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关于物权法条文的争议,大则牵动着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小则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邻里纠纷。小区车位的物权归属问题则是后者的典型代表。理论界对如何界定小区车位的物权归属一直存在分歧,而新施行的《物权法》中也并未对该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分析当前关于小区车位物权归属的诸学说,结合小区车位自身的独立性与附随性,在具体实施中宜采以公摊面积说为主、约定归属说为辅的操作模式,并据此完善《物权法》第74条之规定。  相似文献   

2.
地下车位不是住宅的从物,也不是住宅的成分.地下车位具有建筑物构造上的独立性和使用上的独立性,是区分建筑物的专有部分,可以单独成为权利客体.地下车位的所有权归属于开发商.除房屋买卖合同明确约定以外,地下车位的所有权不随住宅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但开发商在行使地下车位所有权时应该受到相应的法律限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权法》第七十四条试图结束开发商和业主之间车位和车库权属纷争,但其表述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本文笔者试图从民法理论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共有权的性质,小区车位、车库的权属,以及对《物权法》规定中的“需要”、“首先满足”等做简单的分析,界定。  相似文献   

4.
小区停车位及车库的归属,一直是物权法草案讨论过程中的焦点问题。《物权法》第74条首次从法律层面,对停车位及车库的归属作出规定。但是,《物权法》没有区分停车位及车库的不同形式,进行类型化的规定。针对停车位及车库的权属争议,结合土地使用权分摊规则以及容积率标准,对不同形式的停车位及车库所有权的归属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权法》第74条中"其他场地"和"约定归属"的含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区分建筑物共用部分的利用,依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法理及各国立法与实践,应由各区分所有权人依合理的方法共同使用,亦可通过设定专用使用权由特定区分所有权人或特定第三人专属独占使用。本文主要从专用使用权的客体、设定方式、性质、行使及专用使用权人的成员权等方面对专用使用权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尤其是对专用使用权性质的认定,提出了全新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6.
论业主撤销权——兼评《物权法》第七十八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业主撤销权实质上是一种侵害排除请求权;业主撤销权制度是对小区民主决策制度缺陷的一种弥补;业主撤销权的行使范围既包括侵权的决定,也包括违反法定程序的决定,通过诉讼方式行使时应当以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作为被告:撤销权的效力及于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及其他利益相关人。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16日上午,从1993年就开始起草,先后经历七次审议的《物权法》,最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获得高票通过,并将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对于备受关注的城市居民小区车位、车库的归属问题,《物权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雷斌 《现代经济》2007,6(4):34-35
针对当前住宅小区车库(位)在权属方面存在的诸多复杂问题,结合最新颁布的《物权法》中尚存在的一些执行难度较大的条款进行探讨,从完善制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住宅小区车库(位)在权属方面存在的诸多复杂问题,结合最新颁布的《物权法》中尚存在的一些执行难度较大的条款进行探讨,从完善制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设计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制度既要充分考虑我国农村的现实,又要保持相关规则之间的协调。“一户一宅”原则宜表述为“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物权法对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可以进行必要的限制,但不宜作出绝对的禁止性规定,应当允许宅基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转让。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受让宅基地使用权有其必要性,但必须予以限制。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登记制度,可统一采用“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的效力”的处理模武。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第107条是关于遗失物的善意取得的规定,该规定存在规范漏洞,文义上也存在不明确之处。该条明确规定了权利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和原物返回请求权,请求权基础不同,故可能存在请求权竞合情况。但对于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同时,《物权法》第107条的规定损害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因此,文章通过对该条文的解读,对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及各国理论进行了分析,对此制度的不足从立法角度和实际运用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对该条规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基础理论和各国立法入手,分析利益返还请求权产生的原因,并在对各种利益返还请求权性质学说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认识。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票据法》第18条和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票据法的相关规定作一分析对比,并通过对利益返还请求权成立要件的讨论,尝试找出完善我国《票据法》第18条内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期届满后地上物所有权归属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含糊甚至彼此矛盾.这不仅涉及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还可能带来实践中的操作困难。本文从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物所有权归属的规定及《物权法(草案)》(第二次审议稿)第十二章相关规定入手。探讨我国现行立法上的不足。并对《物权法(草案)》提出相应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融 《现代经济》2009,(9):111-112
《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其第74条首次从法律层面对停车位及车库的权属作出了规定,明确了小区车位及车库的归属和效力。为完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该条规定的原则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弱,仍然存在需要完善的空间,比如对停车位缺少类型化定性,权属划分标准仍然模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体系构架尚欠完整等。本文试从这些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对《物权法》第74条的正确适用和解决车位纠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认定市场支配地位应以市场结构为主要标准,全面考虑市场份额量的因素和时间因素。但市场是复杂多变的,还应当考虑企业进入障碍、企业的财力、企业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程度、企业转向生产其它产品的能力、市场相对人转向其它企业的可能性、商品的替代品和潜在的竞争者等各种因素,从而共同认定经营者或经营者的联合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16.
民宅商用法律问题分析——兼谈《物权法》第77条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宅商用涉及了住宅所有权人与其他居民的利益平衡问题,<物权法>第77条从"法律法规、管理规约、利害关系人同意"三个层面对民宅商用现象进行了规制.民宅商用是典型的民事行为,解决其所带来的问题不需要政府过多的干预,期待<物权法>具体规则的完善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民宅商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文福  黄丽娥 《全国商情》2009,(15):128-130
<劳动合同法>第21条确立的用人单位试用期解除制度过分强调了对用人单位的权利限制.这一制度设计既存在立法本身的冲突和矛盾,又造成实践操作的混乱,极易引发劳动争议.为此,建议将<劳动合同法>第21条修改为:试用期中,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本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5条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因闲置无偿收回的惩罚性规定并不合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质应该是民事合同,以此为基础,界定闲置土地上的权利,建立相应的责任体系,更合理的达到防止公权力的滥用,保护私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者从《物权法》第107条规定得出了物权法将遗失物排除在善意取得制度之外的结论。深入分析《物权法》第107条将之理解为原则上遗失物要归还失主,在某些情况下遗失物不排除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更合理。  相似文献   

20.
反垄断法民事责任研究——兼论《反垄断法》第五十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法民事责任渊源于一般民事责任,但在保护客体和立法目的上有其独特性,区别并独立于的一般民事责任其形式主要有排除侵害和损害赔偿两种二者的构成不同,功能各异,互为补充损害赔偿的灵活运用是反垄断法民事责任的核心,为各国立法所重视我国《反垄断法》第五十条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过于简单,需要在后续立法活动中予以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