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影响和作用于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基础和核心理论。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内贸易的深化以及技术创新对一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很多发展中国家以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贸易模式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贫困化增长现象,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比较优势陷阱。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结合自身特点,重新调整贸易政策,把传统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一种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王华荣 《生产力研究》2006,(10):162-163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势理论,为落后地区抓住机遇,调整结构,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增创竞争优势提供了现实依据。忻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应抓住周围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地区比较优势是国家制订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布局政策、促进社会资源空间配置合理化的基本依据,也是各地区制订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实现地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主要前提。因此,综合考察各地区工业的相对比较优化优势,对全国(包括各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优中选优、劣中选优”,避免重复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利用层次分析法重点考察了河北工业生产规模和效益两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在河北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方面得出了如下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4.
于楠楠 《新经济》2014,(20):41-41
过去半个多世纪是个创造经济奇迹的时代,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托于比较优势的发挥。要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于我国而言,就要继续立足于比较优势,逐渐形成我们的竞争力,从而增强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5.
“比较优势陷阱”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地区经济增长而言,丰裕的自然资源既存在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又存在比较优势弱势化的约束作用。因而自然资源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要看到其促进作用,更要关注其约束作用。中部地区既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更要消除其约束作用,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文献讨论了贸易条件恶化和比较优势陷阱问题,但是至今却没有对比较优势陷阱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粗浅的讨论了比较优势陷阱的定义问题以及它和贸易条件恶化的关系,并指出了足以排除比较优势陷阱存在的几条标准。  相似文献   

7.
是否需要继续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其"比较优势"的利弊之争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争论焦点。文章基于比较优势的视角,立足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认识和处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澄清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误解,拟对我国出口产业的战略调整提出一定的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与加工贸易——基于中国各省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增艳 《经济问题》2008,(11):119-122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产品层面延伸到了产品内不同工序层面,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种新型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作为产品内分工的表现形式——加工贸易目前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以2000—2005年中国各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样本,利用Egger(2005)的方法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比较优势仍是加工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何金龙 《经济师》2006,(8):33-35
西方国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并利用它攫取垄断利润,推行其发展模式,后发国家面对全球化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比较优势。我国为赢得全球化不能机械地因袭传统古典分析,应灵活、动态地考量比较优势,防止比较优势“陷阱”,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我国对外贸易策略转型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空间经济学理论表明,基于市场规模的产业本地市场效是新的比较优势的源泉。从产业本地市场效应角度考察我国区域间产业发展,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大小,即“超常需求”的大小,发现伴随规模经济的“本地市场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产业空间结构的现象。根据产业本地市场效应,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育主要产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途径之一,是未来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轮经济调整的二重性质及其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轮经济调整具有二重性质。决定这二重性质的两个方面原因及其政策取向存在相互矛盾和对立的一面,并对当前经济调整产生影响。下一阶段的调整要求对经济激励政策做出"微调",货币政策运用应在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2.
郭信昌 《现代财经》2002,22(4):F003-F003
当今,在高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大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地区、部门等众多分系统和企业等经济要素之间存在着日益综合复杂的经济联系.经济结构作为国民经济诸组成要素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内在形式和方式,不断地加以合理调整并实现优化,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光友 《生产力研究》2005,18(5):102-104,124
本文以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度量指标考察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的进展程度,通过实证发现,在整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增长明显存在着两个“替代效应”:一是“外资替代效应”,二是“弱质替代强质”现象。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有其特殊性,它对经济结构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几点启示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绿色GDP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并追求绿色GDP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文从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出发,剖析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绿色GDP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以及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中度是市场结构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某一市场(或产业)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文从产业集中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提出市场结构合理化范式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产权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据市场经济的原则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以资本市场为依托。我国现有资本市场存在规模偏小,结构畸形,监管不力,投资理念不正等缺陷。应从观念革新,制度创新,市场重整,强化监管等方面入手重塑我国资本市场,有效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共同主题。广州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调整、提升原有经济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农民投资的行为的演变,是农民在边际收益规律作用下,受利益驱动,相机决策的结果,由此推动着农业结构的转换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只有激发农民投资的欲望,强化投资能力,才能真正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将退田还湖与发展养殖业、平垸行洪与发展避灾农业、退耕还林与发展林牧业、移民建镇与发展二、三产业、加固干垠疏浚河道与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有效结合,是实现洞庭湖治理与湖区经济结构调整的两全之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前期累积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逐渐浮出水面,要从根本上解决或消除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启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这种结构调整应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中心是解决产出结构与需求结构的有效统一问题;二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中心是解决新兴产业或先导产业的发展和现有产业技术结构升级问题;三是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中心是解决企业规模结构,特别是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四是所有制结构和股权结构多元化,中心是解决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和重新布局问题,激发企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