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目的:构建包含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机制,并应用中国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方法:理论-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引入土地要素后扩展的索洛模型仍然存在平衡增长路径;(2)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贡献率为11.01%;(3)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源泉不同:东部地区更多地依赖于资本的贡献(87.62%),中部地区的土地要素贡献突出(17.66%),而西部地区劳动的贡献显著(14.93%).研究结论: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需要制定和实施一个好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应尽量体现出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开发区土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不同时期开发区的供地政策和增长方式。研究方法:将土地要素引入到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扩张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土地要素是开发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但土地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功能是在变化的,其经济增长源泉功能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弱化,技术和制度要素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大。研究结论:开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于土地内涵式扩张的基础之上,其特征是提高土地集约度和减弱土地扩张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途径是提高技术进步在增长中的作用,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相似文献   

3.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构建了土地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测算了土地要素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分析结果来看,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回归弹性系数分别为0.6218、2.7731、2.0587,其中土地要素的投资弹性最大,其投入每增加1%将带动陕西省经济增长2.7731%。从要素的贡献率来看,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64.54%);其次为土地要素(18.64%);劳动力贡献最小(12.88%)。从要素的替代弹性来看,土地要素是难以被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有效替代的。同时,从资本、土地和劳动力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陕西省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土地是统筹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土地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通过资源和资本两方面来发挥的。通过土地资本化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以及土地城市化、工业化。利用土地资本化,加速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促进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进而带动经济增长。笔者利用重庆市1997~2008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土地资本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而短期均衡调整力度不大。土地资本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存在时滞性,而且存在着弱化的现象。在统筹城乡过程中,实现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功能,要从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市场交易平台、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不仅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保证,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资源对经济增长束缚越来越突出,经济能否实现稳定、可持续增长是各国普遍关注焦点。本文基于经典的索洛模型和Romer(2001)的经济增长模型,考虑土地资源的限制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建立模型测算我国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土地资源"阻力",计算出的阻力值大约每年0.0143,也就是说因为土地资源的限制,四川省经济增长平均每年降低了1.43%,并对这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这对于掌握四川省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影响,合理预测四川经济增长态势,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地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贡献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要素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影响的定量评估方法.研究方法在Cobb-Dauglas生产函数方程中加入土地要素,就土地要素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的贡献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以1996-2003年二三产业总产值与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和建设用地数量等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249.511>F(0.01)(4,3),R=0.998>R(0.01)(4,3)).上述三个要素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27、0.995和1.038,说明土地投入每增加1%,二三产业总产值增长1.038%,是土地、资金和劳动力三要素中对二三产业投资弹性最大的一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最小,说明资金投入仍是中国二三产业发展最稀缺的资源;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量和土地投入对1996-2003年二三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16.15%、21.51%和14.79%.同时,α+β/γ=1.081≈1,说明土地作为基本的投入要素目前难以被资金和劳动力要素有效替代.在资金和劳动力两个要素中,劳动力要素的弹性系数远远大于资金要素的弹性系数,说明,如果一定要以其他要素替代土地要素,以劳动力要素最经济.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地区二十余年的经济增长是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取得的。土地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土地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这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国家向土地权利主体让渡权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应用随机边界模型对中国各省级区域在2002—2012年间引入土地要素前后的技术效率进行估计,分析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效率影响,为差别化土地调控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随机边界相结合。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效率影响是显著的,引入土地要素后技术效率有所提高(0.0835);(2)不同区域土地要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尽相同(从-0.0743到0.1930不等,呈阶梯状分布),经济落后越大的地区对技术效率影响也越大;(3)土地要素在对西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影响中体现出最大作用(0.1175),东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较高(0.8558),但土地要素对其技术效率影响最小(0.0454)。研究结论:土地宏观调控对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且当前仍然是可持续的,应进一步明确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因时制宜地调整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并针对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地依据土地要素对技术效率影响差异制定相应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精准识别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不同时期土地要素对贫困的可能影响,评估土地要素对绝对贫困的帮扶效果,为推进土地要素更为精准地实现相对贫困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对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均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2)土地要素扶贫政策全面展开后,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禀赋得到了有效改善,土地资本禀赋具有更为突出的未来改善潜力;(3)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禀赋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了对贫困的异质性影响,资本禀赋相较于资源禀赋对于贫困均具有更强影响。研究结论:无论是在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治理中,均需高度重视土地要素的突出作用;在过去的扶贫攻坚战役中,一系列土地要素扶贫政策已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未来的相对贫困治理中亟待进一步促进土地要素禀赋改善,特别要着力重点提升土地要素资本化水平,从而有的放矢地推进更为精准的相对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1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集中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土地供给、农地流转机制建设、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土地要素市场化、产权安全效应、产权制度创新、土地征收补偿以及宅基地制度改革等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土地市场与农业发展、土地市场参与主体与土地利用效率、产权安全与农业生产效率、土地制度改革的减贫效应等。研究结论:土地经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拓展,土地经济研究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着力探索理论创新,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经济理论、更好地为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服务而努力。2022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基础理论探索、土地市场波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土地要素市场化机制设计、土地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确权登记颁证进展与绩效评估、重要改革试点的跟踪与评价等。  相似文献   

11.
再论土地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解决<土地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贡献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的部分遗留问题,探索土地要素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贡献的定量化评估方法.研究方法:CD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F检验)及各变量的回归系数(t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初步解决了前文回归系数的检验问题.1996-2004年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要素对中国二三产业产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823、0.211和0.174,对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4.38%、30.74%和2.08%,三要素投入的不均衡是它们贡献率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对土地要素投入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情况进行研究,定量测算经济系统中各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及技术进步值,分析中部地区各城市土地要素的投入效率及与其他要素的竞争趋势,为省域差异化的土地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中部地区各省市土地要素的产出弹性持续增强,土地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替代能力因地而异,其情况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基本相符。研究结论:(1)中部6省市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土地要素需求旺盛;(2)土地扩张与劳动力增加不可持续,提升劳动与投资效率,使用行政、经济手段抑制土地扩张,能够平衡好用地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3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集中于政策对地价的影响、城市土地供给结构与策略的时空动态、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展、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和结果、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盘活等问题;国外研究侧重土地保护措施和环境保护政策对地价的影响、土地市场的福利效应、土地产权的性别不平等、征地制度的公平性等。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经济研究领域实现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下一步应着重通过理论研究的创新实现政策的体系化阐释,通过实证研究的深化促进政策的系统性设计,更好地服务新时期的土地制度改革。2024年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制度创新、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权益实现路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制度试点等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土地公有制以及土地政策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布局的调控两个方面论证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可行性.通过对货币政策在此次宏观调控作用不明显的分析,提出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在实施环境方面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产权、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时间、力度等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也存在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针对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问题,依据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中环境与经济增长部分的理论依据,采用石油这一主要能源,并对索洛模型进行了一些修正,据此分析了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限制性影响.结果表明:能源的日益紧缺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科技进步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的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探讨了1978~2006年间科技进步因素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通过索洛模型的测算,发现科技进步对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呈现下降趋势,笔者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2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2年,国内研究集中于地价波动及其影响、城市土地供给、全国土地统一大市场、土地财政、三权分置、土地承包权退出、征地的公共利益边界、宅基地盘活等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地价影响因素、土地市场主体行为、土地市场化制约因素、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互动、征地过程中的收益分配、土地改革的分配效应等。研究结论:土地经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拓展,土地经济研究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紧扣形势变化和国家需求,着力探索理论创新、实证突破和政策设计,更好地为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服务。2023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基础理论探索、新形势下的土地市场动态、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机制设计、全国性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土地制度改革配套政策、重要改革试点的跟踪与评价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当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向入手,分析了我国土地要素供给侧存在的空间结构性矛盾,研究了土地要素供给领域出现新的发展态势,提出从适当增加经济发展优势地区发展空间、支持欠发达地区跨省域调剂土地指标、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等3个方面,增强经济发展优势地区土地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及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水利行业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确定水利产出效益、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的前提下,建立索洛余值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江苏省2000—2010年度水利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0年度水利科技资金投入贡献份额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劳动力的贡献份额先递增后趋于平稳,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较为平稳且从2004年开始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存在的情况下,考察土地市场对于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程度及动态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面板向量自回归。研究结果: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双向因果、相互促进关系;短期内,财政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干预土地出让市场以增加土地出让收入,但长期并不有效;地方政府的偏向性土地出让行为会提升土地出让市场化水平,但土地出让市场化水平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不太显著。研究结论:基于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短期效应,应改变对新增建设用地的依赖,加大存量土地的挖潜;对于面临的经济增长和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制定政策要进行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权衡,增强土地供给方式和土地供给指标使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