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汽车市场在2000年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自主品牌”一词也在这一期间开始出现并不断被叫响,目前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日系、德系、美系、韩系、法系等展开竞争。受益于政策,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在2009、2010年大幅提升。但随着政策退出,自主品牌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
张硕 《经营者》2014,(20):50-51
2014年9月,汽车产销受季节性需求上升影响,环比呈较快增长,但同比增速较低.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终于结束12连降,迎来小幅提升.9月,汽车生产200.70万辆,环比增长17.07%,同比增长4.18%;销售198.36万辆,环比增长15.62%,同比增长2.47%.前三季度,汽车产销1722.59万辆和1700.09万辆,同比增长8.08%和7.04%.  相似文献   

3.
朱丽 《中外管理》2014,(6):113-115
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骑得太快容易摔跟头,骑得慢反而长本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在遭遇一次严峻考验。自201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到了2013年,乘用车市场中自主品牌汽车的势头急转直下,市场份额连连下滑;2014年一季度,套用江淮汽车现任掌门人安进的话说,  相似文献   

4.
沈晖 《经营者》2014,(14):261-263
沈晖感觉中国汽车业是固步自封,开放性不够、创新性不够、国际化人才稀缺,以及不能保持初创者心态。为此,他推荐5本英文书.  相似文献   

5.
据悉,2009年国产乘用车共推出新车型221种,数量创历年之最。中汽协统计显示,2009年上市的新车型中自主品牌超过一半,达到120种。  相似文献   

6.
《山东企业管理》2010,(12):74-74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信息发布会。会上宣布,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双超1800万辆。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市场桂冠。  相似文献   

7.
刘宝华 《经营者》2013,(18):130-135
毫无疑问,在自主汽车产品品牌力较弱的今天,徐和谊决意倾全集团资源和力量打造北汽集团的企业品牌,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牌创新 从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后,“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成为中国汽车业新的历史使命。 衡量汽车强国的标准中,最无争议的一个是:是否拥有世界级的汽车品牌,这恰恰也是中国汽车最缺乏的。 相比民企,国企在品牌塑造上欠账更多。中国汽车开启合资合作30年来,舆论对大型周企的最大质疑是满足于合资企业的收益,甘当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加丁厂对自主品牌毫无雄心。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1800万辆的销售成绩,创造了世界汽车行业的神话。然而,进入2011年,随着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陆续结束,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各地相继限牌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开始逐渐彰显。2011年前两个月的销量数据也清楚地显示,中国汽车市场告别疯狂,回归理性。这对所有参与到中国汽车市场的企业,特别是致力于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企业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13,(2):52-53
在经历了各种危机、考验、政策以及调整之后,2012年的中国内整体汽车产销量逐步趋于理性,国内汽车市场已经步入“微增长”时代。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长期潜心于双品牌路线、并于2009年开始构建了“大宗+大众”新型营销模式的郑州日产,  相似文献   

10.
合资自主品牌,这个在汽车诞生一百多年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词,对业界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没有任何成功先例可循。当然,跨国车企巨头并不是对此没有过任何考虑。但考虑的结果,往往是并不可行。一方面成功很难,另一方面成功的结果就是平添劲敌。因此,合资自主,很难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科技》2009,(7):48-48
同国外汽车业巨头“联姻”,曾被不少中国汽车企业当作发展壮大的捷径。通过与国外知名汽车企业建立合资公司,中国汽车企业的实力确实大大增强,并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2.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6,(14):68-71
自主品牌、合资企业一拥而上的造“心”(发动机)运动是一场虚火吗?中国汽车产业链缺失的最关键一环能否就此补上? 井下啓策对他即将开始的一次商务旅行很是期待。7月10日这一周,这位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将前往位于天津的丰田汽车技术中心 (中国)有限公司进行观摩。在那里,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业即将驶入以营销服务为核心的"第二竞争擂台",价格战只是最表面的竞争而已.  相似文献   

14.
王健 《经营者》2012,(8):154-157
很高兴借这个机会来对中国的汽车工业做一个分析,我们讲汽车工业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我本人有十多年一直关注商用车的客车领域,就以此来展开做一个基本的评论。  相似文献   

15.
好汽车一定是由好部件组成的。汽车零部件也叫汽车配件,简称汽配。据称,现在每辆汽车平均有2500多个零部件,中国目前年产汽车1000万辆,零部件的生产制造量很大。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低端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汽配城数量很多,山寨产品也很多,质量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10,(2):52-53
2009年8月上市的吴锐是中国B级汽车市场上的一个新生力量,如同斯柯达品牌一样,它想要表现的就是低调却有实力。初看觉得此车简单,再看才感到这是简约。这既是它的长处,也是它的短处  相似文献   

17.
孟为 《经营者》2014,(6):41-42
这种办法给合资企业同时也给合资企业的中方谋取了新的利益,但自主品牌是否有钱买,它们是否能够买得到,这是一个难题2015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须降至6.9升/百公里,支2020年须降至5.0升/百公里。这能办得到吗?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12,(14):30-32
新一轮汽车刺激政策出台或许已经临近。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被认为是2010年国家安排120亿元专项补贴资金的延续。  相似文献   

19.
<正> 去年10月29日,经济日报刊登了原一汽集团总经理、董事长耿昭杰与经济日报资深记者程远的对话:“没有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这篇对话围绕汽车工业的引进与开发展开,讨论了“要不要提倡自主开发?要不要搞民族品牌?”等问题。对话中,耿昭杰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汽车品牌发展及其现状的分析,结合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品牌和技术两个因素的分析,提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