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宏观调控四大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就业率和国际收支是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四个变量,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往往难以同时达到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因此西方经济学称之为“神秘的四角”。十六大报告为国人描绘了未来20年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这对宏观调控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确立为宏观调控四大目标,我认为有很现实的针对性。宏观调控的艺术,在于能恰当处理上述四方面的关系,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但是,这四个变量在各阶段的发展程度不一样,目前扩大内需是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促进经济增长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前20年,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7,(5):11-12
[美国《世界日报》1月23日]中国大陆2006年一大经济问题,是进入所谓“顺差时代”,国际收支失衡矛盾加剧;而2007年的经济政策调整,一大任务是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主要的宏观调控目标。这一新的政策取向,对今年中国整体经济走向,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外资政策等,均将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联邦德国《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法》中规定:在市场经济秩序的范围内努力同时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适度的经济增长率。政府在反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宏观调控措施也始终是紧紧围绕这四个调控目标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经贸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规模和全球影响日益扩大.为国家繁荣富强做出了卓越贡献。与此同时.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防止通胀、国际收支平衡这些经济学称为“神秘四角”的四大变量之间.宏观调控的目标也日趋复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是当前宏观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书速递     
《中国报道》2012,(4):91-91
《内外失衡下的中国宏观调控》 自2005年以来,我国逐步出现了产能过剩、流动性过剩、国际收支失衡、生产成本上升等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也给中国的宏观调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探讨中国在内外失衡这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工作暨经济形势分析会日前在上海召开会议.杜金富指出,今年是我国宏观调控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也将是调查统计工作更加繁忙的一年,人民银行要履行好宏观调控的职能,要时刻围绕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等目标开展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西兰经济改革的进展与前景杨宇光(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上海200434)新西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年里,经济发展比较稳定,曾名列世界首富的前四位,但70年代中期以来,新西兰国际收支连年逆差,经济发展步履蹒跚.1975-1982年国内生产总值几乎...  相似文献   

8.
宋全科 《发展》2003,(1):7-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富有感召力、充满凝聚力的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经济相对落后的庄浪,必须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用新思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努力实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稳定解决温饱向小康迈进的目标。在发展的坐标上,正视庄浪所处的位置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过去5…  相似文献   

9.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就中国国际收支形势及外汇管理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宏观调控措施促进国际收支改善记者:2008年是中国对外经济经受国际金融危机中击的一年,您对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什么样的总体判断?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就中国国际收支形势及外汇管理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宏观调控措施促进国际收支改善 记者:2008年是中国对外经济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年,您对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什么样的总体判断?  相似文献   

11.
蔡云 《改革与战略》2010,26(2):64-67
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同时也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中国经济会否受到冲击,中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存在问题,文章对中国2000年到2008年八年间的国际收支进行了纵向与横向、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不良影响以及应该注意调整方向,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宏观调控是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法律手段、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其自身缺陷,市场经济会导致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象,这种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会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协调运作,通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达到计划之目标。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含四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的第四部分"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讲到"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问题.他指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这对我们专业市场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传统西方经济学中将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定为: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宏观调控要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相当不易。当经济危机扫过社会的微观末端时,“今年将成为本世纪以来就业压力最为沉重的一年”的预言,自然引起唏嘘声一片。  相似文献   

15.
张立群 《浙江经济》2004,(15):22-23
当前的宏观调控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环境下进行的。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稳定需求和控制风险。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转向总量方面。以经济增长、物价、国际收支为核心;应该尽量减少行政手段。增加经济和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经济增长的几个重要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07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水平、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增长水平、稳定投资的重点、稳定房价的重点、国际收支不平衡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重点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我国适度经济增长率为10%;从稳定增长看,宏观调控的重点是稳定投资,特别是政府参与的投资增长;房地产市场面临需求过大的压力,调控重点是稳定需求;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难以解决,在此背景下,稳定证券市场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收支非均衡条件下我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湘君 《改革与战略》2009,25(11):58-61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难以解决的三个突出问题,而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危害严重,而且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文章首先从我国双顺差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完整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状况,然后提出我国必须采取自主积极的调控方式应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的影响,并利用蒙德尔-弗菜明的IS—LM—BP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前采用的四万亿振兴投资计划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吴军政  王曙光 《西部大开发》2010,(8):139-139,148
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在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收入分配出现了差距过分扩大的现象。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特别强调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七大报告则首次提出在初次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这一点已经引起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谋划“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青浦开创城市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国内经济在宏观调控下趋于平稳,健康发展,长三角经济区协同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四个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这都为青浦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青浦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末有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20.
在开放经济下,国际收支平衡是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蔓延的影响增加了中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难度,使我国的宏观调控逐步由注重内部均衡越来越多地转向关注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