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冲刺阶段。伴随着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向稳定增长阶段的转型再平衡,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正经历着一场结构型升级的历史性变革。物质型消费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而服务型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将成为山西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当前山西投资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因此,"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升级以此推动消费驱动的山西经济转型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全球政府绿色采购浪潮方兴未艾.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日本等国开始实施政府绿色采购以来,先后有50多个国家将政府绿色采购作为保护环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手段予以实施.随着日本《绿色采购法》,欧盟"政府绿色采购手册"的颁布,标志着政府绿色采购已成为西方国家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核心政策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途径,而可持续消费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推动力,西方国家推广政府绿色采购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提供了政策路径.因此,全面推广政府绿色采购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能源结构的合理化直接影响一国经济、能源、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基于对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定性分析,利用我国2000年以来的能源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能源生产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行业结构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模型,从生产侧与消费侧全面、系统地分析能源结构。结果表明,我国能源结构整体来说具有高碳化的特点,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比不合理,生活能源消费以液化石油气、煤炭能源为主;虽然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较低,但是其生产与消费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4.
<正>工业“双碳”当把握好推进力度、速度和进度,优化全社会预期管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化转型,扩大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加强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将全面重塑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结构和区域发展格局,对于我国形成更具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韧性的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扩大居民绿色消费需求,提高绿色消费经济比重,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本文构建与应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趋同特征和碳排放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趋同碳排放效应演化路径中存在“减排区制”、“稳定区制”和“增排区制”三种区制;多数消费项目支出具有更高的由“稳定区制”向“减排区制”转移概率,“减排区制”相对“增排区制”具有更强的演化优势;农村居民对绿色消费品的消费偏好逐渐增加,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绿色趋同。需要通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塑造良好绿色消费环境等途径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绿色消费需求,强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绿色趋同,推动经济持续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基本命题之一,可持续消费的根本内涵是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可持续消费的目标是利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效益最优化,同时改善所有人的生活质量。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率的持续增长,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方面的问题不断,人们愈发认识到消费和生产的可持续性对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可持续消费问题逐渐被视为重点关注的领域。文章通过对张掖市建立可持续消费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张掖市可持续消费水平进行评价,并尝试提出了张掖市可持续消费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使用效率低下、能源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因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才能使我国能源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国循环经济绿色消费实践滞后于生产领域实践的现状,通过考察线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消费内涵的差异,明确指出以可持续经济规模为基本目标的循环经济对消费的物质规模具有内在限制.笔者认为,现行绿色消费囿干线型经济的运行规律,停留在"浅绿色消费"层面.循环经济的"深绿色消费"是以生态经济大系统整体优化为出发点,追求以最小的自然资源消耗实现最优的效用传递.最后,本文针对如何实现深绿色消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加速转型时期的消费经济也处在加速转型阶段,其消费需求特征主要表现在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结构升级明显、高低收入者消费差距进一步扩大等方面。在消费经济转型时期,消费率偏低会对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九五”以来利率8次下调,储蓄倾向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买方市场出现、社会保障不到位、就业稳定性下降、消费升级后积累期延长、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农民及低收入阶层消费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收入水平低造成购买力低下。针对消费经济转型时期的问题和难点,我们认为,要扩大内需,将我国巨大的消费需求扩张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就必须继续采取鼓励消费的消费政策,如消费信贷政策、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谢国娥 《经济纵横》1992,(12):46-48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国人均消费水平已从1978年的175元增加到1990年的714元.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在需求层次上已从70年代的生存型为主进入了兼顾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混合消费模式.但是由于受我国经济的特点,消费政策,消费习惯,民族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失衡,严重偏离国际常态.而这种失衡的消费结构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调整消费结构,从而合理、正  相似文献   

11.
张旸 《经济师》2012,(12):22-23
面对能源使用不断增长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低碳经济"正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山西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煤炭大省,如何在现行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积极探寻山西经济的低碳之路,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发挥金融对投资消费、产业、进出口的结构性调整和支持作用,成为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金融支持山西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樊莹 《新经济》2022,(3):104-107
工业化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理论应用而生.绿色金融是通过引导资金流向绿色环保领域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可持续金融.对我国经济循环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然而,在实践中,部分企业为获得绿色金融的融资政策支持,将"非绿"项目通过包装、加工"漂绿...  相似文献   

13.
推动供给侧改革不仅会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也将影响我国节能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该文运用情景分析的方法,针对供给体系产能过剩、生产高能耗、能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构建了三种情景下供给侧改革对能源消费及碳排放影响的能源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压缩过剩产能对于优化能源结构起到显著作用,同时随着对过剩产能压缩力度的增大,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的减少将会趋于明显;推动技术进步与节能降耗将会明显降低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对高能耗高碳排部门的节能减排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对于碳排放量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供给侧改革和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177家污染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绿色行为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还是响应市场激励型政策的结果。实证结果显示:企业采取绿色行为是响应市场规制政策和追求竞争优势的结果。单纯的绿色行为本身不会直接带来经济利益,需要与生产经营结合建立长期竞争优势,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绩效。研究揭示了企业绿色行为的前因后果,有利于引导企业实施可持续绿色行为,也为我国实施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琬舒 《新经济》2021,(2):79-81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绿色创新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以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传统经济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国情,以推动绿色创新来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背景,本文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7—2019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空间杜宾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环境污染、不同地理区域的城市中表现出异质性。进一步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主要是通过促进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空间溢出效应检验显示,“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还会对周边邻近地区的经济绿色转型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带动周边邻近地区的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本文研究为建设数字中国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学术界及实业界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强。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也根据新形势、新发展的需求适时地对经济政策进行创新,从而形成"李克强经济学"。文章运用决策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经济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效率纳入到分析框架之中。分析表明投资推动和能源消费对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投入产出效率仍然较低,这也是我国今后发展的"短板"所在。文章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佐证了"李克强经济学"的科学性,并给出了我国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面对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决策。粗放型生产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祸首,而不科学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则是推动粗放型生产的推手,故转变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从根本而言还需要转变社会大众的消费方式,当绿色消费成为社会主流,必然会引导和驱动绿色生产与之相适应,社会经济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绿色发展转型,因此,  相似文献   

19.
张亮 《发展研究》2012,(4):44-46
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正在由弹性约束向刚性约束转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具体应该充分利用财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着力加快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构建绿色经济产业体系;提高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深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培育绿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传统的高耗能和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将绿色金融上升至国家战略,明确绿色金融是指着眼于提高环境效益,促进环保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引导企业和消费者提高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环保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对节能环保、能源清洁、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和运营、风险管理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