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健康变化对劳动供给和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检验了居民健康状况变化对居民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的影响。通过控制基期健康状况和一系列个人特征,本文重点检验了可以被视作外生冲击的健康变化对居民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的影响。考虑到城乡居民以及性别在劳动供给以及收入上的差异,本文还分别分城乡和性别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滞后期健康状况与当期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显著正相关;健康恶化显著降低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此外,健康与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城乡居民和性别之间均存在差异,具体地,城市居民和男性更容易因健康恶化退出劳动供给,农村居民和女性则会因健康改善增加劳动供给。这表明在评估健康干预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健康变化对公民社会经济状况(SES)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以及对男性和女性要区别考虑。  相似文献   

3.
税收对城镇居民劳动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现阶段就业形势,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税收对中国城镇居民劳动供给的回归模型。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中,对劳动要素征税会增加城镇居民的劳动供给,可通过创造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促使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利用税收政策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4.
郑爱文  蒋选 《经济学动态》2020,2(5):101-116
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劳动供给问题已成为决策者和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对老年劳动供给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老年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分别梳理和归纳了国外学界有关健康、养老金和家庭三类因素对老年劳动供给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概述了每类影响因素背后的机制,分析了经济学理论在这一应用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最后,本文总结了老年劳动供给问题研究的特点,以及对我国老年劳动供给的深入研究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断点回归模型研究新农保制度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对于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供给具有显著负效应,但是对非农业劳动供给具有显著正效应,具体来说,新农保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非农参与度以及非农劳动供给时间。此外,在性别差异角度研究新农保制度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得出女性对新农保制度的敏感性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张永峰  路瑶 《财经研究》2022,48(5):64-79
家庭中普遍存在成年子女照料老龄父辈健康的现象,这在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文章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父辈隐性健康变化并未引致子女退出劳动力市场,而父辈显性健康变化对子女劳动供给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总体来看,父辈健康变化对农村子女、女性子女、分开居住的子女和代际支持更高的子女劳动供给的挤出效应更加显著。同时,父辈隐性健康变化显著增加了雇佣护理人员的可能性。在父辈健康照料中,在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约束条件下,护理人员部分替代子女成为相对理性的选择。进一步研究发现,医疗保险、子女数量的增加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有助于平滑父辈健康变化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冲击,缓解父辈健康变化对子女劳动供给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在家庭子女数量超过2时,这一缓解作用更加显著。文章的研究验证了“抚养-赡养”这种代际互惠模式在中国的存在性,因此需要警惕老龄化加深和人口红利缩减双重背景下父辈隐性健康变化和显性健康变化转换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基于劳动参与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本文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养老保障制度对劳动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养老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养老保险覆盖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尤其对于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更明显;养老保险待遇具有更强的收入效应,激励农村居民降低劳动供给,尽管养老保险待遇并不会大幅度降低农业劳动参与率,但农业劳动供给水平将会显著下降。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存在差异,新农保制度更倾向于将农村居民留在农业农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民工综合保险倾向于激励他们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就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则鼓励他们直接退出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加速劳动力市场转变,需要构建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提升中老年健康水平,激发有效劳动供给和银发力量,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健康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外生冲击,结合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理论和经验上考察健康城市建设对中老年劳动时间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城市建设显著促进当地中老年人在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供给,且这一影响对男性、低学历、高龄、所在城市空气质量差和医疗资源丰富的中老年群体中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健康城市建设通过改善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融入,提升其劳动时间供给。拓展性分析说明,健康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中老年人的延迟退休意愿。本研究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局部均衡模型,探讨了中国环境污染影响劳动供给的具体机制。采用ARDL方法构建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1991—2010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环境污染会显著降低劳动供给水平;从长期来看,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劳动供给水平会先升后降;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加大环境污染对劳动供给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养老保险对劳动供给和退休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子兰  郑茜文  周成 《经济研究》2019,54(6):151-167
本文使用三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分别考察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对退休行为和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会激励职工提早退休,养老金财富每增加1%,职工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平均提早约1.2个月,需要照顾孙子女的职工倾向于提早退休,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减弱这一引致退休效应;\"新农保\"对农民预计停止工作年龄产生微弱的负向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将减弱。同时,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民无休止劳动的意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它不仅会影响个体全职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兼职的劳动时间;\"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养老金给付水平的提高,自家农业活动的劳动时间呈现先逐步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他活动的劳动供给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基本养老金增长率降低,则职工的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将推迟,这为中国适时推出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