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内蒙古地区非正规就业作为一种就业形式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探讨非正规就业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内蒙古地区非正规就业的特征;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及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 6.0,量化了内蒙古非正规就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了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实证研究1989-2011年三个时期中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问题.研究表明:(1)两个就业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正规就业的个体禀赋优势在工资决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性现象,且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表现明显,符合"黏地板效应",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3)由个体禀赋所解释的特征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由非市场因素解释的参数差异则在不断下降,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整体上趋于公平和完善,工资的决定机制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对金融业务需求日益增加,正规金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非正规金融市场又不规范的实际。本文就充分发挥正规金融主渠道作用,放开和规范非正规金融市场,加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相互合作,真正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阐述了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规就业在现实经济中已经大量存在,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随着市场化、非国有化、开放型经济的迅速建立,我国就业模式的非正规化严重滞后,这是造成我国失业率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积极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将成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就业模式转变的基本方向;非正规就业将在今后10~15年间,成为我国就业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市场进入方面进行了比较,包括两者的进入方式、进入过程、进入后绩效以及进入动因等。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市场进入方面各具特点,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替代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应放松对适度规模非正规金融组织市场进入的管制,引导规模扩大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向正规金融机构方向发展,以增加当地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金融发展细化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两部分,对1997-2014年间江苏省苏北地区四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面板协整分析,验证了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同新型城镇化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表明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效应明显:正规金融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果显著,而非正规金融对满足农村融资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建议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等措施来更好地满足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金融是内生于民间金融需求的处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间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度,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回顾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阐明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提出发展河南省农村非正规金融应赋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发展的法律基础,构建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合作互补的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8.
钱水土  翁磊 《金融研究》2009,(11):194-206
本文利用浙江省民间借贷监测网络的各地市民间借贷利率数据,对浙江非正规金融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正规金融相比较,非正规金融能够更加明显地解释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加入社会资本变量,本文发现非正规金融与社会资本变量存在内在关系,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资源,通过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而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此外,与社会结构导向的社会资本相比,社会道德规范导向的社会资本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边雪梅  李洋 《中国外资》2013,(14):48-48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弥补正规金融对农村资金支持不足的一条有效途径,实现了资金的有效配置。相对于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存在一定的信息和成本优势,更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非正规金融本身也存在缺陷,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和引导其健康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农村二元分层金融发展的农民收入效应进行再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正规金融的影响效果不如非正规金融明显;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规金融组织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优势信息成本优势。对正规金融机构而言,了解和监督分散的农户的信息成本过于高昂,而非正规金融由于血缘、人缘、业缘、地缘等各方面的原因,具有交易  相似文献   

12.
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不同交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金融问题是近二十年来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而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重建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交易机制上的区别,澄清了人们对非正规金融的一些误会,并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融合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非正规金融问题是近二十年来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而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重建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交易机制上的区别,澄清了人们对非正规金融的一些误会,并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融合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在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市场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在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的利率与正规金融市场融资的规模如何决定的理论模型.他们在分别确定各自的利率和信贷规模时进行非合作博弈.在均衡时正规金融市场的价格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有效价格相等.在完全替代的金融市场条件下,如果正规金融机构利率降低,正规金融机构放款量会增加,这会导致对非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需求的减少,从而降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最终降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收入,增加中小企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引起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都提出了不同的措施和政策,而低碳消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构成。安徽省是工、农业省,也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更好的发展省内经济和可持续利用能源。本文对安徽省的低碳消费现状从居民的起居消费、出行消费以及住房建筑与碳排放的相关性方面根据相关数据做了描述性分析,提出了低碳消费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对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做一个辅助性分析,以促进安徽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国内外都做了大量地研究,在衡量和比较中寻找其关联.文章从金融的功能性角度入手,阐述了我国关于农村金融供需主体的现状,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与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并存,只有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并动态地提供有效的供给才能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非正规金融在我国的城乡地区比较活跃,对于非正规金融也有很多学者关注。本文首先对非正规金融的含义及特点进行概述;然后说明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正规金融由于自身特点克服了正规金融中的双重代理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正规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其存在与发展对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经济增长、提升金融效率、加快金融制度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非正规金融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存在交易隐蔽、风险不易监控以及容易滋生非法集资、洗钱犯罪等问题。因此,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应全面分析、实时监测,通过修订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引导和规范,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的正面效应,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引起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都提出了不同的措施和政策,而低碳消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构成.安徽省是工、农业省,也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更好的发展省内经济和可持续利用能源.本文对安徽省的低碳消费现状从居民的起居消费、出行消费以及住房建筑与碳排放的相关性方面根据相关数据做了描述性分析,提出了低碳消费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对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做一个辅助性分析,以促进安徽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对其优势及缺陷进行了现论探讨,并提出在当前应利用非正规金融的优势,消除其不利影响,让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