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郑豫 《科学决策》2005,(10):54-55
近几年.博士市长、博士局长.频频见诸报端,博士从政成了不争的事实,但据媒体最新报道.有些“博士官”却遭遇了“排异”反应,多数“博士官”认为“博士是官场中的弱势群体”。应该说,“博士官”具有理论和学识方面的明显优势,又备受当地组织、人事等部门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日前,教育部称,今后我国将调整硕、博研究生的结构,控制、稳定博士生招生规模,扩大硕士生招生规模。目前,我国的本、硕、博比例是36∶4.2∶1,而发达国家是25∶10∶1。在本、硕、博的结构上,硕士研究生发展空间比较大。近年来,说到研究生招生规模,用“芝麻开花节节高”已经显得节奏过慢,而是以跳跃式的速度在扩招。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2001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是600人,2003年已突破千人大关,今年的招生规模据说达到1800人,导师的数量几乎没多少变化,招生的人数却增加了两倍。现在,当得到教育部的明令指示后,高校还不摩拳擦掌准备彻底实现…  相似文献   

3.
博奥赛斯(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奥赛斯)坐落于天津市东丽开发区,成立于2010年3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博奥赛斯拥有强大的研发背景,一支由多名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组成的研发队伍以及十万级净化洁净生产车间和配置齐全的研发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蔡秋英 《魅力中国》2010,(6):202-203
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女性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詹部分。随着我国对女性高等教育的逐步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不断增长,所占比例也相应提高,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我国女研究生在硕士、博士两个不同层次上数量增长情况,在此成就的基础上探析其隐藏的问题如硕博士不同层次上发展程度不同,科研机构中女研究生比例偏低,女研究生就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在外采访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会发现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在他们递给你的名片上不仅会标明“某某书记”、“某某局长”之类的官职,而且有时还会有“金融博士”、“法学硕士”之类的头衔与那些显赫的官职并列在一起。而不少地方在汇报当地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时,也常强调有硕士若干、博士若干,以证明其领导班子的“层次高”。笔者起初对这些变化也觉得可喜,认为这是公务员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后稍微了解一些内情,便觉得这种领导干部“考研”、“读博”热存在一味追求文凭的倾向,确实令人不安,里面更隐藏着中国教育消费中的一个巨大黑洞。  相似文献   

6.
刘文  杨青 《珠江经济》2003,(7):80-82
“德赛”来自英文“Democracy and Science”,表达了事务所追求民主、科学和法治的理念。目前,事务所拥有包括法学教授、博士、硕士、学士在内的执业律师及辅助人员50余人,是国内拥有法学博士较多的事务所之一。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在浙江大学毕业生大型就业招聘会上,上演了一出火爆的“求职”大战。在玉泉、西溪、湖滨三个校区同时举行的这场就业招聘会上,近400多家企业设摊,但学生们普遍感到“求职难、难求职,求好职更难”。有人把这一问题的出现归因于首次出现“大硕小硕”(两年制硕士戏称小硕和最后一届三年制硕士戏称大硕)的同场竞技。到2005年底,浙江大学本科生近6000人,而2003级和2004级硕士生同届毕业,总数首次超过了本科生,达到了6498人。于是,在就业沙场上“本是同根生,相煎已太急”,一场以往罕见的“就业大战”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邓新功 《发展》2016,(12):80-81
招生质量决定着培养质量,然而,我国现行博士招生选拔方式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弊端,为了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必须积极深化博士招生制度改革. 一、现行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浅析 (一)现行博士生的招考现状概述 现行博士的选拔方式主要有普通招考、硕博连读、直接攻博三种.博士招生工作除了年度招生计划由教育部审批统一下达外,其他各个环节都由招生单位自主决定,具有自主性大、分散性强、灵活多样、易受主观因素制约等特点.招生程序包括报名、初试、复试三个环节.报名环节主要核实考生是否具备报考资格.初试根据卷面作答成绩确定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深造的学业理论基础.复试为面试,全面考察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深造的资质.  相似文献   

9.
日前,被人们称为“秀才第一村”的湖南石门县军档桥村,被常德市委、市政府授予“学习型村镇”。这个只有500多户的穷村里已累计考取了184名大中专院校生,其中硕士1人、博士6人、博士后1人。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大同市七峰山脚下一个只有325户人家的小山村,走出了3个博士、6个硕士、50多个本科生。而在二十多年前,村里人还多数是“睁眼瞎”,进城分不清男、女厕所,贴春联弄不清上联下联,人们混混沌沌地打发着日子。  相似文献   

11.
周昌林,1963年生,安徽无为县人。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经历。现为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市社科联)研究员,科研管理处处长。兼任宁波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万里学院兼职教授,宁波市软科学研究会理事,宁波市博士联谊会理事,宁波市货币信贷政策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宁波市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理论类),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宁波市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2.
6月29日-7月1日,在“2011年中国(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周”上,乌鲁木齐高新区与4名博士、2名硕士签订了引才协议,与7名留创人员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创造出了新疆历届参加“海创周”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孙志辉  刘孟绮 《魅力中国》2013,(20):201-201
摘要:士官教育转型带来的培训任务的新变化,对政治理论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从理论层面剖析适合士官特点、紧贴士官岗位任职需求的士官政治课程“问题主导”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具有理论上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教育制度仍大抵沿袭100多年前英国的“教制”,考试制度则从我国古代科举制度而来,如今英国早已抛弃“老一套”,我国科举亦已废除上百年,而我国的教育制度却“泥古不化”。我国留学生解方程无与匹敌,但知识面无法与国外同龄学生相比;我们的硕士、博士拿到了学位,但面对课题无从着手。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经济》2004,(10):1-1
近来,全国各地纷纷传出高级技工告急的消息,在各地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多的是大学生,甚至是硕士、博士,而被誉为“高级蓝领”的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级技能型人才却极为缺乏。深圳一家企业6000元月薪觅高级钳工而不得,浙江一企业不得已用70万元年薪从日本请回高级技工。一时间,各地响起了“蓝领”人才警报。  相似文献   

16.
用“泛滥成灾”来形容当今假文凭的猖獗或许过分了点,但是,说假文凭正蚕食着人们对文凭含金量的信任是不为过的。如今,一些人没有经过寒窗苦读,轻而易举就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的“文凭腐败”现象,已惊动中南海,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闫森,1976年生,山东鱼台人。本科、硕士、博士皆毕业于天津大学。现为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宁波中小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宁波智慧企业研究所副所长。2009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毅然放弃了世界500强企业的职位,调入宁波工程学院工作。在教学上,闫森主讲《战略规划》(双语)和《项目管理》、《统计学》等课程,同时担任宁波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封建特权,在牧区放“印票”帐,这是大盛魁发迹的最主要手段。放“印票”帐是清朝时期旅蒙商在外蒙古地区独有的一种高利贷形式。当经营这种高利贷生意的商号向借贷者赊销货物或借贷银两时,不是由借贷者本人向这些商号开具借据,而是由借贷者所在“和硕”的王公、札萨克,代表全“和硕”向这些商号开出借据。而做这种生意的商号,一般习惯也就叫做“印票”庄。大盛魁就是蒙古地区最大的一家“印票”庄。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中。由于报考人数众多,一些报名网站甚至因为拥堵而瘫痪,考生调侃中的“博士一走廊,硕士一礼堂,本科一操场”四处上演,中央办公厅秘书局5个岗位,一周内便吸引了3881人竞相争抢。  相似文献   

20.
太原思科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研发、设计、咨询、新型保温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建筑施工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研发团队和管理人才,其中博士10余名,清华大学MBA硕士3名,硕士20余名,本科与大专生30余名。公司有员工200余名,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工厂4座。在公司董事长、博士生导师李珠的带领下,思科达人凭借核心技术以及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抱着“在建筑节能领域作出微小的创新就是对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