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段时期以来,企业与银行信用关系不良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生产流通领域到教育、卫生等公共部门,从企业、居民到政府,企业与银行信用关系不良的问题涉及到了社会各个层面,涵盖了各个领域。信用不良的原因复杂多样,本文试通过银行债权保护对企业偿债行为的影响,探讨目前我国企业  相似文献   

2.
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银行信贷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商业信用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对影响商业信用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重点集中在金融中介或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分别对山东1683家企业及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特质、银行信用、行业、经济类型等因素的关系.回归结果验证了影响商业信用的一般结论,证实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替代性是一种常态,而互补性与外在条件有关.本文还证实了中小型企业承受着来自银行和商业的双重信用配给,并分析了造成商业信用配给的主要原因,而缓解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转换机制是弱化商业信用配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银行信用是支柱和主体信用,是连接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可以说,银行信用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构筑强健金融体系的基石。银行信用的健全与维护涉及到每个金融机构和其每一位从业者。因此,推动银行信用建设,重点是要从制度上治理银行,从源头上堵住不良信用产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对2004至2008年度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绩效与融资结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绩效与长期银行信用融资率和财政融资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绩效与股权融资率呈负相关关系。另外,7个自变量对因变量(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财政融资率,长期银行信用融资率,股权融资率,商业信用融资率,短期银行信用融资率,内部融资率和债券融资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对2004至2008年度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绩效与融资结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绩效与长期银行信用融资率和财政融资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绩效与股权融资率呈负相关关系。另外,7个自变量对因变量(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财政融资率,长期银行信用融资率,股权融资率,商业信用融资率,短期银行信用融资率,内部融资率和债券融资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去杠杆"以有效降低企业债务存量,成为化解债务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以2012~2017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商业信用融资和银行信用融资两个角度研究了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债务来源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样本中银行信用融资与企业经营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经营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区分所有权性质后,不同的债务来源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政府可以考虑针对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的债务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商业信用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对影响商业信用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重点集中在金融中介或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分别对山东1683家企业及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特质、银行信用、行业、经济类型等因素的关系。回归结果验证了影响商业信用的一般结论,证实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替代性是一种常态,而互补性与外在条件有关。本文还证实了中小型企业承受着来自银行和商业的双重信用配给,并分析了造成商业信用配给的主要原因,而缓解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转换机制是弱化商业信用配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应收票据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金融体制的不断深化,企业赊销等交易方式不断发展和活跃,企业之间的结算关系由单一依赖于银行信用逐步转向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结合的结算方式,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已成为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结算的重要内容。企  相似文献   

9.
从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现状入手,揭示目前银行信用评级系统的特点与不足之处.针对信用评级系统存在的问题,引入财务预警Z值模型,将参评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对目前评级指标体系进行优化,使信用评价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我国传统信用关系的影响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统一起来,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开来,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项重大变革,对我国传统的信用关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1.社会信用活动将从银行信用的单一形式发展为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合作信用、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票据市场:信用制度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德平 《新金融》2002,(7):40-41
从票据产生到消亡的全过程来看,票据的运动过程实际上就是票据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三种信用形式相互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9~2007年中国、美国和日本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数据,本文对影响银行信用风险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与失业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表面上美国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极低,而且不受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其风险被金融衍生工具隐藏并积累起来;(3)日本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与CPI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与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根源 1、政策失调,结构失衡.目前金融风险的出现不仅仅是金融机构自身或外部环境的不配套,从一定程度上讲,它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财政分配与银行分配资金的资源配置地位换位,使国家风险部分转化为银行信用风险.金融机构过多地承担了一部分财政性功能,在这种宏观政策环境下,导致中小金融机构过度膨胀,管理失控.二是居民个人储蓄与投资比例失衡,使中小金融机构成为企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三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与利益关系的扭曲既是金融风险形成的潜在因素,又是金融机构呆坏账增加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4.
周宏杰 《时代金融》2009,(1X):48-50
基于银行信用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界最难预测与控制的风险因素以及银行与企业的信贷活动各环节中均存在明显的博弈关系,本文从博弈角度分析论证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给出防范信用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通过分析企业不良应收账款问题的现状,得出当前企业之中不良应收账款的问题较为普遍.进而分别从买方视角与卖方视角分析了造成企业不良应收账款问题的主要原因,买方主要,并提出处理这类不良应收账款原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近现代西方信用学说中,多集中于对银行信用功能的评价.由于所处的时代和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不同,对银行信用功能的评价可以根据整个银行体系和个别商业银行的区别,形成不同的有代表性的理论.下面将从宏、微观两方面沿着学说的脉络,重温近现代信用理论的发展过程,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银行是否具有分配职能,当前认识不一。一种观点认为银行信用是资金分配和再分配的工具;一种观点内认为银行信用只是在流通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并不具有分配职能。两种观点的分歧,不单是基本理论的探讨,而是直接关系到在实际工作上如何发挥银行聚集资金和分配资金的作用问题。本文准备从剖析资本主义银行的分配职能开始,进而阐述我国银行的分配职能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齐尧 《北方金融》2020,(2):76-79
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金融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非金融企业通过充当实质性信用中介、加入影子银行信用链条参与到影子银行活动,出现了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现象。虽然企业影子银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资源配置扭曲的问题,但对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政策执行效果、金融稳定运行、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应通过引导企业完善机制、坚持金融改革、加强监管、优化实体投资经营环境的方式对相应的风险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据,检验企业市场地位对商业信用及其信贷传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商业信用普遍向市场地位高的企业集中,而银行信用与企业市场地位间并不存在一定的必然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存在替代效应,与商业信用存在传递效应;根据市场地位进行分组发现,相比市场地位低组,替代效应在市场地位高组更为显著,与此相反,相比市场地位高组,传递效应在市场地位低组更为显著。商业信用竞争在中国商业信用的传导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分析2004—2013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和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发现由于市场弱势地位,中小企业接受比大型企业更少商业信用,提供比大型企业更多商业信用;货币政策紧缩期中小企业商业信用动机主要是融资动机,而宽松期主要为经营动机;我国商业信用规模超过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货币政策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商业信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