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伫立国道之旁,只见车流如织,尤其是那些各式各样的铮光闪亮的轿车,风驰电掣,穿梭奔忙,更为引人瞩目,令人不由得感叹“汽车文明”给我们带来了快捷、舒适和高效。然而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这些轿车,十之八九是公家车,而在这一辆辆南来北往的公车中,有不少却是在忙私活。这种公车私用的问题,以及公车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在各项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公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亟须摆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
宋圭武 《发展》2014,(9):5-5
正面对公车诸多问题,如何改,社会各界都进行了积极讨论。从我国各地车改试点看,大致有三类模式: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为两者模式的结合。在国外,一些国家在配备公车的导向上,总的原则是:一是坚持方便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坚持尽量为纳税人节省开支。在具体规定上,各国有所不同。客观看,本次公车改革的积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有利于大幅度减少公车消费支出,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有些公务员为  相似文献   

3.
时下,公车不“公”,公车私用相当普遍。公车几乎成为官员的私车;而官员配公车是公车私用的根子。如今,官员爬到一定的位置后,不配公车的了了无几。公车消费已成为各级财政的大包袱,这种状况已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据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0225号提案]显示,“八五”期间,我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公车的不合理消费已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公车消费还成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黑洞,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目前,全国许多省份、地区已经兴起了公车改革,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和抑制官员腐败。公车是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用公款购买、用于公务活动的车辆,司机工资、用油、修理等全部由公款支付。中国现行的领导干部按级别配备公务用车的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这一制度确立的本意是为了节约领导干部办公的时间或交通费用(即降低交易费用,这是政  相似文献   

5.
奉化市关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探索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些年来,奉化市在公车的配备、使用和管理上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了一些探索,在规范公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公务车运行成本高,财政负担压力重;使用效率低,浪费惊人;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公务车成为地位、权力的象征;超编制、超标准配各使用公务车问题时有所见,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仍然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出台,由此标志着覆盖全国的公车改革全面启动。公车改革势在必行本无疑义。我国公务用车即使不考虑滋生腐败、激生民怨等衍生"灾害",仅从最窄口径的经济视角观察,其弊端起码还体现在:一则总量增长过快,公车耗费已经严重挤占其他更为必要的财政支出;再则公车支出效率太低,有资料显示,我国公车平均使用率仅为出租车1/5,但运输成本却要高出6~7倍。正因为公车之弊人皆可见,自上世纪90年代起,已经在不同层级、不同地区持续试行公车改革。不过这些改革试点用意虽好,但多囿于一时一地。如今回过头来总结这些改革试点的经验教训,最突出的启示当在于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公车改革不触及基本制度框架,而且改革的目标也相对明晰,因此只要上级决心下定,成功只是旦夕间事,即使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7.
日前,《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出台,由此标志着覆盖全国的公车改革全面启动。公车改革势在必行本无疑义。我国公务用车即使不考虑滋生腐败、激生民怨等衍生"灾害",仅从最窄口径的经济视角观察,其弊端起码还体现在:一则总量增长过快,  相似文献   

8.
向公车开刀     
向公车开刀毛景山当前,“公车”问题牵涉面广,也比较复杂,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事实上,对于公车问题,中央一直十分关注,在一系列有关文件中,都把管好、用好公车作为廉政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条;中纪委等有关部门也曾对公车私用之类的事情作出过严肃处理。然而,条条“...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公务车辆改革是一条前所未有的探索之路,车改平台的经济运作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之中。如何确立车改平台的经济运作模式的已经成为公车改革中的一个症结问题,具体集中在车改平台组织形式的确立,税收划型,运营方式、成本收入的结算定价等,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车改政策精神,切实推动地方车改工作,公车改革才能切实落地。  相似文献   

10.
如今城市交通道路臃肿,为了交通“瘦身”,对公务车进行科学“减肥”,这样既能增强道路通行能力,又可削弱腐败之源。对公车“减肥”即是在城市高峰时段限制公车出行量,它是目前较为科学、简便的一项公车改革措施,可为公车滥用降温,又可视为裁减公车数量的前期工作,其改革意义深远。因在早晚高峰之间的时段才是公务车正当工作时段,所以公务车避让早晚高峰时段,不仅是减轻了交通压力,更主要表明公务车未被私用。  相似文献   

11.
一些地方由于管理不善,不少公车司机与不法汽车修理厂家互相勾结,利用公车修理吃回扣,虚报修车费用,从而造成公车修理的费用极其高昂。一些公车司机利用汽车修理捞取好处的经济违法犯罪案件频频发生。有人算了一笔帐,一辆公车1年多花1000元,一个中等城市拥有公车都在1万辆以上,那么就意味着将有10O0万的国有资产无声无息的流失了。对于公车修理上的回扣等不正之风已到了价合理不可的时候了。公车修理回扣现象面面观——百货商品变零件。一些修理厂家挖空心思稳住汽车司机勤上门修理车,司机需要什么就回扣什么。在沿海Y市,到个体或…  相似文献   

12.
小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是个人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个人购置和使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官员们实行的却是乘车的公有制。配备和乘用公车是党政领导干部身份地位的象征,因而,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军级到乡科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都配有公车。因为,在查处的7289辆超标违规小汽车中,有1089辆是县直和乡科局级机关占用的。这一制度弊多利少,需要尽快革除,而且也完全有条件革除。首先,公车制度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公车的运营效率大大低于私车。一辆出  相似文献   

13.
央企用车现状:国资委开会,大院停满奥迪;某央企领导班子“一人一车一司机”2016年底前完成;主要负责人保留公用,副职责任人可选公车或公务交补,退休离任等取消配车“没想到退休前,还是赶上了(公车)改革。”开了一辈子车的58岁央企司机李军说。在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公车改革逐步深入之时,2月17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4.
威海:地级市中第一个把钱“贴”给公务员2004年7月6日上午,山东省威海市召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动员大会,由此拉开了酝酿5年之久的公车改革帷幕,该市也因此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以货币化消费形式进行公车改革的地级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12,(36):7-8
财政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对全国事业单位的公车进行一次大摸底,摸清公车的数量、结构、分布及配备、使用管理等情况。此次清查以各级事业单位自查方式进行。此次事业单位公车大摸底意味着什么?自查的方式如何避免漏报瞒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进行中,对这些单位的公车概念该如何进行界定?车改15年无实质进展公车采购因"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而备受公众争议。面对强大的舆论声音,我国的公车改革自1997年就已经开始,但15年来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此次事业单位公车首次大摸底,带给公众许多期盼。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区政府一名没有专车待遇的公务员,我十分赞成公车改革。目前,在公车使用和管理上,漏洞多多,跑冒滴漏严重,尤其奢华、浪费的现状,实在是有悖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2012,(12):116-117
主持人语:近年来,公车改革一直是社会热门的话题,也是让执政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史海钩沉,本期《延安精神》栏目重点介绍延安时期中共领导使用公车的几个实例,旨在让读者了解特殊时期领导们是如何使用和分配公车的,当时的中共领导又是如何安排使用公车的?希望能为当今领导干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车轮滚滚——中国公车消费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车费用太高,财政负担沉重,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一个被各地公车管理部门引用的数字是,在公车使用中,公务人员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部分行政机关根据形势的发展,基本上每年都进行公车保管使用制度的改革,每年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大多数干部职工不满意,并且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保管、使用公车的人提心吊胆,不得使用的人则愤愤不平;同样是使用公车,由于档次的不同又有矛盾;同样是去某个地方办事,基本上都是走耗油多、耗时长、路况差但没有收费站的市区线路,而不愿走安全、省时、总耗费相差无几的有收费站的市郊环行线路;同样是摩托车,公家的任由风吹雨打,私人的则得到周到的保护;绝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使用公车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但都坚持最大限度地使用公车;因私出事公家受损、因公出事私人受害;私事用公车问题不大、公事用公车困难不少.  相似文献   

20.
传媒精点     
时评从北京封存公车说起背景:中非论坛期间“,北京城市交通顺畅,秩序井然”。据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介绍,这完全得益于诸如“封存49万辆公车、增加公交运力、错峰上下班”等措施。他表示,论坛结束后,对一些市民普遍欢迎的措施,北京市准备经过研究调整使之长期化。(《华夏时报》11月7日)应该说这些临时应变措施,对缓解北京市交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由封存公车引出的公车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这其中必然会因为牵涉到许多部门、特别是许多官员的利益,而受到不少部门的无声抵制。但事实胜于雄辩,49万辆公车被封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