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界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描述性的"市民社会"概念: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市民社会;一是分析性的"市民社会"概念:作为"物质交换关系总和"的市民社会,具体来说包括四方面的要素,即生产、所有、分工、交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总目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使之进入新常态。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社会治理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重新解读,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认识,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在坚持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等方面的时代价值,从而为我国构建社会治理新常态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传统学界对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存在理解不足的现象.实际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是深刻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精华的,且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根基是隐性的社会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解达到了同时代的高点.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领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是过程性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进行了初次分析,对市民社会和国家的二元分裂的观点是赞同的.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经济学规定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不自觉接受的.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在第一笔记本中,构建了人本主义异化理论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到第二、三笔记本,马克思的视野发生了改变,开始不自觉地从客观逻辑分析市民社会,将劳动概念的理解和分工概念结合起来,将异化理论和客观逻辑结合起来.对于市民社会的研究,从理论上说,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路径.现实意义是对我国市民社会的建设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经济结构理论的内容是非常丰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自身由三个简单的生产要素构成的四种联结方式,从而在社会经济基础上构成了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三个基本层次,在此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阐发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曲明 《辽宁经济》2010,(5):43-43
1.市民社会的内涵。“市民社会”一词译自英文“CivilSociety”。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市民社会”的概念,认为市民社会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即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一个合法界定的法律体系之下结成的伦理——政治共同体。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概括了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雏形,认为市民社会是由私人生活领域及其外部保障构成的整体。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合理内核,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他认为市民社会是“私人利益的体系”或特殊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包括了处在政治国家之外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因此,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概念,其经历了同政治社会一体的古代一元论、同国家分野的二元论以及同经济、国家三分几个不同时期:市民社会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构成、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的概念贯穿于整个哲学语境当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民社会的含义各有不同,梳理和厘清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脉络和发展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全面地把握市民社会概念的本真涵义,把市民社会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联系,才能逐步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民主化、市场经济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了市民社会之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以国家为主导,提出了构建我国市民社会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峥钰 《理论观察》2006,3(1):47-4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市民社会的最初经济学解剖主要从两个层面来完成:一是从批判性层面上对市民社会中的“异化劳动”进行分析,深刻解剖了市民社会的内部结构;另外是从肯定性层面上对市民社会中的“对象化劳动”进行分析,成为使“市民社会”概念发展为描述社会历史的基础性概念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何冰 《魅力中国》2010,(6):85-85
人们经常会使用到市民社会或者公民社会,但是却对两者的概念常常予以混淆。“市民社会”概念的内涵在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不断丰富演化。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概念的演变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在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含义。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市民社会概念的转变,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缘起于西方市民社会的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作了初步分析,并指出这一理论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的市民社会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可以看出,社会是一个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整体。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我们如今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以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使得各要素在这种动态过程中,实现平衡有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方在大加鞭挞中国的同时,也不自觉的将市民社会的理念带入中国这片贫瘠的土壤。经过其在中国长时期的徘徊行进,中国社会正不断向市民社会的形态迈进,民法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在现代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旨在探讨市民社会在这一进程中的功能。文章不仅对市民社会在现实中发挥的功能进行了客观性描述 ,并据此从中推导出其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的阐述既体现了民主制度与市民社会的特定伦理 ,也符合事物本身的逻辑事理。笔者认为 ,惟有将国家推行民主化带来的市民化结果理解为一种道德现象才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常瑜 《理论观察》2007,1(2):50-51
市民社会就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追求多元化和民主的社会。这种社会为法治的成长创造了适宜的社会环境。市民社会孕育自由、平等的法治理念,促进法律形式化,市民社会权利和制约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5.
摘要:马克思提出东方社会理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是科学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17.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在推动社会有机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向我们展示了社会有机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性、人本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等特性,为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现提供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傅瑜 《中国经贸》2008,(18):46-47
市民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一部世界宪政史的发展过程。市民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都对于宪政价值中的民主、法治、权利保障以及权力制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阐述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在推动社会有机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向我们展示了社会有机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性、人本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等特性,为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一部世界宪政史的发展过程.市民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都对于宪政价值中的民主、法治、权利保障以及权力制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阐述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