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剑娜 《时代经贸》2007,(8Z):74-75
股权集中导致了小股东和控股股东间、控股股东与管理层间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作为内部控制思想渊源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改变必然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出要求,由中层会计核算系统和业务执行系统向高层决策系统渗透。与此相适应,内部控制需要从财务报告导向向价值创造导向转型。  相似文献   

2.
内部劳动力市场雇佣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雇佣关系。旨在表明,由于一系列特定的制度安排,使得内部劳动力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弱化代理风险,从而比之一般的短期化的外部劳动力市场调节可能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从委托代理关系看企业内部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洪霞 《当代财经》2001,(12):59-60
委托代理关系在给委托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信息不对策,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背离,代理成本增加等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投资人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应建立多层次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委托代理关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4.
内部劳动力市场雇佣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雇佣关系。旨在表明,由于一系列特定的制度安排,使得内部劳动力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弱化代理风险,从而比之一般的短期化的外部劳动力市场调节可能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看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公司内部治理组织结构研究:委托代理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委托代理链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委托人和内部治理组织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当中.内部治理组织的首要功能是支持内部治理机制的运行,而内部治理机制的主要作用是引导代理人的行为,使其与企业的治理目标相一致,这是内部治理的基本逻辑.重新构建委托代理链的起点以改变初始委托人的有效结构,或者重新构建委托代理链的中心以改变不合理的内部治理组织结构,都是激活治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中国公共部门激励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通过委托—代理的视角来审视当前中国公共部门激励机制现状,并针对中国公共部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其根源,提出完善公共部门激励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京哲 《经济咨询》2006,(1):47-48,46
我国的国有股份制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全民政府-控股公司股份公司的三级代理关系,这种关系既有符合西方经济学重委托代理理论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特殊性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抓住问题的关键,研究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利用现代金融风险度量技术进行操作风险管理,但由于操作风险自身的特点,这些度量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操作风险主要是一种内部管理风险,源于银行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委托代理理论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选取深沪两地140家国有集团附属上市公司与100家非集团国有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从双重代理关系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均显示:(1)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上的主导代理关系为管理层代理关系,而非控股股东代理关系,即影响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代理问题为管理层代理问题,国有控股股东由于缺位并没有将内部资本市场异化为其进行利益侵占的隐蔽渠道;(2)从集团总部层面来讲,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金,但从成员公司的层面来讲,总部与成员公司经理的代理问题使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兼并重组,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者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规模扩大后的资源型企业不可能直接管理和经营自己的公司,需要通过层层委托代理关系,来实现自身产权的管理和经营。在此情况下,下属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在资源型企业和子公司经营者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研究资源型企业对下属各子公司经营者的绩效考核,对我国资源型企业重组的深入和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资源型企业重组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企业是否选择对子公司经营者进行监督主要受监督成本、代理成本和惩罚成本的影响。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对博弈结果进行了检验,表明监督成本和惩罚成本与企业的监督倾向负相关,而代理成本与资源型企业的监督倾向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企业内部市场机制运行的视角,对相关市场机制理论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发展变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特别强调市场机制在企业内部应用不仅能够优化企业原有组织管理结构,更能增强企业适应力。研究发现,企业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还尚未健全,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内部员工团队意识不强,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内部监管不力等问题较为突出。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机制在企业顺应市场发展,扩大再生产,避免腐败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阐述在企业内部推行市场机制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市场机制在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市场机制应用两个方面提出多项符合实际的对策建议,以期企业内部高效应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财务理论体系下,由于委托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融资方式的选择将会影响到公司的投资效率。本文分别对新权益融资、内源融资和负债融资下,就委托代理冲突而导致的非效率投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此类研究的不足主要在于忽视了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制度背景,对"完美资本市场"限制条件的不断放松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市场分割条件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竞争模型与规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市场分割条件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竞争模型,本文对全国性国有企业在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解释。全国性国有企业在参与区域竞争的过程中,具备一种区域整合的功能:它面向全体市场的决策与分别面向各区域市场的决策等价,全社会总剩余最大化目标也可以分解为各区域社会剩余最大化的子目标之和,在其效率较高的情况下,将迫使地方企业改进成本或者退出市场,而只有当地方企业有足够高的效率的时候,全国性国有企业才会选择退出策略。国有企业事实上可以作为一种内部规制工具对市场分割的负面效应进行一定程度的制衡,在明确规制规则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动态调整企业目标函数以实现整体市场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Using the Livingston survey data, we test internal consistency restrictions on short-term, medium-term, and long-term stock market forecasts of the S&P 500®. We find that neither short-term forecasts are consistent with medium-term forecasts nor that medium-term forecasts are consistent with long-term forecasts. Using a forecast formation process featuring a distributed lag structure, however, we find some weak evidence of internal inconsistency of medium-term forecasts with long-term forecasts.  相似文献   

17.
市场微观结构及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证券市场带来的交易系统计算机化的革命引起了证券交易的一系列变革,使得以证券交易结构为核心的市场微观结构的选择已经成为证券价格发现过程及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介绍了市场微观结构的一些要素,并着重分析了市场微观结构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回顾产权视角内部控制效率文献及其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基础观这一新的视角来剖析内部控制效率,将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成长理论纳入到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分析框架,即企业内部控制模式的配置行为和效率不仅是基于产权理论节约交易成本的效率性行为,更是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追求持续成长优势的战略性行为,从而在企业内部控制战略模式的效率标准和效率方式上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冯根福 《经济研究》2004,39(12):16-25
本文认为西方传统委托代理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单委托代理理论 ,主要是针对以股权分散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而构建的一种公司治理理论 ,不适合作为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本文针对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在已有的单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和构建了一种新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框架———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本文的分析表明 ,对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而言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比单委托代理理论的解释力更强 ,更有利于实现降低这类公司的双重代理成本和全体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还依据双重委托代理理论 ,初步探讨了进一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契约理论为切入点对企业逃税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在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合谋逃税活动中引入线性激励的"可自我执行的协议",构建了一个逃税模型来研究企业逃税主体的决策行为。结果表明:经理人风险态度、逃税边际成本和逃税风险是影响纳税人逃税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