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及"阀值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92年1季度至2005年2季度数据,运用LM检验和t检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阀值效应”,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在-0.08-0.05之间。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阀值”的存在是由于微观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导致的。“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映了信贷配给的强弱程度,“阀值”可以用作度量信贷配给程度的指标,它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它的存在使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结合我国信贷市场的特点,对信贷配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货币政策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金俐 《济南金融》2008,(10):19-21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它的存在使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结合我国信贷市场的特点,对信贷配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货币政策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枢纽地位,其信贷配给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形成了巨额的超额准备金,另一方面造成了信贷市场的分割,其结果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在我国表现为: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所形成的"惜贷现象"阻断了货币政策向融资企业的传导;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难以成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体.从而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较差的后果.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缓解信贷配给.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搜寻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融资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使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得以转嫁.  相似文献   

7.
辛树人 《新疆金融》2010,(9):120-130
<正>2009年,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资产价格上涨过快、信贷结构过度集中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显然,同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部门产生了非均衡效应,并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非均衡效应产生的微观基础。一、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非均衡效应  相似文献   

8.
9.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10.
信贷配给理论认为,当经济处于信贷配给阶段,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效应更强。本文采用Hansen(2000)提出的基于样本分割的阀值回归估计方法,以阀值前后段回归系数的差异性来间接地衡量中国信贷配给的程度及其宏观影响。本文分别以1978-2007年、1978-1992年、1993-2007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阀值回归的实证结果都支持货币政策紧缩对经济有额外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还发现我国信贷配给的程度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1993年后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货币市场发展程度、金融结构以及信贷结构和动力的区域差异有关。因此,要采取以加强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2.
We consider the desirability of modifying a standard Taylor rule for interest rate policy to incorporate adjustments for measures of financial conditions. We consider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adjustments for the way policy would respond to a variety of disturbances, using the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credit frictions developed in Cúrdia and Woodford (2009a) . According to our model, an adjustment for variations in credit spreads can improve upon the standard Taylor rule, but the optimal size of adjustment depends on the source of the variation in credit spreads. A response to the quantity of credit is less likely to be helpful.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主要包括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和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在考虑了主要相关变量后,本文分别对两种非对称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存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即经济扩张时效应要大于紧缩时期的效应;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存在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即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要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力,同时前者的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4.
The basic (representative-household) New Keynesian model of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s extended to allow for a spread between the interest rate available to savers and borrowers, and investigate the consequences of a variable credit spread for the effects of a variety of shocks, and for optimal policy responses to those shocks. A simple target criterion continues to provide a good approximation to optimal policy. Such a “flexible inflation target” can be implemented by a central-bank reaction function that is similar to a forward-looking Taylor rule, but adjusted for changes in current and expected future credit spreads.  相似文献   

15.
李广子  刘力 《金融研究》2020,479(5):114-131
基于上市公司逐笔银行贷款合约数据,本文考察了产业政策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处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时,公司所拥有的政企关系对银行贷款合约制定的积极作用会更大,全要素生产率对银行贷款合约制定的积极作用会更小,基于分省产业政策以及上市公司全部贷款数据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上述结论。从影响因素来看,当上市公司为国有企业、所在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越高、法治环境越差时,产业政策的影响会越明显。本文的证据表明,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为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善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能够提升产业政策指导下的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The literature on the informal credit 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overlook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rice- and quantity-based policies.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filling this gap by investigating the asymmetric effects of the two types of policies on trade-credit substitution for bank credit using data from the largest emerging economy, China. China presents an ideal experimental context, as the country has implemented both types of monetary policies in the past decades.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that quantity-based monetary policy has stronger effects on credit substitution in China. This evidence is robust under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specifications, which remains intact after the disentanglement of the interdependency of the two types of policies. By subgrouping, we find that large and state-controlled firms play the central role in creating the substitution asymmetry. Furthermor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India also witnesses substitution asymmetry skewed to quantity-based polic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e need for further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toward a market-based system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netary policies.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信贷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及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和执行有效的信贷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磊  章杉杉 《上海金融》2012,(12):65-70,76,122
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银行、企业作为信贷渠道中最主要的微观主体,构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重要的微观基础。本文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在货币政策调整过程中,具有不同投资效率的企业的债务融资变化,具有不同产权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易程度,以及政府干预对银行债务融资-投资效率敏感度的影响,进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传导效率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渠道抑或信贷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得出:货币供给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具有较大的内生性;但是信贷配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还是货币渠道进行的,信贷渠道还不是货币政策传到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下,商业信用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使用商业信用较多的公司投资增长更快,并且这一现象在投资不足的公司中体现的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投资不足的公司,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存在替代关系,使用商业信用可以降低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投资增长。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考察商业信用与公司投资行为的互动关系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