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集团化运作是国际证券市场上证券公司组织和管理的主要模式,即一种以证券业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考虑到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环境和证券公司的发展需求,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发展证券控股集团的趋势。我国证券公司集团化经营模式的探索十多年来,我国的证券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 相似文献
6.
试论证券经营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魏必中孔萍陆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作为连接投资者与证券市场、证券发行人的中介组织的证券经营机构在近几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专业性证券公司近百家,一个以专业证券公司为主体,包括证券兼营机构在... 相似文献
7.
9.
10.
银证合作:混业经营的有益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银证事例是必然趋势,也是金融市场内在联系的必然要求,通过银证合作,使银行传统金融工具与资本市场及货币市场上的新兴金融工具相组合,以多元化经营来分散经营风险,。培育出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获取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证券公司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证券公司同时担任发行中介、交易中介、投资者、融资者、信息提供者等多种角色,由于证券公司处在证券市场风险的聚合处和汇集点,加强对证券公司风险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根据《商业银行法》、《证券法》,我国确立了银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这是在现阶段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金融监管能力下的必然选择。但是,国际上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鉴于我国入世已经为期不远,国内银行业、证券业将面临来自国际上混业的金融财团的激烈竞争,因此,有必要积极探讨在现有分业经营体制下银证的空间,促进行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共同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实现银证双赢。 相似文献
13.
券商、基金、信托业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业与基金业、信托业的合作已经起步,业务模式还处在不断的变动中.但由于各自的业务基础还不够稳固,合作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合作模式不稳定,"一次性买卖"较多,合作过程中缺乏透明、有效的规则指导.今后证券业与基金业、信托业仍需要通过培育差异化优势,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的中国金融市场,银行业的改革是一个吸引了所有人眼球的话题。当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出于不同目的和动机纷纷对中国银行业目前的改革措施进行评价和献计献策时,中国金融业的另一架马车--证券业陷入了空前的困境,证券业的主角--券商的风险开始出水面,似乎有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之势。曾经风光无限的券商们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漫长冬季,而真正的痛苦还在于现在仍听不到春天到来的脚步声。分析当前券商困局的成因,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券商自食其果、监管部门监管乏力和中国金融体系天机制缺陷。将这三个结论展开,就形成了本期刊登的一组文章。也许现在说从根本上解决券商的问题还不很现实,但是我们从密切关注证券市场的学者和监管者身上都看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到了该彻底整治券商的时候了。我们希望这一次的整治不是搁靴搔痒,不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更不希望最终的结果是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15.
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虽有发展,但对总利润贡献仍微乎其微,股权直接投资将是证券公司新的盈利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接着比较了目前证券公司开展股权直接投资的两种模式,最后指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规管理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国内证券公司违法违规事件频发,系统性风险集中显现,与合规管理机制缺失密不可分。认真研究国内外金融业合规管理状况,加强国内证券公司外部合规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公司内部合规检查与监督机制,塑造合规文化,将有助于证券公司的规范经营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由此,国内外许多学者更加关注可能引发金融海啸的因素分析。在经济金融化的当今时代,证券投资风险的计量无疑是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比了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Mean-Variance Model)、Sharpe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Harlow下偏矩风险计量优化模型等,充分考虑收益和风险的计量指标,根据双目标规划求解过程得到一个证券投资风险计量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度逐步扩大,国际化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逐渐显现。我国证券市场和国际证券市场在整体走势、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等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关联性,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态势日益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走向的重要背景和参照系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证券公司生产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2005和2006两年中国42家证券公司的生产效率分别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本文发现,中国证券公司在这两年整体的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偏低,并且在证券市场复苏升温的2006年证券公司整体的生产效率水平不升反降。本文进一步指出,用证券公司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所代表的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主要来源技术进步;但由于生产效率的降低,阻碍了全要素生产力进一步的增长。同时,本文给出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具体建议,希望能为中国证券公司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解决证券公司靠天吃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