迅速发展。然而当前农产品在电子商务营销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于此,文章综合分析农产品在电子商务营销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17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财务数据,通过倾向值匹配法分析采用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龙头企业改善经营状况,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电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绩效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整体提升水平比较有限,其原因在于当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即农产品电商对利润提升有限这一现象是电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最后,结合实证模型结果与案例调研,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孙光霞 《山西农经》2024,(1):137-139
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的发展和影响,阐述了乡村振兴政策与发展特色农产品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分析了电商平台推广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因素及消费者行为对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的影响,提出了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的创新策略,以期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常常出现农产品销售不畅造成积压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主要原因是由于农产品信息发展滞后造成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能够解决这个难题。现阶段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多数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是否盈利有待商榷与考证,针对目前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盈利模式分析,为农产品电商平台盈利模式建设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营销模式,在推动农产品流通创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四处提及到农村电商发展。近年来,江苏省丰县抓住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在现代营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电子商务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概述,明确了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其次在对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重庆市现有的3种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即为电子市场交易模式、网络中介模式、网络虚拟社区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法律和制度、大力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电子营销模式,实施农牧产品与农商旅联动营销战略等几方面提出促进重庆市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进入网络市场较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各大电商争相抢占线上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模式也层出不穷。文章选取当前较为热门的搜索引擎营销、BBS营销、网上商店、社交媒体营销和线上支付线下体验式营销等5种营销模式,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策略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上述5种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网上商店是当前农产品营销的最优选择;线上支付线下体验消费式的营销模式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其余3种模式效果不明显。并在分析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完善物流体系,加大保险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进一步加强网络支付安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进程实证研究——以甘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生鲜农产品在网络上的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方法]文章利用文献查阅法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论述,结合我国甘薯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初步的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限制性问题包括生鲜产品精选采购能力有限;冷链物流配送硬件条件落后;盈利模式不成熟;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度低等。以甘薯为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立完善供应链,提升生鲜农产品的竞争力;合理整合物流资源,发展专业的冷链系统;建立专业化的运营,提升营销能力;抓好产品的价格与特色建设;加强生鲜产品的品质管控,树立品牌意识等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结论]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应以网络为依托,完善采购产品能力,提高冷链物流配送硬件条件,建立合理盈利模式,以强化我国生鲜农产品电销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中山市民众镇农产品和乡村游资源丰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而收益剧烈变化,乡村游宣传力度不够和配套设施不足而面临发展瓶颈的现状,在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和乡村游营销促进作用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该镇建立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游服务平台构建方案,形成“I+N+N”的专业镇集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游一体服务平台,以满足中小微乡村游企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的需要,推动当地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河南省农产品配送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实行农产品配送模式农户参与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农户(农场)+市场"、"农户+经济组织+市场"及"农户+龙头企业+市场"等3种农户参与下的农产品配送模式,同时对其配送绩效进行了逐一评述,旨在给予农户在农产品配送中以充分自主选择权的同时,增强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包容性和连续性,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政策制度保障。同时针对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内涵和类型进行系统论述,并从配送模式的评价角度研究了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比较与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农户自身的特征对农户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不仅农户特征的不同对流通模式的影响不同,而且农户特征对不同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并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农产品配送模式,对河南省农产品的现存配送模式提出创新性意见,以期为河南省农产品配送模式革新、河南省农户经济收入提高、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的发展,传统的农户模式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农产品市场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丰富了农民生产经营农产品的形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4种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势在于更加规模化、集中化、市场化,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阻碍难题,提出完善政府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及提高农技服务等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体系的角度研究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实证试图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方法。[方法]采用文献调查和实证分析法,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为实证对象,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构问题。[结果]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应用多元化的主体、制订标准化的质量体系、延伸产业链上的服务、提供多元化服务的一种经营系统。即:优化土地改革,使土地产权稳妥集中,然后平衡产权所有人的利益分配,建立多元化经营主体制度;以产业链发展为目标制订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产业链上下游经营者都必须依此标准把关产品质量;结合产业链经营特点推出特色产品服务;打造多元化的经营平台,围绕特色产品开展全方位的服务。[结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的经营主体、经营模式、经营服务、经营监管与传统的农业经营体系不同,它具有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市场化、经营服务多元化、经营监管标准化等4个特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应着力于上述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产品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对农产品的配送要求逐步转变为健康环保、安全快捷的物流模式,因此既要注意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过程,更要重视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构建及其运作模式的确立。广东省对农产品的需求量相对来说比较大,对农产品绿色物流配送要求较高,鉴于此,文章以广东省为例,首先对广东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绿色物流的观念落后、农产品运输的绿色化程度低、绿色物流技术落后等问题,拟从物流中心结点、区域规划、物流通道等方面构建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并将广东省农产品绿色物流运作模式划分为批发市场主导模式、行业协会主导模式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同时,为了确保绿色物流能够正常运转,有必要落实政策、人才、技术以及资金等保障机制,旨在有效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升农村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The Doha round of mult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s commit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members to improving market access for both agricultural and nonagricultural goods. Tariff barriers on wool products represent a small but important subset of these negotiations. To inform the debate on the round, we analyze the distortionary effects of recent (1997–2005) tariff barriers on wool products using a model that applies a comprehensive analytical approach with regard to the production, trade, and consumption of wool products. We also account for any indirect effects of wool tariff barriers on the nonwool economy by incorporating the production, trade, and consumption of nonwool products, that is, the framework is a comparative‐static global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a detailed representation of the world wool market. Changes in wool tariffs over 1997–2005 lead to positive welfare effects for most regions; Italy, China, and the UK are estimated to have gained the most from the chan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ature of recent wool tariffs severely distort the size of wool industr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changes in the output of wool commodities are extreme reflecting the discriminatory nature of the tariff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识别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驱动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方法 文章运用DEMATE方法从市场因素、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技术、经营主体能力、绿色生产效益等五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对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驱动因子进行定性识别与评价,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结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 (1)驱动因子中心度排序为:经营主体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生产效益>生产技术>市场因素,其中指标层前十排序依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绿色生产能力、销售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数量、绿色生产意识、金融服务体系、产业融合水平、经营主体收入水平、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指标层原因度大于0的因子有13个,前三排序依次为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绿色消费意愿、技术服务体系,小于0的因子有12个,后三排序依次为绿色生产意识、经营主体收入水平、生产施肥技术。(2)市场需求与农业绿色生产效益的最大隶属度为良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技术、经营主体能力的最大隶属度为中等。结论 当前,浙江省农业绿色当前主导因素为经营主体能力,其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绿色生产效益,贡献率相对较低,而生产技术和市场因素则偏重于被影响的结果因素方面。因此应切实发挥好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小农户的绿色生产意识和能力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应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小农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