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龚慧  胡雨凯 《山西农经》2022,(20):104-106+139
随着国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乡村旅游得到了高度重视,加上消费者旅游消费体验迭代升级,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深度发展,而且能够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度,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国家乡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三亚市保平村拥有丰富的乡村资源,有一定的旅游开发基础。文章通过实地走访总结了保平村乡村资源现状,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成功经验,探讨了三亚市保平村乡村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路径,促进三亚市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闫月东 《山西农经》2022,(3):92-94+129
从夏邑县的实际出发,思考并深究影响特色村发展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从夏邑县特色村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等方面分析了特色村存在的问题,即旅游产品单一、商业化严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设计理念等,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推动夏邑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企业参与对于提升乡村旅游扶贫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从企业参与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扶贫问题,发挥企业在乡村旅游扶贫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由于外部性问题,政府行为对乡村旅游扶贫最终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客观上要求政府给予相应支持和规范,以更好发挥企业的扶贫作用。以政府监管与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关系分析为基础,构建政府监管与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演化博弈模型; 从政府监管角度,模拟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演化博弈过程,分析影响博弈双方策略选择的相关因素,探索政府和企业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1)政府监管行为对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策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企业实质扶贫的策略选择取决于政府严格监管的强度。(2) 要保障企业长期进行实质性扶贫策略,政府的支持措施要有力度,并保持严格监管的强大压力,对虚假扶贫的处罚要到位,解决企业在扶贫中的盈亏问题。(3)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扶贫过程评估机制和事后审计机制,有效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政府应发挥市场监管作用,保护良好的市场环境。[结论](1)获取足够多的收益是推动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基本条件,而政府足够强的监管则是保障企业长期进行实质扶贫的关键。(2)针对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难点,政府要强化对企业参与实质扶贫的激励机制,加大对虚假扶贫惩处力度,培育企业参与的意识与能力,优化企业介入环境,以提升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乡村旅游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快速扩张的发展态势,为解决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提供了诸多选择和途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旅游产业要素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的组合方式、分布状态及经营效果,对区域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文章从空间结构视角对大连市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回顾,选取了大部分近城郊区,如金州新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等地作为案例实证对象,总结出大连市乡村旅游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并归纳了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大连市乡村旅游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经历了点-点离散阶段、旅游增长极阶段、旅游区(带)阶段、旅游集聚区(群)阶段4个演化阶段;在演化过程中存在乡村旅游在行政区内发展不均衡、旅游空间错位等空间问题和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单一等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来实施。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收、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有效引导更多资源要素由城市向乡村流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选择四川战旗村和贵州花茂村这两个典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作为研究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乡村发展旅游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进入以城带乡、和谐发展阶段,各投资主体必然增加对乡村投入建设力度.文章以乡村旅游投资环境为核心内容,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构建了乡村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新郑市乡村旅游为实证点进行分析评述,提出来了优化乡村旅游投资环境的建议,有利于丰富投资环境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文平  陈宁 《山西农经》2023,(8):117-119
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河南省突破乡村旅游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重点村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带动作用。文章以红石崖村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发展策略,以期为其他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祁玲 《山西农经》2023,(22):123-125
随着“两山”理论的持续渗透,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旅游作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乡村传统经济结构的同时实现了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以成都市温江区“幸福田园”村为研究对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了“幸福田园”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从多个角度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促进“幸福田园”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渔)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经济平台,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渔)村建设。本文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空间特征、活动内容、经营模式等方面总结了乡村旅游在渔区发展的模式与特点。最后,指出利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新渔村建设应在统筹规划、民主管理、渔民受益、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生态旅游规划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由的田园生活,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旅游活动项目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与政府的重视。文章在以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从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普遍具有齐鲁文化风韵内涵突出、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体验产品发达、基础扎实与机制灵活等特点;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文化特色薄弱、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开发管理不规范、品牌意识不强,产业开发方式粗放、生态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实施"政府-市场"配合管理机制,普及生态保护观念;加强科学规划编制,合理规划阶段性开发生态区域;实施分类管理,优化营销模式,注重生态保护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突出生态人文特色;引进并培育高素质人才,强化生态保护意识等建议,以期为山东省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结构类型和空间特征,分析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对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利用GIS技术定量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空间分布模型探究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利用地理联系率探析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与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的配合度。采用回归模型从整体上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关系进行研究,试图得到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结果]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具有4种类型,农事体验类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43.46%,乡村文化类所占比重最低为2.30%。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4种乡村旅游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都呈现集中分布, 4种类型的景点与人口和经济的配合度较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县级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均衡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外,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仅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不同经济区相关系数差异较大。[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既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表明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对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拓展乡村旅游类型,提高乡村文化类景点的数量和比重,促进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实现不同经济区乡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虽然良好,但存在休闲农业整体效益偏低、农民增收乏力、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公共基础设施较差、产品缺乏特色与档次品味不高等诸多问题,文章提出了以农业产业带动支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稳定发展的思路,并从提高认识与重视规划工作、组建规划队伍、提高实施主体在规划中的参与度等方面制定了保障高质量规划成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村落衰落是社会发展规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现代经济模式对传统村落的冲击,使乡村发展需要一种转型。旅游开发作为现代乡村建设的热门领域,不仅能带动乡村经济,也是村落重生的契机;但国内20余年的乡村旅游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亦产生了有利有弊的影响。文章分析国内旅游业介入乡村建设后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及其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运用建筑工业研究领域中的"适应性设计"概念,提出乡村建设的"适应性设计"策略,通过探讨"如何取舍"及"适应性设计的分析步骤",总结乡村低破坏性更新与可持续化建设的方法策略。通过借鉴目前国内较成功的乡村建设实验基地与国外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经验,提炼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与适应性设计原则。主要结论有:乡村旅游建设应以村落传统物质形态为基础;通过"新媒介"融合乡土文化和商业文化;旅游活动应回归最简单的乡村生活。并将研究经验在芬水村乡改实验中运用而生,提出乡村旅游适应性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相对落后,游客来源主要依靠周边的传统自然景区,乡村旅游景点或景区尚未形成能够独立发展的经营局面。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对四川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顺应空间结构现状、区域利益统一化、综合考虑交通条件等优化原则,从构建"以点带面"空间发展格局、突出传统旅游区的节点作用及优化交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匹配等方面提出了四川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以期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乡村资源,在开发前对影响乡村生态养生旅游的因素进行评价,为整体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分析总结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生态养生旅游景区的特点,运用专家咨询法筛选构建了该文的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确定综合评价分级标准以及各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以兴墩村为例验证本评体系的实用性。[结果]评价模型包括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区域社会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开发潜力5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由影响该指标的因素组成,共计29个三级指标;通过对兴墩村的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为8. 06,适宜性良好,其中自然环境得分最高为9. 52。[结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影响开发的主要因素,兴墩村进行乡村生态养生旅游的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同时存在配套设施条件差以及开发潜力低的缺点,针对各二级指标评价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思路,为今后进行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按市场需求分析内蒙古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划分,试图探索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方法]文章采用细分法,将内蒙古乡村旅游划分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及其他等4个类别,由此开展内蒙古乡村旅游区划研究。[结果]将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划分为草场游览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综合发展交流区等4个区。虽然内蒙古草场资源丰富,但受季节性及同质化的影响,其重要地位日渐衰弱。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潜力排名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草场游览区综合发展交流区。[结论]乡村休闲是内蒙古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内蒙古休闲农庄、文化民宿及乡村综合体,是提升内蒙古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进行评价,可以明确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优劣势,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权重较高的指标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权重排名较低的指标进行分析,以增强河南省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分为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效应以及产业带动4个立体层次,在此基础上,向下分16个指标,计算各指标权重,分析其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结果]在评价综合层中,人文环境特征权重最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产业带动权重最低,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因子层中,权重排名前3的分别为交通便捷性、历史资源和知名度,与实际吻合;权重靠后的因子有休闲性和食宿条件,其对乡村旅游产业有所制约。[结论]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是以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为基础,其发展受产业带动的制约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