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城市各个要素通过内在机制相互作用而表现出的空间形态,它既表现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城市空间组织,即城市等级体系方面,也表现在城市内部结构方面。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它是城市职能的空间载体与实现形式。因为城市空间结构随城市各要素的变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发展。自然、社会、生态、政治经济体制、个体特性等因素共同交织在一起,决定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江门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是西江下游通向出海口的要冲。解放前江门是以内河航运为主的贸易型城市,港口对城市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呈现沿江门河条带状扩展的结构趋势,主要街道东西走向,与河流流向垂直,滨河街区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散中心,中  相似文献   

2.
<正>从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不仅在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中改变了交通模式的构成,同时对于带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及区域空间结构演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苏州为例,就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点探讨。一、京沪高铁概况(一)京沪高铁简介北京—上海的铁路运输通道,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4月历经十几年讨论,总投资  相似文献   

3.
调整空间结构,是目前中国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研究区域空间格局的演变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根据我国四大板块经济份额的变化关系将我国区域空间格局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然后以雁阵模式为理论起点,分析了中国国际角色巨变、区位模式转换与中国产业聚集的内在关联。文章认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主导下的企业区位模式的转换,是中国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在建设"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双重愿景下,分析了中国区域空间格局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增长、经济空间结构以及可持续性发展三方面对空港在城市中的影响、演变、意义和未来发展进行简单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5.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发展模式优化对于区域和国家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提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中国17所主要城市2005-2017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识别出城市科技发展模式及演变趋势。研究结果发现: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中国主要城市近十二年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突出表现在整体追赶型城市群体分化和科技发展方向两极化;大部分城市已形成通过扩大科技投入规模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低碳城市空间结构:从私家车出行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正在发生巨大演变,空间集聚在带来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利用2009年9月开展的北京市社区住户"家庭出行能耗与居住环境"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居住、就业及城市公共品的空间布局)对居民选择购买私家车以及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我们发现:居住分布与城市公共品分布的空间匹配程度越高,家庭拥有私家车的概率越小;私家车出行成本越低,就业可达性越差,碳排放越高.这些实证发现可以给城市规划者以启示,提高城市空间结构的低碳效果.  相似文献   

7.
宋皓  罗曼 《改革与开放》2011,(10):13-14
从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不仅在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中改变了交通模式的构成,同时对于带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及区域空间结构演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苏州为例,就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两个层次,一是城市外部地域空间结构,把城市作为区域中的点,从城市体系的角度进行研究:二是城市内部地域空间结构,把城市作为一个面,从城市形态和功能分区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立足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以及城市在城市体系和区域中承担职能的调整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侧重于对空间结构演进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解析唐山城市产业经济与区域空间战略架构的对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学术理论界、院校及党政有关部门都在注重城市产业经济的研究,最近又把新的视角转向区域空间发展战略。依笔者看来,城市产业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空间战略这两个概念是一个物质的两个层面,且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关系,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空间战略的谋划;空间战略的实施,依赖于产业经济架构的集结。这里试用唐山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解析。一、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在研究城市空间拓展历史的基础上解析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演变动力机制,揭示不同动力因素在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影响作用唐山市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我国中部沿海地…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大城市空间演变的普遍经验。本文通过对上海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回顾与总结研究,发现:上海城镇体系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城镇体系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历程。今天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多中心"城镇体系布局,实际上是不同历史阶段在诸多现实矛盾与问题下推进的城镇体系建设,沿着从中心城区到郊区的推进途径,上海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四级城镇体系。可以说,以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带动的上海城镇体系演变,实际上是"中心城区极化发展引领的多中心化空间进程"。在这个"多中心化"的过程中,上海的空间演变还表现出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城镇体系建设与区域发展的互动,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进程对上海今天城镇体系的影响和作用,这种通过区域发展来推进和优化城镇体系的发展模式也许可以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空间演变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呈现占比越来越高的运行趋势。城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在全国所处的位置中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并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决定了通过把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经济中心城市建成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大力推动形成"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打造生产力配置更加合理科学的中国经济新版图。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主体内容是,把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经济中心城市分别建成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成熟型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特色化、一体化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分工合作的发展。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具有六大基本特征,需要形成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理想格局。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大城市空间演变的普遍经验.本文通过对上海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回顾与总结研究,发现:上海城镇体系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城镇体系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历程.今天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多中心"城镇体系布局,实际上是不同历史阶段在诸多现实矛盾与问题下推进的城镇体系建设,沿着从中心城区到郊区的推进途径,上海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四级城镇体系.可以说,以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带动的上海城镇体系演变.实际上是"中心城区极化发展引领的多中心化空间进程".在这个"多中心化"的过程中,上海的空间演变还表现出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城镇体系建设与区域发展的互动,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进程对上海今天城镇体系的影响和作用,这种通过区域发展来推进和优化城镇体系的发展模式也许可以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空间演变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传良 《东北之窗》2014,(17):21-21
正据统计,全国资源型城市约占城市总数的20%;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资源城市占全省城市总数50%,而煤城又占资源型城市的57%。"鸡、鹤、双、七"四大煤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转型升级与空间结构布局等特点基本大同小异,发展的阶段性,资源赋存、产业兴衰、破产重组煤矿与工矿城镇发展的关联性,"卫星城镇"空间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以及空间结构调整对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迫切要求煤炭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管理格局的强化。  相似文献   

14.
核心——边缘理论在构建武汉旅游圈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边缘理论作为一种揭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理论模式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建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认知模型。运用这种空间结构模型,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景区土地利用功能配置与都会城市旅游圈层构造以及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方面都有很重要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世界地缘经济新变化趋势作为背景,归纳总结了"丝路城市"的概念、特点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这一城市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主要作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丝路城市"概念是对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的补充,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发展作用功能,其发展依托于沿线区域的城市间网络建构。"丝路城市"将承担沿线国家主要增长极和地缘经济新发展区域的重要功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起到网络骨干、区域枢纽和国际治理等多种重要作用。"丝路城市"的发展也面对历史与现实、规模与功能、板块与网络等多方面的落差,同时面对单一城市过度发展、基础设施水平不足等诸多挑战。中国城市在促进"丝路城市"互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世界地缘经济新变化趋势作为背景,归纳总结了"丝路城市"的概念、特点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这一城市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主要作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丝路城市"概念是对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的补充,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发展作用功能,其发展依托于沿线区域的城市间网络建构。"丝路城市"将承担沿线国家主要增长极和地缘经济新发展区域的重要功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起到网络骨干、区域枢纽和国际治理等多种重要作用。"丝路城市"的发展也面对历史与现实、规模与功能、板块与网络等多方面的落差,同时面对单一城市过度发展、基础设施水平不足等诸多挑战。中国城市在促进"丝路城市"互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集聚经济在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核心地位,直接体现出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合理性、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本文通过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计算,发现成都市内部集聚经济、城市集聚经济在近几年有所发展,总体集聚效应呈上升趋势,但布局集聚经济略显微弱,工业总体集聚效应良好。  相似文献   

18.
北京和天津的相互关系,既非平等互助的一般城市关系,也非隶属严格的中央地方关系。而是经过明清以来不同政治、经济环境的长期砥砺,始终处于磨合与调适之中的、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问题。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中国北方的主导产业结构,由内向型农牧业向外向型工商业的渐次转变,华北地区的城市体系也由以北京为中心的“都城—治所”体系,逐步向以天津为中心的“口岸—市镇”体系变异,进而影响到该区域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路径、水平与成效。切实理顺京津关系,真正做到以天津为经济中心,有利于中国北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所谓再城市化,是指在原有的城市化水平基础上,调整城市经济布局,推进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和农民的市民化,使得整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提高城市功能发挥的效益。上海作为老城市,在世纪之交,经济高速发展之时,也面临着再城市化的问题,这不再是市中心区简单地向外扩展,而是要进行整个城市的重新整合,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使上海这个中心城市达到区域最经济。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山东省和广东省城市规模空间特征现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方法,从城市首位度、城市常住人口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规模指数、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山东城市规模分布过于均衡,城市梯度差异不显著,提出空间结构优化方向应按照"点-轴"发展模式展开,形成青烟威经济区、胶济产业带(以下简称"一区、一带")的空间布局,同时要创新空间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