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有境外清算行、境内代理行和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三种模式,难以满足人民币充分国际化条件下的清算需要。美国和欧盟为适应其货币国际化建立了多元性、竞争性的清算体系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我国适应人民币充分国际化需要的清算体系建设宜借鉴美欧经验,在遵循国际准则的同时兼顾我国实际情况,坚持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与清算法规制度建设同步推进,为人民币国际化清算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受到来自资本账户管制方面的限制,未来提高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结算货币方面,应该继续增多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城市数量,扩大货币互换协议国家的数量和协议规模,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并最终实现人民币贸易结算与计价职能的统一。在投资货币方面,应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尽快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在储备货币方面,拓宽和创新人民币投资工具和产品,满足民间私人机构投资于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要求,实现人民币作为非居民和居民投资资产和风险规避工具的职能。同时,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SDR的比重,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参考》2014,(9):35-43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从"开放大国"向"开放强国"跃迁上位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渠道也将处于从"贸易投资"向"货币金融"的转换升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投资支付、资产计价交易、储备货币等方面的地位和影响将愈加明显,中国经济对外影响力与人民币外部影响力会愈加匹配。未来30年,人民币国际化应围绕扩展货币职能和扩大货币区域影响,分步实施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的推进战略,近中期应围绕以下重点领域:构建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政策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结构合理化,致力于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深化汇率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汇率在外汇市场中的价格发现和调节供求的职能;谨慎稳步推进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建设遍布国际金融中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扩大人民币对外贷款和直接投资规模,加大人民币对国外实体经济的影响力;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职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需高度关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际环境出现的新情况、新环境,具体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工具应结合实际情况相机抉择和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超过预期,在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及双边本币货币协议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仍然非常严峻,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带来的新变化,人民币也有可能成长为与美元、欧元呈现三足鼎立之势的国际货币。目前受制于国内利率、汇率及资本项目层面的金融抑制,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贸易结算+离岸市场"的推进模式已经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坚持"强化基础,稳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未来,中国政府应从五个方面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逐步提升人民币的区域地位与全球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玲  李钊 《经贸实践》2016,(6):19-26
近几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亚投行的建立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着特殊的意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直接促成了美元在交易结算、投资、储备等职能的国际化.这对于亚投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亚投行平台应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网络外部效应;亚投行应创新项目投资方式,深度挖掘各离岸金融中心优势;亚投行应依托其项目运作,逐渐加大人民币国际化渗透率,真正实现"大国强币"态势.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明显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目前,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是先从跨境贸易的计价与结算开始,继而推动跨境直接投资的计价与结算,到条件成熟时再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与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相似文献   

7.
张明 《金融评论》2013,(2):15-27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应对危机政策的负外部性以及中国经济相对实力的上升,促进中国政府开始主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基于韬光养晦策略、发展中国家地位以及货币国际化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国政府刻意避免对人民币国际化做出正式表态。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举措沿着三条主线铺开:推动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与若干经济体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迄今为止,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均取得显著进展,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之间的跨境套利行为盛行的问题。只要中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中国金融市场能够持续发展壮大,同时中国能够避免系统性经济金融危机的爆发,人民币有望在10年至20年时间内成长为重要的国际性货币。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前发展,中国政府应该加快国内结构性改革、加速国内金融市场改革与对内开放、避免过快开放资本账户、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人民币计价结算。以及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价值储藏手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储备货币、货币互换、跨境交易与离岸市场发展等方面,但仍存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不合理、人民币结算贸易比重不高、人民币占国际投资货币比例较低、离岸人民币业务过度集中于中国香港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合理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多层次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鼓励人民币融资、加快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妥善调控外来资本。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长洪  余颖丰 《金融评论》2011,3(2):40-53,124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开展和试点。但目前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绊脚石。而离岸债券市场的建设,将是极佳的策略选择。因为,债券市场的建设,是一国货币的投资职能向储蓄职能转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而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将为资本账户未放开的中国提供缓冲地带,缓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本文首先对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其现状及特点,并探讨点心债券、合成型债券与熊猫债券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对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收益前景进行了估量。  相似文献   

10.
宋洁 《现代经济信息》2013,(16):191-192
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是世界经济领域中一个兼具现实和理论意义的前沿课题,而且人民币国际化现在是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变得尤其重要。而相关数据现实,人民币跨境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就人民币跨境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作了比较简要的分析,就跨国贸易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难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遭到严重打击,增加了我国整体财政运行的困难。作为政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政府,其财政的有效运行是对一国整体财政质量的重要保障,94分税制后我国地方财政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的经济形势又进一步加剧了地方财政的危机,作者认为,研究如何化解地方财政困境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王立国  马莹 《时代经贸》2007,5(10X):62-63
当前我国已进入一个危机事件高发期,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状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体制、技术等角度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待推进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沛龙  樊欢 《经济研究》2012,(2):93-105
政府资产是政府债务顺利偿还的基础,当政府资产低于其负债时,政府债务将面临一定风险,因此基于政府资产负债的视角,本文结合中国实际首先编制了一个简化的政府"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然后,分析了1998—2008年我国政府仅考虑直接债务时的政府债务风险,并且对2009—2010年的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3—2006年因外汇储备急剧增长使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较小且比较稳定,但因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在此期间前后的两次金融危机中都比较大,金融危机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显著。研究还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短期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具有明显效果,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即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内政府债务风险会因积极的财政政策而经历"大—小—大"的变化过程。最后,通过引入政府或有债务,分析了具有或有债务时的政府债务风险。本文认为,只要我国政府的或有债务规模不超过24万亿元人民币,则我国的政府债务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4.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中西部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蔓延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举措,而解决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又是其重中之重,资产证券化是较理想的融资方式。而美国次贷危机的渊源是资产证券化,在投资者对衍生产品持谨慎态度时,从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启示,并以山西为例分析了中西部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具体的推进措施。说明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是解决当前基础建设资金需求的理想工具,也符合扩大内需的举措,我们应该有选择的大步推进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低迷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任大国的风范,及时调整经济增长中“三驾马车”的主从关系,作出拉动内需的战略抉择,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的持续走好,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强劲反弹,让国民称道,令世界瞩目。然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靠什么拉动消费、在边际需求递减的规律下提高什么人的收入、建设什么样的长效机制才能让居民敢于消费、持续性消费增长需要怎么样的顶层设计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6.
提高居民消费力是目前我国适应国内买方市场全面形成、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驱动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切实提高居民消费力使居民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需要我国企业和政府协力合作、双管齐下。企业要善于唤起居民消费需求、刺激居民消费欲望和创造居民消费需求,政府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和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下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也未能独善其身。从虚拟经济影响到实体经济,中国的企业进入了“寒冬”,融资困难上演了很多企业走向倒闭的悲剧。中国企业要解决融资难题,就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工具创新;发展内源性融资,政府应多管齐下支持中小企业多渠道融资。  相似文献   

18.
邓岩 《经济与管理》2008,22(11):14-18
政府应对各种公共危机的表现成为民众视线的聚焦点,影响民众对政府形象的评定,因此政府危机公关势在必行。政府的危机公关应在具体应对中践行第一时间原则、信息透明原则、开放性原则、多渠道传播原则、树立表率原则和人性化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计划以应对冲击.而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一些宏观经济因素发生变化,例如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政府救市政策自然应逐步退出.笔者选择基于防范通货膨胀的视角来分析政府应如何选择最佳的救市政策退出方式,通过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金融危机中三类主要的政府救市政策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并根据三类救市政策不同的影响力度和滞后期,判断其合理的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责任、信息与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我国危机管理体制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从危机管理的分权效率、信息响应等角度论证了地方政府在我国危机管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分析了效率导向下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事权划分问题,探讨了信息优势与危机管理资源配置的关系。本文指出,应从赋权与问责、事后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重新审视和发展我国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