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列入全党工作重要议程.在西藏自治区"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农牧业经济效益和质量差,农牧民增收乏力,城乡经济差距在不断拉大,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更为突出.如何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成为当前西藏自治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在今后较长的时期里,西藏自治区乃至我国西部地区,加快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扩大农牧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尤其是增加现金收入、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等方面,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可小看了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观点: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当前,在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1.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沈北新区作为沈阳市的近郊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使农村的人力资本转化为资源优势,使之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5.
刘晓光 《活力》2008,(7):10-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都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如何让这些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成功转移,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减少盲目性,扩大转移范围,使城乡剩余劳动力转移从目前以自发、分散流动为主转移到合理、有序流动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列入全党工作重要议程。在西藏自治区“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农牧业经济效益和质量差,农牧民增收乏力,城乡经济差距在不断拉大,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更为突出。如何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成为当前西藏自治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在今后较长的时期里,西藏自治区乃至我国西部地区,加快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扩大农牧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尤其是增加现金收入、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等方面,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已演变成我国实现现代化和进入小康社会的制约条件.如何转移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就业,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于莎燕 《活力》2004,(8):8-9
在中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让具有高素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我省经济发展的实际分析,实现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需要高素质农民;加快农  相似文献   

9.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事实证明,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能够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能够加速产业布局的调整,能够增加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优化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张礼兵 《价值工程》2010,29(14):139-140
在人地矛盾尖锐、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共识的今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成为理论和政策研究较为薄弱的方面,特别是伴随着中国各项改革步伐加快,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实施,新的经济形式和模式不断涌现,需要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三农"问题再度引起关注。而农户作为我国农村一个重要的经济组织,其经济收入增长,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焦点。就当前而言,影响农户经济收入增长的原因错综复杂,然而农户投资仍然是其中最为直接、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潘焕喜 《价值工程》2011,30(7):176-177
社会保障被誉为社会的"稳定器",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是我国近年来农村政策的主要落脚点。在关注农民民生方面,国家正大力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文章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形势,并在分析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妍妍  李亚民 《价值工程》2010,29(16):138-139
目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问题是黑龙江省面临的重要问题。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要将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和科学地转移与配置,不仅有利于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对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明 《企业活力》2011,(7):48-53
河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河南农民工转移就业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农民工群体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新特点显现;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岗位、方式日趋稳定;河南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省内转移就业;农民工就业的行业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正从长期"供过于求"转向"总量过剩,结构短缺"的新阶段。在"十二五"及中长期时间内,河南农村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转移就业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逐渐趋向平稳;转移流动就业的形式仍以流动型和定居型存在;"刘易斯拐点"的迹象即将显现;从长期看,到"十三五"末,河南农村劳动力供给将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第二阶段。劳动人口将出现负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将由结构性短缺发展到全面短缺。  相似文献   

14.
曹宇  曹一杰 《价值工程》2014,(32):193-194
同乡聚集现象在移民当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中国传统的高整合度正在以"同乡聚集"的方式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特别体现在农民工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市民化发展,只有对同乡聚集的效用进行有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同乡聚集的优势,减少同乡聚集的负面效应,才能真正有的放矢的实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同乡聚集的科学引导。从而做到增加农民工生存幸福感,实现当代农民工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冯飞龙 《价值工程》2011,30(5):211-212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针对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来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依据和路径,提出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保护开发传统民间文化资源等举措,以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处。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期的"产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妥善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之一。它造福当代,泽及子孙,意义大、任务重。水利工作者应了解、掌握其现状及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8.
郝万喜 《价值工程》2011,30(21):316-317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我国西部农村的发展缓慢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为此,党和国家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本文力图通过介绍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及成绩等方面,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志涛W  NGZhi-t  o 《价值工程》2014,(4):310-311
"三农问题"是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农村法制建设程度的高低将对此起到直接作用。目前,我国在农村法制建设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亟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有九亿多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2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一直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出版"三农"图书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承担着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引导农民致富、促进农业发展等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