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教育规模的加大,教育投入无论从总量上、还是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上看仍然存在问题。面对未来十年教育体制改革中教育投入目标,高等教育投入需要进一步增加,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财政投入差量是指教育财政实际投入与投入标准或者教育发展实际需求的差异数量.以教育投入4%为标准计算,1999-2009年教育财政投入差量约为19800亿元.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规定的最低合格标准保守计算,高等学校仅购置校园用地、建造房屋两方面的财政投入差量就达7600亿元:1999-2009年,因物价上涨就足以造成约7100亿元的高等教育投入差量.如果财政教育投入差量没有形成教育债务,就有可能因教学投入上的“偷工减料”而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4%的财政教育投入目标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财政投入责任划分不合理、财政教育投入缺乏硬性约束机制、学校教育成本缺失等是造成巨额的教育投入差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关系国家兴亡,民族振兴的大事。各级财政部门应该重视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县级财政部门要立足工作实际,积极探索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机制,着力解决教育投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措施克服财力不足,千方百计筹措各类资金,真正落实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1993年,我国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应达到4%的目标,经过漫长而又艰辛的努力,2012年我国的教育投入首次达标,进入后4%时代。当前,如何长效地保障教育投入的稳步增长及合理利用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在分析我国教育投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并对后4%时代构建我国教育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及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并利用2003—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权的增加对教育投入有积极影响,而财政事权的分权对教育投入有负面影响。地方政府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竞争和投资竞争,对教育投入存在"挤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因此改变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强化财政预算的透明度是保证教育投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教育经费投入概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美 《教育财会研究》2009,20(6):14-20,32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福建省教育投入、教育机构经费投入、生均经费等数据,从总量和结构上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目前福建省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全国的投入水平,提出福建教育经费投入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加强政府的投入,而且还要鼓励社会的积极投入,为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廖毅  张薇  王可 《经济界》2022,(4):69-81
公共教育投入与国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是关乎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研究以35年、包含43个国家实际状况的数据为基础,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分析手段,基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和世界收入不平等数据库,选取国民收入差异、公共教育投入规模、公共教育投入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五个指标,考察了公共教育投入与国民收入不平等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投入是国民收入不平等的格兰杰因,但国民收入不平等不是公共教育投入的格兰杰因。  相似文献   

8.
2012年龙岩市各级财政在资金和政策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职能作用。本文总结了龙岩市财政教育投入情况,分析了财政教育投入问题,提出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力资本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撑性元素,有关人才培养的教育投入在各国的投资占比逐年提高.在我国,教育投入的形式种类繁多,不同形式的教育投入对于经济增长呈现何种作用,一直是教育界和经济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中国教育的投入划分为财政拨款、事业投入、民营投入、社会捐赠、其它投入5大板块,依托SOLO模型展开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数据遴选期限从1992年到2013年.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财政拨款、事业投入、民营投入、社会捐赠、其它投入这5大教育投入成分,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都有促进作用,其中财政拨款部分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教育经费投入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本文从理论研究与实践验证教育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阐述我国教育应借鉴国外重视教育投入的经验,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收入和GDP的两个比例,及时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本文以理论观点,论述在跨入新教育时代,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提出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政府主导型的经费投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区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经费投入的理念不同、体制薄弱以及地区教育经济的差异等原因导致了社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社区教育活动无法得到保障等问题。文章认为,加强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理念,建立专项经费投入、保障体制,进一步开拓企业支援模式是确保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影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山西省为例,探讨山西省城镇化发展中教育投入所面临的问题,并基于2001-2012年山西省教育投入和城镇化发展的年度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教育投入与城镇化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教育投入与城镇化发展为单向因果关系.因此,增加教育投入对于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正向积极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在山西省城镇化建设中关于教育投入的简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天等、大新两县农村普通中小学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的考察、比较分析与研究,展示两县农村普通中小学教育投入和资源配置的真实情况,揭示两县农村普通中小学教育投入和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和教育资源向城镇倾斜的状况,指出两县教育投入不足的影响因素,提出两县增加教育投入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宝文 《教育财会研究》2013,24(4):21-25,42
本文客观分析了财政性教育投入实现占GDP4%目标的教育投入体制机制现状及不足与问题,就完善实现4%目标后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提出了尽快制定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建立和完善政府、家庭、社会横向和政府间纵向合理分担教育投入机制的可行办法及加快立法、加强监督的政策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思想教育与办实事的关系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一种精神投入,为群众办实事则主要表现为一种物质投入,二者都是这次社教工作的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或者说以为群众办实事代替思想教育;二是只搞教育,不为群众办实事,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近几年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教育投入的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各省各级教育生均财政投入水平的变异系数,对省际之间各级教育生均投入水平差距变化情况进行了判断,并研究了相关教育投入政策对地区差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被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提高了全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各级政府愈来愈重视教育工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一方面优先投入,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对教育的拨款;另一方  相似文献   

18.
为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加教育投入。加快发展我市教育事业,根据《山东省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精神,市政府于1995年3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增加教育投入的若干规定》(临政发〈1995〉34号),就增加全市教育投入,提出了十一条具体意见,其中规定  相似文献   

19.
一、重庆市教育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的投入总额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当前财政对教育等基础项目的投入力度是各省市投入资金新的增长点,重庆市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大幅度提高,但与规模庞大的地方财政总支出相比,比例却在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11.42%。到2003年的10.97%,再到2004年的10.26%,到2005年甚至跌破10%。如何协调教育财政支出与其他支出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是摆在重庆政府面前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捐集资是教育投入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之一。《教育法》又规定“国家鼓励境内、境外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这为开展教育捐资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多渠道筹措体制的建立和日趋完善,各地陆续开展了一些捐资活动,为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条件保障起了添砖加瓦的作用。但教育捐资作为一种经费来源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