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及其自动化的内容逐渐的变得多元化、充实化和丰富化。机械制造业及其自动化主要是指运用多种技术,然后朝着多功能、高水准、低消耗的方向实现其功能价值,进而使系统工程达到最优化的技术。这些系统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技术、自控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系统方面的技术,同时还有一些辅佐的技术如软件编程技术等,本文主要分析了机械制造业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巨大优势,对其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攀枝花拥有得天独厚的钒钛资源,含钒钛的钢铁产品具有耐磨、强度高等优势,在此基础上加工出来的特色机械产品极具市场竞争优势。在对攀枝花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攀枝花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所面临的机会、威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攀枝花机械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这对促进攀枝花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以及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比较优势论分析了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对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及其出口的变化,发现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增强会促进出口增长,如今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存在,但有被部分发展中国家赶超之势。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出口稳定增长,必须在保持劳动报酬适度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快速地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机械制造业逐步实现自动化,而自动化技术在推动机械制造业发展方面又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机械制造领域和自动化领域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本文从机械制造业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最高至SITC(Rev.3)四位数分类基础上的万余进出口数据,计算出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从1992年至2006年十五年间的比较优势指标,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的要素禀赋特征.指出劳动要素优势仍是我国制造业当前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我国制造业中的比较优势行业,外资进入对制造业各行业比较优势具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动力因素及多样性,结果显示,金融制度变革和生产要素供给是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主要动力因素,运输成本则制约比较优势的发挥,而且,不同因素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存在多样化的时变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李嘉图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模型推导,对比分析了考虑国际分割生产和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条件下,一国出口比较优势变化的原理;并采用2001-2008年我国和世界制造业26个分行业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不考虑和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分割生产,我国制造业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行业增多了,特别是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比较优势上升了而分离了国际分割生产导致的贸易后,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比较优势明显下降。此外,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关》2014,(11):22-2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包括电机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电工器械制造业、日用电器制造业等行业,技术密集程度相对较高。伴随着国家在电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2013年,我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资产达46375.1亿元,同比增长14%。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明确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反映绝对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增加值、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反映相对竞争优势的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4项显示性指标,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英智 《商》2014,(36):153-153
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就在于成本,但是,在成本管理上,我国制造业却无法与西方国家比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造业要保持国际市场的优势地位,就必须从成本管理以及成本控制上进行变化。随着我国制造业行业标准的建立与完善,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仅仅依靠价格的优势来增强竞争力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有效地成本控制越发成为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陈力 《商界》2008,(3):40-43
“德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在于非价格因素。德国的机械制造业不断从其在全球特种机械、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中的技术领先地位获益,并进一步促使企业利用其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2.
李筱荷 《商》2014,(38):274-275
近年来我国工业飞速发展,研究与发展经费逐年提高,但仍不能满足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我国机械制造业为例,在对现状进行分析后,根据机械制造业企业发展现状提出一些现实问题,针对其现有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工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跻身世界前列,轻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在国际上比较优势明显,"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周晴 《北方经贸》2010,(3):109-111
泡沫经济后,日本制造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消费低迷后开始复苏,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产业支持、政府和机遇方面分析了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优势地位,得出了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轻工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也迅猛发展,各项轻工机械工种迅速发展,从我国轻工机械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产业技术进步既是过程又是结果,而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根源和动力则是制度创新.中国工程院《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咨询项目分课题“轻工专用设备制造业研究报告”的基本结论,同样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产业的比较优势、民营化、企业集团、政府定位等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自主性的观点.这些观点与某些权威论著和主流意识也许不同,但有所创新,更可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甚至争议的问题所在.近些年来,我国轻工机械设备的发展与改革工作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就对我国轻工机械设备的发展与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我国轻工机械设备的发展与改革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生产制造业是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我国处于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底端,不具备资金、技术的比较优势。如何塑造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首先通过波特的"钻石模型"概述了国际竞争优势的来源,然后分析了中国民族汽车制造的发展现状,最后根据"钻石模型"提出了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塑造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曾是人们选择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依据,但纵观历史,在缺少先天的资源比较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资源短缺而被迫在解决经济发展瓶颈过程中所选择的发展模式技术含量更高,反而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本文指出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边界,需要制造业发展模式的提升,并探讨了我国制造业提升发展模式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72个医药制造业在的企业绩效与进入次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医药制造业中不存在先动优势,占据优势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医药制造业的一些企业。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竞争力不断提高。但劳动力优势在发展制造业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对于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国际压力。因此,必须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经济效率,将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902011这22年间中国制造业的RCA指数、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及FDI的变化进行的计量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逐年提高,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上升也很快,而吸引的FDI虽较多,但是近年来的增长率放缓。对中国劳动力成本及FDI建立了ARMA模型预测、对劳动生产率建立BP滤波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将不可避免,而我国吸引的FDI将在20132011这22年间中国制造业的RCA指数、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及FDI的变化进行的计量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逐年提高,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上升也很快,而吸引的FDI虽较多,但是近年来的增长率放缓。对中国劳动力成本及FDI建立了ARMA模型预测、对劳动生产率建立BP滤波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将不可避免,而我国吸引的FDI将在20132018年逐步趋稳,增长率很低甚至出现负增长,我国劳动生产率将在长期内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然后用影响因素制造业RCA指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成本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劳动生产率和FDI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所以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不能再继续依靠招商引资的方式提高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只有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才是保持和提高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