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理论,提出了SASD创新要素分析和IPPI创新发展四阶段模型两种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定性描述了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效果,运用IPPI创新发展四阶段模型对北京市2001-2013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在实际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产业链高端获得高附加值是摆脱“低端锁定”的必经途径。集成电路产业链不同环节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研发需求,目前有关嵌入产业链后研发合作情况的研究不足。从产业链视角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研发合作网络,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及分析方法,对嵌入产业链前后的网络规模、小世界性、无标度特征及节点影响力范围和主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价值链研发合作特征,且围绕固定核心企业的合作网络展开,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对产业进化具有重大影响,但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研发合作网络中尚未形成影响。最后,提出增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思培峰 《技术经济》2013,(2):45-50,58
通过回顾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文献,发现可将影响产业技术赶超路径的因素分为3个层面——知识技术、参与主体以及制度法规。结合产业技术赶超的作用路径,构建了机制模型,并以印度制药产业、中国生物产业、日本电子产业为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业对知识技术投入、参与主体协同、制度法规制定的倚重程度不同;只有根据各产业的特点来选择技术赶超路径,才能充分发挥产业创新系统的驱动作用,实现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创新管理研究,通过分析企业创新的管理工具,包括卡诺模型、微笑曲线以及质量功能展开,探索创新型管理模式。同时,以苹果公司为个案,梳理其历史演进,总结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并对其产品包括mac、iphone、ipad、ipod以及其苹果零售店、App store等的分析,剖析其管理创新的独到之处,包括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借鉴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模式,以数字生活中枢为中心,把握住高利润的设计以及销售产品流程两端的模式,对我国制造企业成功转型,创立核心竞争价值、建设创新型学习组织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与产业集群由于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因此两者存在着必然联系和相互影响。在对国内外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面临的困境。构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分析模型,该模型包括知识应用与扩散子系统、知识产生与发散子系统和区域政策子系统。最后对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策略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ASIC设计产业必须以IP复用为核心。提出了在系统级芯片设计中应用IP复用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IP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ASIC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产业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产业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国家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构建产业创新系统,而实现创新则需要构建一个创新网络作为支撑。文章从创新网络的含义出发,分析了创新网络的结构、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为创新系统构建有效的创新网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以系统二象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应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测算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系统和状态系统发展水平,并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经过研究,从研发创新系统协调发展角度可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为4种主要类型,为其分类治理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的自组织特征,文章通过建立协同演化的哈肯模型,探究中国大数据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机制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表明,大数据应用创新是系统演化的序参量;大数据应用创新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大数据技术创新的发展,但拉动力不够;系统内部已建立促进大数椐应用创新不断提升的正反馈机制,但大数据技术创新不能与大数据应用创新需求相适配,阻碍了系统演进.最后,研究提出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探索跨地区联合攻关模式以及重点布局优势产业大数据创新应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及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以系统二象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应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测算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系统和状态系统发展水平,并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经过研究,从研发创新系统协调发展角度可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为4种主要类型,为其分类治理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及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创新,而产业集群的集群创新效应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贡献日渐突出。以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技术等创新成果的产生和扩散为主线,将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建立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包括两大子系统、五个主体系以及两个支撑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各主体要素的功能及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与策略选择,并将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策略分为主动发展型和被动规避型两类,提出建立"产前研发联盟"的自主创新模式,以及应对国外企业知识产权攻击、规避知识产权侵权和诉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产业创新系统中的协同演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创新是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果,学习又可能产生其他的结果,包括形成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变化了的信仰、新的制度环境、变化的网络结构、适应的协同机制等。该文研究了这些变化与学习机制相互作用的动力形式,阐述了它们的协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延玲玲  何颖 《新经济导刊》2023,(Z1):108-114
尽管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产学研界的共识,但我国部分产业仍面临劳动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挑战。推动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十分关键。本研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等相关素材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科技创新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演变过程和实践。研究发现,在科技创新推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给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在科技创新推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不断完善的产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要求“未来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当前,我国经济正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美国及其盟友对我国技术封锁的趋势未见减缓。本文以芯片半导体产业为例,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现状和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提出一种产业创新系统(SIS)的功能动态模型,根据主体、网络和制度三种内部构成界定产业创新系统,梳理了SIS所具有的知识发展、资源流动、市场形成、影响搜寻方向、企业实验以及合法性等6种功能,在评估功能动态和设定过程目标的基础上总结推进和阻碍功能动态提升的机制,并提出关键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管制理论、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地方生产网络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空间流动为核心,构建了技术守门员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以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为案例,研究了技术守门员在全球生产网络技术获取、地方生产网络内技术传播和扩散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守门员是集群实现全球-地方联结的重要管道,这对于中小企业学习创新非常重要;技术守门员便于集群实现更为迅速的技术流动;培育和扶持技术守门员对于我国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首先简单介绍了硅知识产权的定义与分类,然后从产业、细分产业和企业3个层次分析了知识产权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性,并全面回顾了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自主知识产权是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世界各国日益重视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的建设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落实在产业发展领域。地方要充分认识本地的基础优势,遵循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开放创新的原则,以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实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坚持官产学研协同、产学研用协作、军民融合发展。构建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形成"锐意进取、价值实现"的创新土壤和文化氛围,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技术瓶颈制约。以自主知识产权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低碳产业创新系统的构建及运行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产业创新系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它以提升低碳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系统目标,以低碳产业创新主体、低碳产业创新资源和低碳产业创新环境为构成要素.以此为基础,低碳产业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型主要由低碳产业创新技术子系统、制度子系统、组织子系统和评价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并通过低碳产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导向机制来保持系统运行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