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幽、妫、檀州农田与作物分布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农业人口密度为依据,试推考唐代幽、檀、妫三州农田开发水平。根据《旧唐书·地理志》及《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可以推知唐蓟、幽都、良乡三地土地开发较为充分。昌平县相对来说土地开发较差,仅高于妫州三县。唐代幽州一带是北方军事要地,所以除民田外还存在大量军屯。唐河北道屯田全部位于幽州东至渝关之间的空旷地带,其中55屯在幽州,妫、檀各有15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檀、妫二地农田分别只有幽州的13.5%和3.1%,但二地的军屯却分别是幽州的27.3%,明显高于民间农田水平。这又和妫、檀二地的军事地位有关。唐幽、妫、檀三地农作物以粟为主,但小麦也占一定比重,当地有专门加工小麦的磨行。此外,在水源充足的地带也有比较集中的稻作区。杂粮则有大麦、扩麦、胡麻、豆等。  相似文献   

2.
南疆古代农业至少可追溯到距今约4000年左右,然而形成农业区则主要在西汉以后。南疆农业区的形成、发展与汉人来疆和兄弟民族一起共同发展屯田事业密切有关。两汉和清王朝是汉人在新疆屯田规模最大的两个时期,也是农业区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南疆农业区的形成过程中,绿洲地区有利于农业的光热水土资源组合是农业区形成的物质基础,其中水资源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近40年来,南疆绿洲农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对照农业区的形成历史,必须充分认识“水”、“林草”在发展绿洲农业、保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历史绿洲农业模式至今是值得仿效的。  相似文献   

3.
农田杂草利用途径之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怀斌 《中国农史》1992,(1):59-62,83
防除农田杂草是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化害为利、通过不同途径利用农田杂草,使之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尝试也相当广泛。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人类利用农田杂草的途径,指出:作为一类植物,农田杂草也有其可资利用的方面,历史上以草肥田、以草救荒、以草为药、以草饲畜、以草改土等经验,对正确认识这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手段的日益进步,农田杂草这类植物有可能通过更为广泛的途径为人类造福。从现在起,在制订农田杂草防除对策及研制新的除草剂时,都应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对这类植物的延续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4.
《禹贡》是中国最早的政史经典《尚书》的名篇之一,其对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的记载,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史料。西方对《禹贡》的译介历时久远,翻译了有关中国古代土壤辨识、农业特产、农赋等级、桑蚕养殖、水土治理等农业史料,其形态包括译文与注释,注释部分内容丰富。因时代与译者的原因,译介有些全面细致,有些较为简略,有些亦有讹误。这些译介是西传最早的中国农业资料。相关研究对于中西农业交流史、中国农业文献史等研究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两汉西域屯田及其在中西农业科技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宏斌 《中国农史》2003,22(2):21-27
西域屯田始于西汉,至东汉发展则更具规模和体系;从考古资料来看,两汉屯田虽各有侧重,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色;西域屯田在中西农业科技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畅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安全保障,而又更是中西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既是中原先进农业科技西传的又一重要策源地,也是汲取西域及西方科技文化的前哨和基地。  相似文献   

6.
农垦系统是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解决国家农业安全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农垦在国家战略层面和社会认知层面被深度边缘化。文章从我国古代屯田制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探讨了屯田史上政府干预与激励机制构建、实施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汲取历史经验,我国在农垦核心制度设计方面必须实现几个兼顾,即兼顾实施国家战略与构建灵活的激励机制,兼顾保障农垦体系的国有性质与提高农垦的经营自主性与市场竞争力,兼顾提高农垦的效率和提高农垦职工的福利。文章强调,农垦切忌为市场化而市场化,切忌在市场化过程中忘记"建立应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全球化挑战、保障我国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国家队"这一"初心"。  相似文献   

7.
《楼兰尼雅出土文书》是研究汉晋时期鄯善历史的重要资料汇集。以此为据,本文论证了代表汉魏晋在鄯善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状况与水平的农作物的种类及粮食贮存和自由买卖的事实。当时的政府对农业生产的灌溉和耕耘非常重视,派农业官吏和军队将领督促劳动者(屯田民和屯田兵),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实行了有效管理,并通过廪给制保证其生活供应。而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又得益于便利的灌溉条件和往来客商对粮食需求的刺激及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完备的字书。它在汉语史上的地位和文字学上的作用已被人们认识。但是,《说文》的价值并不止于此,其九千多个文字,一点一划无不传递着远古的消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一津梁。从这种意义看,《说文》实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又一个宝库,正待各学科作综合开发。农业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最重要地位,《说文》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也特别丰富,但是保留在一部古代字典中的农事资料毕竟不似农书那样系统集中,且《说文》训释简略,今本又多后人改舛,因之对这部分农业遗产要作整理、考证、研究的工作。清代是考据学的黄金时代,《说文》的研究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治《说文》者,前后相承,大家辈出,而诸家之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独树一帜,成就最高。段氏注《说文》,目的虽在阐明许书本义,然这位博大精深的小学大家,在剖析文字的形、音、义中,使不少古代农事名物显露出来。这方面,《说文段注》既有精辟的考证成果,也给我们提供了利用《说明》进行农业考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临海水土异物志》是我国最早的方志之一。原书早佚,书的“内容有二:一是关于夷州民、安家民等古代民族的史志,为研究高山族史和古越族史的重要资料;二是关于鳞介、虫鸟、竹木、果藤等动植物的重要资料,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我国古代农业科学知识的一部分,而且从中也可以或多或少地了解到古越人的生产知识和生活状况。”此书“记载翔实,为有名的著作,历代著述征引者多,故原书虽不传,却保存下大量的引文”。传世辑本较多,  相似文献   

10.
翟麦玲  谢丽 《中国农史》2008,27(1):41-50
屯田与营田在唐代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经营人员、设置目的、设置地点、经营方式、以及转化为民田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组织管理系统方面则是不同的。长期以来,二者之所以常被混淆,一方面是由于二者有不少相似之处,营田使职责也具有双面性;另一方面,史书记载有些地方比较模糊,而且自宋代起人们对二者已经不甚加区分了。本文通过分析历史文献以及敦煌文书中有关屯田与营田的材料,辨析唐代屯田与营田的异同,对未引起研究界重视的二者的区别以及容易混淆的原因,逐一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农田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农田因自然灾害所致的受灾与成灾特征、机制等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在尚未充分认识、把握灾害的发生机制之前,根据历史统计资料记载的灾害事实,运用统计方法探寻其发生的统...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古农桑并重,农民栽培作物,通常也兼营蚕业。作物栽培是我国古代农民的主业,栽桑养蚕则是我国古代农村中的重要副业,所以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作物栽培的记载,也有很多蚕桑方面的记载,我们要研究古代的蚕桑生产,就必须阅读这些文献中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马起卧症(疝痛)古代兽医资料分析邹康南我国古代兽医典籍中有关马起卧病的资料十分丰富,但记载中存在混乱,致令古籍本身所述正误并存,含混不清,或因记载过于简略而令人难以理解,众说纷纭。50年代后期曾有人对一些病名作过考证,但因未深入钻研而仍有不少差错,遗...  相似文献   

14.
一、影响东北旱涝的经验对应区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素以农业立国。由于农业受气候的影响很大,因此,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就对千变万化的天气和气候进行研究。在尚无气象仪器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常常采用观察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规律,来预测天气,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在许多古书中都有所记载。例如:《书经》有“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诗经》有“月离于毕,俾涝沱矣”(注:离者宿也);《孙子兵法》有“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轮也,凡此四宿  相似文献   

15.
新疆的坎儿井在我国农田水利灌溉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井全长3000多公里,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是利用地下水通过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新疆坎儿井的开凿,肇始于何时,至今还未见到确凿的文献记载,其说不一。一是导源于西汉井渠说;二是林则徐创办说;三是坎井由中亚(伊朗)传入说;此外还有折中说,即新疆维吾尔人自己发明创造的。据有关资料介绍,伊朗是世界上拥有坎井最早最多的国家,估计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史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新疆的坎儿井在发展中不能排除来自中国内地和古代波斯东西文化…  相似文献   

16.
曹魏以邓艾为代表蓄水兴屯,西晋以杜预为代表毁陂废屯,南北朝以筑浮山堰为代表以水代兵,是淮河水利史上的三件大事。学者常把曹魏两淮屯田,两晋江淮庄园经济,作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论据。本文着重探寻这一时期两淮农业兴衰变化的原因,剖析曹魏蓄水屯田的背景、作用及其片面性;西晋毁陂废屯对促进农业生产的积极意义;浮山堰对农业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7.
张国庆 《中国农史》2008,27(1):10-16
辽制仿唐,设有各类使职官,其中管理农耕事务的使职,既有专业理农的"劝农使"、"屯田使"和"营田使"等,也有兼理农事的"节度使"、"安抚使"、"统军使"、"观察使"等.专业的理农使职均非单独授之于人.而是由他职如"节度使"、"知某州军州事"等兼任之,且于<辽史·百官志>等正史文献中不载,仅见于辽代石刺资料中.有辽一代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原因之一,即与辽代各类理农使职官们在劝农课桑、组织屯田及营田活动方面的精心和教业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遗产积淀丰厚,传留至今的各类农书就有300多种。这些农书系统记载了传统农业技术知识和生产经验,反映出古代农业的演进过程,是进行农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依凭.西方传农业时期也有八十种农书写就和传世,由于中西方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中西农书的类型、结构、内容体系以及刊印流传等均有许多差异。通过比较,本文进一步阐述中国在书的有关特点,并由此认识中国农业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农田防护林为保护农作物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改善田间小气候,进而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各项农业适用技术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从而获得高产、高效、优质农作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区许多地区已有组织、有计划地营造了很多农田防护林带,其中有很多已交织成网,郁闭成林,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成线、渠成系的要求,收到了显著的防护效果。但是也有一些林带,由于无计划或规划设计不当、树种选择和结构不尽合理,或经营管理不够及时,致使林木生长不良,不能发挥应有的防护作用,因此,这类农田防护林带必须进行改造或更新。一、农田…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人之所生,衣与食也;衣食所生,水与土也”。可见,水与土两者对人类生存是何等重要。中国古代农业的兴衰,莫不与农田水利息息相关。《明清农田水利研究》是研讨明清时期农田水利的一本专著,全书分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山区和边疆地区四大区域,由13篇专论汇集而成。此书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张芳先生撰著,是其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晶。全书史论相间,专深不狭,发隐钩潜,创获良多,窥见其研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此书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向纵深发展的时期,农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