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该文通过对Kydland-Prescott方程的改进,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不同信息结构下,中央银行和经济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货币政策的优化分析了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稳定的通胀预期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中央银行采用机会主义获得的短期效用不能持久,反而导致通胀预期的不稳定,对经济的危害更大。最后,该文对货币政策的优化操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华钧 《经济师》2012,7(3):200-201
通胀预期、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是当前经济领域学者们议论和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剖析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后,围绕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积极治理通货膨胀;处理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温涛  陈思 《当代经济科学》2012,(3):35-42,125
本文基于具有微观基础的混合式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利用198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预期因素、需求冲击及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过程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无论是适应性预期还是理性预期对当期通货膨胀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作为需求冲击的居民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以及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都具有正向拉动作用。从通货膨胀持久性的地区差异上看,西部地区的通胀持续性最长,中部最短。  相似文献   

5.
中国通胀惯性特征与货币政策启示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通胀惯性与货币政策效果紧密相关。本文应用具有统计无偏性的"Grid Bootstrap"估计法和未知断点结构突变检验法,研究了1980—2007年中国通货膨胀的惯性特征。本文发现,在低通胀环境下通货膨胀仍然呈现相当高的惯性特征,这暗示着我国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依然非常明显,通货膨胀对政策变化的反应速度缓慢。计量结果说明,中央银行至少应该在出现通胀压力前一年采取措施,来应对高通胀惯性环境下的政策滞后效应。因此,新时期货币当局不仅需要保持对通胀抬头趋势的适度警觉,而且应该关注高通胀惯性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推导卡尔曼滤波式适应性学习方程,利用1990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2季度的通胀数据,对我国学习型通胀预期的特征进行估计,并进一步从认知偏差检验、无偏性检验和有效性检验三个层面对我国学习型通胀预期的特征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习型通胀预期较好地反映了实际通胀率的波动,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有较明显的平滑倾向,学习型通胀预期有较明显的近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中国宏观政策现实出发,分析了预期形成机制对宏观政策搭配及通胀预期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学习型预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不仅能刻画预期通胀与实际通胀之间的趋势一致性与持续偏离,还能反映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物价预期指数和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消费者预期指数的变化情况.从通胀预期管理角度看,宏观政策搭配不仅受基本面因素制约,还受公众预期形成机制的显著影响,并且应适时地由传统的"一松一紧"模式转变为"双松"或"双紧"模式.在当前形势下,宏观政策应侧重于"精确制导式"的定向调控,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完善经济供给面,以配合总需求并锁定政策目标.同时,通过积极沟通,塑造和稳定公众对宏观政策的预期,扩大政策调控空间,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8.
黄元斌 《生产力研究》2022,(9):14-18+161
基于2000—2019年31个省际空间面板数据,建立空间和时间双固定效应静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房价、城市化、非农产业发展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增加扩大了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和非农产业发展不但缩小了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而且产生了空间溢出性,缩小了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针对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打击炒房行为、支持城市化和非农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成思  田涵晖 《经济研究》2020,55(12):148-164
本文从食品与非食品、消费与非消费两个层次对2001—2019年期间中国的结构性通胀特征进行刻画,并基于预期形成的传染病学模型和适应性学习模型,将结构性通胀特征纳入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微观基础模型,分别采用单方程回归和SVAR模型来实证分析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居民和专家预期对结构性通胀的即期反应模式相似,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均正向驱动通胀预期,不过后者驱动效应高于前者;通胀预期仅受消费类通胀率影响,而非消费类通胀率对预期没有显著驱动效应。同时,通胀预期对结构性通胀冲击的动态响应模式与即期反应整体相似,但存在微妙区别:从食品与非食品类划分来看,居民和专家预期均对非食品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于食品类通胀率冲击的响应基本不显著;从消费与非消费类划分来看,居民和专家预期均仅对消费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非消费类通胀率冲击无显著响应。研究结果暗示,我国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时对非食品类通胀率更加敏感,决策层对通胀预期的引导可以给予相应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引入通胀预期这一因素后,根据2002—2011年样本利用VAR方法对通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农产品价格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个变量具有很强的趋同性,通胀预期和通货膨胀均有明显的惯性,并且通胀预期对通胀的影响要大于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农产品价格受到通货膨胀56%的决定性影响,而农产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仅为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