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描述浙江省宅基地利用现状,分析宅基地难以有效退出的障碍因素,得出构建完善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是当前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当务之急,进而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
潍坊市作为山东省农业重点发展地区,近年来以下辖县级市为主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因此面临着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增加的压力,而与此同时,建设用地的侵占,使得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顺利引导农村宅基地退出,把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耕地,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指标进行挂钩,是缓解压力的重要举措。而其中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这不仅能够引导农村宅基地顺利退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农民权益的保护。本文以潍坊市为例,由点及面,探索如何通过补偿这一引力来实现农村宅基地的顺利退出。通过对农村宅基地利用、退出现状和相关政策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产荟萃     
声音·Sound要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差别化用地管理政策。规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严格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管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机制。——4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19):9-12
利用安徽省宁国市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试点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对于宅基地退出的意愿普遍较高,不同类型的农户对于宅基地退出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而对比宅基地退出的试点地区和无试点地区,已经推行过试点的地区暴露出宅基地退出当前的问题有宣传不到位、退出补偿低、补偿额度不合理、退出后保障措施不到位以及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执行政策过程中没有坚持自愿原则等,没有试点的地区体现出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因素有农户宅基地面积,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对于政策的支持度,农户的劳动力人数、家庭收入兼业类型,退出补偿额度以及对于居住环境改变的向往和忧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的下一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确权促进了宅基地流转吗?——基于温州农户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温州农户的调查,考察确权颁证如何影响宅基地流转。研究表明,确权能显著促进农户参与宅基地流转。异质性分析发现,确权能显著提升较年轻农户和居住在城郊农村农户的宅基地流转概率,但无法激励年龄较大农户和居住在非城郊农村的农户参与流转。机制分析表明,确权能够有效促进宅基地流转,一方面是因为确权强化了宅基地私有观念,提升了农户流转意愿;另一方面,是因为确权让农户更可能获得农房抵押贷款,拓宽了使用权流转渠道。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对交易标的物进行产权界定能够起到激活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的作用,但在落实这一政策时须考虑农户异质性带来的效果分化,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宅基地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6.
现行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的转权模式和保权模式各具利弊,但都难以解决流转的市场化与行政化的矛盾,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仍处于法律困境。汶川地震灾后,随着农村房地产灾后恢复重建用地方式的转变,都江堰市设计了以联建为主的味江模式。该模式结合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改革,强调宅基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和宅基地权益的独立性,拓宽了宅基地使用主体范围,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推动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市场退出失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上的缺陷,又有监管机制的缺位,还有信用缺失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完善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到位的客观需要。要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需要完善市场主体退出程序、健全市场主体声誉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市场主体退出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朱瑞蓉 《价值工程》2011,30(15):129-129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着私下转让、审批管理不严、交易纠纷、权属争议不断等问题,给农村宅基地管理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对策,更好的建全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制度及市场规范。  相似文献   

9.
蔡安宁  冯健 《城市发展研究》2018,(6):120-126,134
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安徽阜阳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问卷调查,建立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公式,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灵活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农户个体偏好和家庭特征不一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较大的差异。(2)农户对城镇生活不确定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关键因素。对就业、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和生活成本的顾虑,使得农户不敢轻易放弃宅基地。(3)农户对宅基地的乡土情结、宅基地资产性价值日益凸显和农户心理预期偏高也是阻碍宅基地退出的因素。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促进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长效机制,充分了解和尊重农户的个体偏好并分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框架体系下,公共租赁住房的退出循环机制的理论研究仍然比较匮乏。通过对南京、重庆、北京、郑州、深圳等省市当前公共租赁住房退出循环机制梳理分析,指出公共租赁住房退出机制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在要素制度设计上,从顶层设计的理念出发,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在退出机制上,制定出一套规范的、可操作的退出程序,在约束机制上,就不同的违规行为采取不同手段的监督管理和罚则。  相似文献   

11.
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综合运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度、核密度、邻近距离测度等方法,定量分析江夏区农村居民点1996、2006及2016年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识别影响演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大城市周边农村居民点演变剧烈,各街道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江夏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从"单点高值集中"向"多点中高值集中"转变,整体呈现"西密东疏"的空间差异;交通的引导作用加强,地形的限制作用减弱;农村居民点呈现明显且强烈的向大城市中心城区聚拢的趋势与特征;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镇区、一般镇镇区周边的农村居民点变化更加明显;社会、空间和经济维度分别对农村居民点演变产生复杂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2.
胡金荣 《价值工程》2011,30(24):8-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推进,市场机制对农村民居建设的渗透不可抗拒。国外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农村民居建设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别国做法,顺应时代要求,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农村民居建设,应加快农村建设用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引导房地产企业挺进农村民居建设市场;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农村居住特点的住宅建设标准及其相关的法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村民居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9-2010年组织的浙江10个县(市、区)农户和官员问卷调研,描述浙江宅基地与农房产权管理现状,论述各地宅基地与农房产权制度改革实践探索情况,并分析宅基地与农房产权制度改革需求和方向。调查分析表明,当前各地宅基地与产权管理现状差异较大,农户和官员对宅基地与产权制度改革需求较大。建议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宅基地与农房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自2003年开始,我国各地开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按“同地、同价、同权”的原则,纳入统一的土地市场。这一举措将有利于盘活农村原有的建设用地,从而大大减轻对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的压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却很难实现“同地、同价、同权”。因此,从多个方面分析这种现象产生原因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两栖占地"形成受土地保障功能牵制、土地收益功能吸引、乡情乡愁牵绊、城乡文化差异阻滞等因素影响。城乡"两栖占地"农户宅基地退出存在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虚位、使用权权能残缺、宅基地产权与房屋产权分离、使用权登记制度不完善等制度障碍。"百村调查"结论如下:农村"两栖占地"情况严重;农村"两栖占地"者多为经济实力较强的"能人";影响"两栖占地"农户退地的主要因素是"留恋乡情"。促进"两栖占地"农户退地的政策建议为:民主施政,让宅基地制度改革代表最广大农民的利益;科学施政,让宅基地退出政策更加符合农户愿望;精准施政,让政府宅基地退出行为更加人性化;重建信誉,让农户在宅基地退出中更加拥有获得感。  相似文献   

16.
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房屋产权流转制度,开展了农房确权、抵押及租赁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包括宅基地在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运行明显滞后,很有必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市场化改革。本文从土地的基础性理论入手,对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78年,我国农村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最早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开始了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研究。在二十几年的发展进程中,国内学者对土地流转的成因、现状、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农村土地流转相关问题作一综述,以期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收益分配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核心,关系到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立的成败。在探讨国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的基础上,分别从社会、区域公平的角度和城镇化、工业化效率角度分析流转增值收益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统筹协调集体经济组织与集体成员之间、规划限制下土地权利人之间、城乡居民之间、发达地区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出以市场的方式形成流转收益,以税收方式进行收益调节,再通过农业补贴实现利益均衡,以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分析城市扩张、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并针对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GMM估计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考察城市扩张和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呈现推动作用,且可能表现出倒U型趋势。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工资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土地财政依赖则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且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同时,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在与土地财政互动的过程中,城市扩张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用被不断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