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农闲的时候,被亲戚们拉拢着做些买卖,谁知父亲这一做就做上了瘾,五六年了从没间断过。父亲的生意不大,只是贩卖一些农家常用的东西,也没有门脸儿.远集便去,平时就在家里。虽然赚钱不多,父亲却忙得津津有味,很多人都熟悉他。父亲中等个头,一张报@的脸,人们还跟他开玩笑说是“用应过度”。其实父亲是有因病病,尤其是一到三天,农活一忙,痛得就更厉害T。我不忍看他东问西跑的,便骑古自行车带力那个沉甸甸的大包管他去赶集。这天,我早早地到了某场,紧挨着一位卖莱籽的大爷上了摊。十点多钟,是位…  相似文献   

2.
陈三卖瓜     
陈三的瓜摊占了巷口最当阳的位置,进巷出巷的人甭管你买不买瓜,打从瓜摊旁经过时,个大滚圆的西瓜一个劲儿地朝人眼皮里钻。这不,一大早热得够呛,陈三才摆摊,就有人来照顾生意了。是位老头,他说:“小伙子,劳驾你挑个瓜吧!”“好呢,您老等着吧!”陈三从身边篓子里捞起一只,麻利地拍了拍,再凑在耳边弹了弹,说:“老人家,这只保管熟。”他正往秤盘里放。“慢着,”老人说,“摊上多的是,小伙子,你咋到篓里捞呢?”陈三心里咯登一声:“这老家伙忒精哩,难道瞧出了名堂?”“老人家,您有所不知,这摊上的多带夹生,篓里呢,才全是…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发展迅速,人们从网络中看到商机,网红餐厅迅速在年轻的消费群体中流行开来,网红餐厅因装修风格和营销方式俘获了一大批的年轻消费者,成为年轻人聚会之地。但是,大部分网红餐厅都很"短命"。本文分析网红餐厅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网红餐厅在流量经济中,获得成功后该如何提高在行内餐厅中的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市的大兴区,道路两旁的西瓜摊是初夏的一道亮丽风景。摊位后面是一排排西瓜大棚,西瓜成熟后,直接抱到摊位上就可以卖了:被当地人称为“瓜乡大道”,颇为壮观。当然,除了瓜摊,还有专卖店。  相似文献   

5.
<正> 几年前我下岗了。由于既没有技术,又没有本钱,就只好在武汉市花楼街摆了个水果摊。那年夏天特别热,我一次进了几吨西瓜,可是卖了还不到一半,天气预报就说第二天要下大雨。卖瓜的最怕下雨,一下雨,瓜就卖不动了。我十分着急,一边看着天,一边想:要是这一大堆西瓜今天下午一下子被众人一抢而空就好了!怎么让人一抢而空呢?降价吧,一是要亏本,二来也会  相似文献   

6.
要刊速览     
布局后危机营销《广告时代》2010年2月1日刊沃尔玛于1月末投放了一则幽默病毒视频:一位父亲将自己打扮成小丑想在儿子的生日聚会上逗乐小孩子们,他的妻子正在向旁人介绍在沃尔玛购物省下了好多钱,他轻手轻脚地下楼,却不小心踩到一个金属玩具,随即疼痛难忍地大叫了起来,引起孩子们的恐慌。沃尔玛在经济危机时  相似文献   

7.
胡关炎 《新商务》2003,(7):36-36
在上虞多年的一位外商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喜欢在上虞投资并打算长期在此落户,他不加思索地说.“这里有我的自家人,放心,舒心。”此语道破了招商引资的不解情缘。  相似文献   

8.
解登尧 《商业时代》2005,(22):60-61
每当同学或者过去的哥们儿聚会,俺都会很自傲地说,俺现在是中国石油的员工啦!朋友们看到俺那得意劲, 也总是用羡慕的眼神看待我这位过去曾经号称“老牛”的出租车司机。父亲是一家运输公司的司机,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父业”。中学毕业后,俺唯一的愿望就是买辆车跑出租。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经常举办PARTY的餐厅多起来了,不但酒店办,社会餐厅也办。按属性来看,国内举办的PARTY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商业性质的,如商业酒会、公司内部年会、周年庆典、信息发布会、客户酬谢会等;另一类则属私人聚会性质,如生日聚会、朋友聚会等,如今也有部分时尚的年轻人,将婚礼办成了一个大PARTY,让赴会的宾客能够享受到一种更为轻松温馨的婚礼。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父亲是开拖拉机的,在工地上帮包工头运材料。一天,他上工地运槽钢,一个工人(与我父亲认识但不是装卸工)主动帮忙,站在拖拉机后面指挥我父亲倒车,我父亲倒了一段后,他喊再倒一点。他没有意识到后面已没有退路,我父亲也不知道,刚一倒车就把那个人撞倒在墙上。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处理说我父亲要负全责。我想,虽说我父亲的责任很大,但那个人不是装卸工,指挥倒车应该清楚自己所处位置的危险。请问,他一点责任也没有吗?工地包工头是否应该负连带责任?读者陈丽晋陈丽晋同志:您好,鉴于您对该事件的陈述较简…  相似文献   

11.
12月 5日 星期六 晴   生意越来越清淡 ,今天的营业额竟然仅 1200元 ,一落千丈了。   上午 9点半 ,店里来了个客人 ,我抬头一看 ,不禁目瞪口呆:竟是那个卖报姓刘的!今天他不但穿一身西服 ,系一条腥红领带 ,鼻子上还添了副金丝变色眼镜 ,将他那对金鱼眼藏在了后面。他抓住我的手使劲地握 ,随之掏出张名片给我 ,我一看 ,竟是“丽都酒店餐厅业务部副经理刘步长” !我心里明白 ,其实也就是个跑腿的,不过好听点儿罢了。可我立刻明白过来 ,丽都酒店何以有那样的变化!   恶人就是恶人!   他伸手从口袋里掏出 9块 5毛钱给我。那是他…  相似文献   

12.
特许趣事     
《连锁与特许》2005,(9):8-9
朋友两个人在餐馆吃饭,桌上放着一杯热芥末。其中一个认为芥末是甜的,于是舀了满满一勺放进嘴里,立即泪如泉涌。不过,他紧闭嘴巴,没说一句话。他的朋友迷惑不解:“怎么了?”“我想起了我父亲,就在20年前的今天,他上吊了。”他的朋友安慰了他一番,也舀了满满一勺芥末放进嘴里,骤然泪水如流。第一位佯装不知地问:“怎么你也哭了?”“我在想你父亲上吊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上吊?”第二位答道。  相似文献   

13.
云帆 《商界》2009,(10):150-150
几年前.我在美国碰到一位台湾企业家。这位企业家父亲是1949年去台的大陆老兵.祖籍山东。当他知道我当过二十几年的解放军后,非要请我喝酒,说要请教个问题。席间,他疑惑地说:“我父亲至死也没弄明白.蒋先生几百万全副美械装备的军队,为什么被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打败了?”  相似文献   

14.
一.发现 我与同事一直都在公司楼下的一家小餐厅吃午餐,对小餐厅已经很熟悉。周一中午下班后,我们又习惯性地来到小餐厅,当我推门进入餐厅时,忽然感到小餐厅内部布置颇有一丝新意!于是我有意识地仔细看了看,原来是各个餐桌上都摆上了一个颇有创意的牙签筒:简体以“露露”的蓝、白色为基色,印有“露露”的logo,并且表面绘有  相似文献   

15.
王跃文 《华商》2014,(15):75-75
作为一位瑶族诗人,黄爱平的诗歌里有一种强烈的对瑶族文化血统的追忆,对瑶族文化虚根的抗拒。他的血脉里流淌的是瑶族的血液,瑶族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注定了他诗歌灵魂的沉重和苍凉。他不断地用诗歌追问、寻觅,试图印证他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执著而又迷惘。他在《父亲回家》‘诗中这样发问:“谁是他的父亲/谁给他讲述已经逝去的秋天/讲述鸟巢与河流/劳动与汗水/谁会告诉他/生活是一件严肃的事?”诗人在急切的追问之下,又说:“父亲……我不认识他/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诗人对父亲的渴求和追念是那么焦灼迫切,而父亲在他眼里却又那么的模糊。父亲只能在诗人的遥想中出现,作为诗人的自己,却“不知道他的脏脸和烟卷/更不了解/他的酒量和哭泣……”诗中的父亲是一种隐喻,是诗人对瑶族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日渐失传的伤痛,是对日渐模糊的瑶族特征的沉重喟叹。父亲是根,根的缺失使得诗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知变得惶惑而茫然,所以他在诗中说,“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  相似文献   

16.
笑一笑     
《光彩》2006,(11)
救生圈某天,一位先生在餐厅吃饭。当他吃完饭准备喝汤的时候,忽然一只苍蝇掉进了碗里,他很不满意地叫来服务生,然后指了指碗里的苍蝇,服务生看了半天,然后小心翼翼地问:“先生,您是让我给它扔一只救生圈么?”头等舱的优待头等舱服务员在登机服务台忙着迎接乘客。一位先生不顾前  相似文献   

17.
<正> 前年,我中专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我烦、家人也烦,父亲说长此下去不是办法,便建议我做点生意,本钱由家里出,工作的事从长计议。我觉得目前也只能如此,就顺着父亲的意思。经过考察,我相中了地处县城中心的金龙商场。它位临汽车站的对面,又是三条街道的交汇点,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集于一身。在经营方面,我选择了布摊生意,一则我有裁缝基础,二则布料进货价低,  相似文献   

18.
小师傅     
小师傅是一个修鞋匠,摊子就摆在我们这条弄堂的巷道口。每天早晚我从巷道口经过,总看见他文文静静地笑,认认真真地做事,客客气气地迎送着顾客,在早晨的晨光里和傍晚的落霞中缝拉着针线。小师傅的补鞋摊摆在那里已有四五年。寻寻常常的一条弄巷,普普通通的一个小鞋匠,从来引不起  相似文献   

19.
《广告导报》2004,(6):137-137
说到记忆,就是父亲,或者是说对上一代我们父辈的记忆。最关键的词就是苦难、坚毅和内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父亲是在我最辉煌的时候去世的,我记得是2001年7月14日,北京申奥成功的第二天,我在办公室,老家给我打电话,说我父亲可能是癌症,那个时刻我永远难以忘怀。因为我在农村长大的,父亲受了很多苦,刚能享福的时候他去了。大家都知道,食道癌在治疗过程当中是极其痛苦的,化疗做手术,但是他从来没跟我说过一次他不舒服,没说过一次。而且他不让任何人去看他,他说因为我职业的关系,别人要来看,会给我带来麻烦,我要还这个人情。  相似文献   

20.
糖果法则     
正五分钟,你的私家商业教练约翰·穆斯卡雷洛(John Muscarello)最爱做的事莫过于和一大群人聚在一起聊天,有没有零食都无所谓。作为EndlessJobOffers.com的创始人,这位年仅27岁的市场经理喜欢发掘新方法拓展生意伙伴和事业,然后将宝贵的经验与他人分享。约翰从小在纽约市格伦黑德长大,父亲是一名法式甜点大厨,经营着一家餐厅。"我爸爸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在食品材料上从不吝啬,我们的所有材料都是新鲜的。我记得每次帮忙时,都是早上2点起床烤各式面包,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